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體域網

鎖定
身體感測網絡(英文:Body Area Network,縮寫:BAN)是由可穿戴或可嵌入設備組成的網絡。由於這些設備通過無線技術進行通信,所以體域網也叫無線體域網(WBAN)。 [1][2][3][4][5][6]
體域網最新的國際標準是IEEE802.15.6標準[7],在醫療、保健、消費類電子等多個領域應用前景廣闊。[8]
中文名
體域網
外文名
Body Area Network(BAN)
別    名
無線體域網
特    點
附着在人體身上的一種網絡

目錄

體域網簡介

體域網是一種可長期監視和記錄人體健康信號的基本技術,早期應用主要是用來連續監視和記錄慢性病(如糖尿病、哮喘病和心臟病等)患者的健康參數,提供某種方式的自動療法控制。比如,糖尿病患者一旦他的胰島素水平下降,他身上的BAN馬上可以激活一個泵,自動為患者注射胰島素,使患者不用醫生也能把胰島素控制在正常水平。體域網未來還可廣泛應用於消費者電子、娛樂、運動、環境智能、畜牧、泛在計算、軍事或安全等領域。不僅如此,眼前仍停留在科幻小説之中的所謂“智慧塵埃”(具有處理能力和無線通信能力的顯微鏡器件)將來也完全有可能出現在體域網中。  體域網在國際上已經得到了廣泛研究,包括醫療技術提供商、醫院、保險公司以及工業界的各方人士正在開展戰略性合作,但目前仍處在早期階段,在毫瓦級網絡能耗、互操作性、系統設備、安全性、傳感器驗證、數據一致性等方面面臨一系列挑戰。 IEEE802.15第6任務組於2012年完成世界上首個WBAN標準——IEEE 802.15.6。這種技術一旦被接納采用,將在醫療保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體域網雖然是覆蓋面最小的網絡,但卻是惠及面極廣的網絡,萬萬不可等閒視之。截至2008年底,我國老年人口已達1.69億,佔總人口的12.79%。我國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佔全球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老年人為國家、為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一種回報,我們應該讓 體域網這種先進技術服務於我國老年人的醫療保健。與此同時,在某種程度上BAN的應用還可以緩解醫院擁擠看病難的問題以及助推遠程醫療等構想的真正實施。從商業角度看,體域網在我國也必定具有廣泛的用途和巨大的潛在市場。
體域網是以人體周圍的設備例如隨身攜帶的手錶、傳感器以及手機等,以及人體內部(即植入設備)等為對象的無線通信專用系統。目前,體域網所使用的頻帶尚未確定,但400兆赫茲頻帶以及600兆赫茲頻帶已被列入議程。

體域網評論

專家認為,體域網技術將在醫療中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隨着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可穿戴、可植入、可侵入的服務於人的健康監護設備已經出現:如穿戴於指尖的血氧傳感器、腕錶型血糖傳感器、腕錶型睡眠品質測量器、睡眠生理檢查器、可植入型身份識別組件等。假如沒有體域網,這些傳感器和促動器則都只能獨立工作,要自帶各自的通信部件,因此通信資源不能有效利用。目前在日本,關於信息通信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研究相當活躍。 [1] 
參考資料
  • 1.    Donovan, Tony O., et al. "A context aware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 (BAN)." Pervasive Computing Technologies for Healthcare, 2009. PervasiveHealth 2009.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09, http://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5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