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利平

(中國四川籍藝術家)

編輯 鎖定
何利平, 出生於四川,2007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雕塑系;2015年碩士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四川雕塑學會理事,四川雕塑學會副秘書長;現工作生活於成都。其代表系列作品是《只要心中有沙,哪兒都是馬爾代夫!》、《生活廣場》等。
中文名
何利平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四川儀隴
出生日期
1983年2月10日
畢業院校
川音成都美術學院
職    業
自由職業
代表作品
《只要心中有沙,哪兒都是馬爾代夫!》
《MC.行為參考》系列
《生活廣場》
藝術風格
當代藝術

何利平藝術風格

編輯
在何利平的作品裏,個人的成長、生存經歷在作品裏的印記特別明顯。同時在他創作的過程中和作品裏都保持着一種詼諧、幽默、調侃的態度。他認為時下流行的街頭文化都是舶來品,覺得“市井”才是紮根在國人根裏的文化元素之一。所以在他的作品裏可以看到很多關於“市井”的元素。在他的作品裏一直強調“真實”,藝術家覺得真實的表達最重要,同時在創作中通過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希望能跳出既有的價值評判體系。其藝術表現形式多樣,行為藝術、影像、裝置、雕塑等藝術形式均有融合涉獵。

何利平藝術履歷

編輯

何利平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位置
2021年
“最近過得咋樣?” [1] A4當代藝術中心
成都,中國
生活廣場,成都荊竹生活廣場
市井修辭,謝子龍影像藝術館
長沙,中國
2018年
挼普爾,亨曼畫廊
成都,中國
2016年
日常切片 [2]  ,廣東當代藝術中心實驗藝術空間
廣州,中國
行為企劃案 [3]  ,北京藝琅國際畫廊
北京,中國
MC.行為參考,重慶器空間
重慶,中國
2015年
胡行亂為,成都藝家畫廊
成都,中國

何利平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位置
2021年
信號失真,深圳安雲藝術設計中心
深圳,中國
“文明的形式”2021成都雙年展特別邀請展,藍頂美術館2號廳
成都,中國
“超越界面”2021成都雙年展特別邀請展,西南交通大學美術館
“地方密碼”2021成都雙年展特別邀請展,西南財大天府學院美術館
“百分百”武漢東湖國際生態雕塑雙年展,武漢芷美空間
武漢,中國
“微干預”非對象化的日常實踐,成都滬申畫廊
成都,中國
個體的寓言,重慶星匯當代美術館
重慶,中國
2020年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上海,中國
安全距離,上海55畫廊十五週年特展
看不見的城市,成都時代美術館
成都,中國
“當速度變成形式,在屏幕裏生活”,北京山中天藝術中心
北京,中國
2019年
“從街頭到語言”-2008年以來的西南行為藝術,A4當代藝術中心
成都,中國
行為佐米亞,維也納
維也納,奧地利
石家莊的夜巴黎,石家莊萬營藝術空間
石家莊,中國
零,成都大浦當代藝術館開幕展
成都,中國
“一切都還來得及”首屆重慶影像雙年展,重慶H基地
重慶,中國
2018年
“美術館之眼”2018年年度提名展,成都美術館
成都,中國
城市地理:一場關於城市歷史的想象,OCAT安仁
“變”藍頂美術館館際交流項目展,新西蘭華萊士畫廊
新西蘭
常青藤計劃2018年度展覽,天津市濱海新區美術館
天津,中國
“潤”實驗藝術展,南寧潤藝術空間
南寧,中國
途中鏡子,GCA重慶星匯美術館
重慶,中國

何利平主要作品

編輯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
作品圖
作品信息
這種生產方式看上去很像藝術品1
這種生產方式看上去很像藝術品1 這種生產方式看上去很像藝術品1
水泥、鋼材、烤漆
可變尺寸,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A4美術館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
綜合材料
可變尺寸,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A4美術館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生活廣場
生活廣場 生活廣場
生活廣場 生活廣場
綜合材料
可變尺寸,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謝子龍影像藝術館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花崗石1
花崗石1 花崗石1
綜合材料
可變尺寸,2021年
本作品圖片由謝子龍影像藝術館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一斤酥油摔
一斤酥油摔 一斤酥油摔
行為圖片,2017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MC.行為參考-雜種文化
MC.行為參考-雜種文化 MC.行為參考-雜種文化
視頻截圖
可變尺寸,2016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MC.行為參考-我天生與藝術有關
MC.行為參考-雜種文化 MC.行為參考-雜種文化
視頻截圖
可變尺寸,2016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行為企劃案
行為企劃案 行為企劃案
行為錄像截圖
可變尺寸,2016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只要心中有沙,哪兒都是馬爾代夫!
只要心中有沙,哪兒都是馬爾代夫! 只要心中有沙,哪兒都是馬爾代夫!
行為圖片,2015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一個展覽的生成
一個展覽的生成 一個展覽的生成
綜合材料
可變尺寸,2014年
本作品圖片由A4美術館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行成法
行成法 行成法
綜合材料
可變尺寸,2014年
本作品圖片由藝術家提供、受藝術家版權保護

何利平人物評價

編輯
易鴻(策展人、自由撰稿人):
何利平的行為藝術語言風格的簡潔有力,設計程序的巧妙,思考的弔詭,內容範疇的廣博都足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思考型藝術家,他仍然在嘗試學術層面的突破:身體和建築、身體和公共環境、身體和時間、身體和陌生人等關係構建新的對話空間。
林書傳(策展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
我將何利平比喻成一劑藥引,他治不了病,卻是藝術介入社會症候下很有效的“催化劑”。
崔付利(策展人、大浦當代藝術館藝術總監):
從早期的“街頭”到今天的“市井”,何利平的重返街頭不是題材、內容的迴歸,而是對語言和觀念的提煉和深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