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信(1913~1938),字德璋。廣西桂林人,空軍上尉副隊長。九·一八事變後投筆從戎,入柳州軍校學習,後考入柳州廣西航空學校第一期畢業。1934年留學日本明野陸軍飛行學校,歸國後,任教於廣西航空學校。1937年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接受蘇聯援助的伊—15戰鬥飛機訓練。1938年1月,七八兩中隊到蘭州接受蘇聯援助的伊—15、伊—16戰鬥機共21架,飛機沒有無線電通信設備。1938年任中國空軍第八隊上尉副隊長、2月第八中隊移駐信陽機場,擔任京漢鐵路南段空防。3月飛赴徐州第五戰區,參加徐州會戰。選定歸德(今商丘)機場為前進基地。同年3月25日、在山東臨城棗莊上空與日機空戰,連續擊落敵機6架。在獲勝歸航飛抵馬牧集上空時,遭遇第二批敵機攻擊。在人傷、機損、彈絕的情況下,何信英勇駕雄鷹猛撲向日機衝擊,與敵機同歸於盡。
[1]
- 中文名
- 何信
- 別 名
- 號德璋
- 國 籍
- 中國
- 出生日期
- 1913年
- 逝世日期
- 1938年
- 職 業
- 軍人
- 主要成就
-
空中英雄,革命烈士
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 出生地
- 廣西桂林
何信人物生平
編輯1913年1月2日,何信出生在桂林一個貧苦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何少川、母親靳永芳都是桂林最早的同盟會員,常給幼年何信講“岳母刺字”文天祥的故事,培養何信的愛國思想和情操
1931年,新桂系成立廣西航空局,籌備成立空軍,先後向社會招考了三期飛行、機械學員,每期30人,第一期委託廣東航校代培。
1934年,李宗仁遵照孫中山“航空救國”的遺訓,創建廣西航空學校自行訓練,空軍基地設在柳州。還採取“派出去”(到英國、日本、香港等地學習)、“請進來”(聘請廣東、英、日教練)的辦法。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淪陷,已經是廣西省第二師範學生的何信,憤於國恥,積極響應廣西當局“航空救國”號召,毅然投筆從戎,考入廣西航空學校。當時有3000多名八桂青年蹦躍報名,結果僅選出30人。
那時由於飛機安全性能極差,社會上都把飛行員稱為是“玻璃公子”,一摔就碎了,是萬分危險的事情。何信説:“男兒大丈夫,當以身許國。人生誰無死,為國為民而死,乃得其所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何況我輩熱血青年。”
何信在航校的畢業成績十分優異,有廣西空軍“射擊大王”之稱,被選送到日本空軍學校留學,成績全優。在一次高空射擊考試中,他竟然打破日本最高紀錄。當時日本明野航校的主教官説道:“信者,乃我日後主要對手也。”
“七七”事變爆發、廣西空軍悉數參加抗戰,何信抗日心切,報名上前線,恨不得馬上翱翔祖國領空。在臨行前的晚宴上,他舉杯對母親説:“兒今此去,適遂素心,誓掃倭寇、盡忠報國,以酬母訓。……如兒不擊落敵機,來世變為犬豕,待倭寇肅清之日,即兒奉母之時也。”
1938年1月,何信因飛行技藝超羣,被任命為航空委員會第三大隊第八隊上尉副隊長,率隊飛赴徐州第五戰區,參加台兒莊大戰,協同中國陸軍作戰,於臨城、棗莊、台兒莊一帶上空截擊日機,炸射地面日軍,重創敵寇,保衞第五戰區津浦北線戰場的領空,受到李宗仁將軍的讚揚。
[2]
何信主要事蹟
編輯1938年3月25日凌晨,何信率機14架升空與日機17架,交戰於臨、棗上空,他沉着指揮,英勇奮戰,經過激烈搏鬥,一舉擊落敵機6架,而我機則全部安然無恙,其餘敵機見狀四散逃竄而去。正值我機高奏凱歌,飛抵馬牧集上空時,埋伏在雲端的敵驅逐機24架,對我機發動了突然攻擊。當時我機升空歷時既久,人乏機疲,且眾寡懸殊,油彈俱窮,情況十分不利。但何信與戰友們卻臨危不懼,誓死血戰。何信率隊先衝入敵機羣,進行生死搏鬥,滿空間,槍炮噠噠,雲煙翻騰,血戰多時,敵人發現何信之機為主機,乃羣向其圍攻,何信胸部突中三彈,頓時血流如注,可他仍以拼死之決心,強忍傷痛,鼓其餘勇,駕機向敵主機迎頭全速撞擊,敵人大驚,慌忙拉桿上翻逃命,何信抓住此良機,射出最後一排子彈,將敵首機擊落。此時何信已人傷、機損、彈絕,乃隨即駕機全速向另一敵機撞去,敵猝不及防,被撞機毀,何信也隨之同時壯烈犧牲。戰友及地面軍民共睹這中外空戰史上罕見的壯烈情景,無不為之悲痛萬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