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低能耗建築

(建築名稱)

鎖定
低能耗建築是指在圍護結構、能源和設備系統、照明、智能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綜合選用各項節能技術,能耗水平遠低於常規建築的建築物,是一種不用或者儘量少用一次能源,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築物。 [1] 
中文名
低能耗建築
外文名
low energy building
目    標
降低日常能源費用支出等
要    求
滿足建築節能標準的要求等
設計原則
低造價、高效率
學    科
建築學

低能耗建築發展背景

1.我國建設成就十分巨大,每年建成的房屋建築面積已超 20億m²,比所有發達國家年竣工面積之和還要多,但付出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能源浪費嚴重。而我國能源形勢嚴峻,發展經濟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鋭。大力推進建築節能、大大降低建築能耗已刻不容緩。
2.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所排放的温室氣體使地球變暖,危及人類和生物的生存,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國是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能源消費和温室氣體排放都已佔到世界第二位,而且能源消費和温室氣體排放量還在繼續增加,受到國際上的減排壓力也日益增大。盡力減少温室氣體排放,保護地球環境,造福人類,是我們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
3.在世界性建築節能大趨勢的推動下,許多發達國家低能耗建築發展迅速,規模越來越大,技術愈加成熟和先進,還建成了一批微能耗、零能耗(或零碳排放)建築,引導了建築節能的技術進步。我國有些城市也建成了或正在建設一些低能耗建築。隨着建築節能推進力度的加強,低能耗建築必將在我國得到較快發展,從而帶動節能建築向更高水平前進。 [2] 

低能耗建築目標

發展低能耗建築的目標,是既要創造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又要節約使用、高效利用自然資源和能源,降低日常能源費用支出,減少運營成本。
低能耗建築應該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一年四季室温適宜,有益於人體心身健康,有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風,還可改善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大大減少有害氣體二氧化碳,固體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 [2] 

低能耗建築基本要求

1.低能耗建築必須滿足建築節能標準的要求。節能標準的規定是所有建築應該遵守的節能的基本要求,居住建築公共建築節能標準中的規定性指標或性能性指標必須達到,而且對低能耗建築的節能要求要高於一般節能標準的要求,其能耗必須低於建築節能標準的基準能耗15%以上。
2.低能耗建築應該在當地和廣闊的範圍內起到示範作用、表率作用和帶動作用。低能耗建築是其建造者為社會所做的有益貢獻,理應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讚賞,當然也可以作為開發商的宣傳賣點。但是,必須是實實在在的低能耗建築,這種建築不僅要通過計算和測評,而且建成後要經過檢測,拿得出冬季和夏天的室內温度,以及採暖、空調能耗等可靠數據,住户反映舒適性很好,用充分的事實證明是貨真價實的低能耗建築,不要只是用低能耗建築來做廣告。
3.當然要計算低能耗建築為了節能所增加的建設投資。為了建造低能耗建築,可能需要高成本,也可以是中等成本或不算高的成本。但一定要計及建築物全壽命的成本,即建築物從規劃設計施工,運營使用50年以致拆除發生的各項費用的總和,不能只片面計算一次投資。在許多發達國家,還要計算低能耗建築為減少温室氣體排放取得的環境和社會效益,這樣做,應該是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 [2] 

低能耗建築設計原則

低能耗建築的設計原則為:
(1)建築物採暖和製冷上儘量不使用一次性能源。
(2)依據建築能耗的分配比例,在技術上抓主要矛盾,以外牆、外窗、屋面為重點。
(3)充分考慮我國的經濟條件、氣候條件、生活方式和習慣等方面的因素,利用現有的建設材料和資源、建設資金等。
(4)低造價、高效率,使低能耗建築技術具有在社會中普及應用的價值。 [1] 

低能耗建築低能耗建築示例

1.馬爾佔低能耗公寓大樓
德國柏林馬爾佔(Marzahn)低能耗公寓大樓是低能耗建築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個,該項目由阿斯曼,薩洛蒙及沙伊特事務所(Assmann,Salomon&Scheidt)設計。這座以低技術建造的七層樓房有56套居室,每套有2到3個房間。它是德國第一幢低能耗建築物,其建築設計直接來源於工程學原理。它的曲線外形、建造、立面外觀、朝向及房間佈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源的考慮。建築師希望用這個建築表明:建築本身應是高效的,這樣就不必太費心去尋求太陽能電池或其他設備的幫助。 [3] 
2.清華大學超低能耗示範樓
清華大學超低能耗示範樓是我國首個綜合了示範、展示、試驗功能的綠色建築,是一個以真實建築為基礎的試驗枱。在大樓方案論證階段,就貫穿了可更新、可調節、可拓展的思路,為未來更加深入的試驗及科研創造條件。
該項目包括建築物理環境控制與設施研究(聲、光、熱、空氣質量等)、建築材料與構造(窗、遮陽、屋頂、建築節點、鋼結構等)、建築環境控制系統的研究(高效能源系統、新的採暖通風和空調方式及設備開發等)、建築智能化系統研究。 [4] 
參考資料
  • 1.    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 北京振利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外牆外保温技術百問 (第二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年03月
  • 2.    塗逢祥主編,.建築節能 四十八: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2
  • 3.    王立雄編著.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學科專業“十五”規劃教材 高校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規劃推薦教材 建築節能: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年05月
  • 4.    劉靖主編;劉惠卿,王海濤副主編;韓欣欣,梁慶參編.建築節能:中南大學出版社,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