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低胡

鎖定
低胡,是“低音二胡”的簡稱,民族樂隊中拉絃樂器組的低音樂器。在我國民族管絃樂合奏中,一直缺少優良的低音樂器,以前民族樂隊多用廣東音樂中的秦胡(與今日秦琴相似)來拉奏低音,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的音樂工作者才開始制低胡,但仍不夠完善,還在繼續改進中。
中文名
低胡
外文名
Low hu
全    稱
低音二胡
類    型
低音樂器

低胡樂器結構

低胡構造與二胡相同,但比中胡要大,發音要低,
是民樂隊中的低音樂器。
低胡的構造、製作和用料都和二胡相同。各部件都比中胡大,發音比中胡低。琴筒有圓筒和八方筒兩種。琴頭式樣以卷書型或者雕龍頭為多。皮膜大都用蟒皮,也有用羊皮或馬皮的。
專家認為,在二胡的基礎上,採用膜板結合式的聲學結構並設置指板取音,將是低音拉絃樂器的發展方向。

低胡樂器種類

低胡分大、中、小三種,分別用於不同規模的樂隊。
低胡分為大、中、小三種,分別適於規模不同的樂隊。小低胡(也稱“大胡“)用於小型樂隊,而大型民族管絃樂隊,則應使用大低胡。
20世紀60年代研製成功一種四弦大胡。琴筒圓形,蒙以蟒皮;琴桿上有指板,不用千斤而設山口,採用螺絲絃軸,使用雙毛弓,4 條琴絃定音為C、 G、d、a,弓毛分別置於 C、G兩弦和d、a兩弦之間拉奏;演奏技巧獨特,音色深厚,音響與高胡、二胡和中胡諧和。70年代出現了膜板結合式的低胡、葫蘆琴和拉絃琴等低音樂器。
小低胡發音低沉、渾厚有力,適於民族管絃樂合奏或各種地方戲的伴奏;大低胡的音色低沉而寬厚。它們都不宜獨奏。
低胡一般外弦使用絲絃中的老弦,裏弦用絲絃中的纏弦或腸衣弦。
低胡的定弦與音域
低胡比中胡低一個八度,一般定成A·e,音域兩個八度。
低胡定弦比中胡低一個八度,一般定成A·e,有效音域通常在兩個八度內。
低胡琴杆較長,按指的音位寬,一般要隔指按音,故不適於演奏速度較快或串把過多的旋律,適於演奏簡易和速度較慢的曲調;對於複雜的樂曲,低胡適合演奏樂句中的強拍、拉長音或是經過簡化的曲調,弱奏緩慢的樂曲時,聲音細微動聽。
低胡在樂隊中用來加強樂隊音響的厚度,它是樂隊音響的基礎。除民族樂隊外,在北方吹歌、江南絲竹和廣東音樂等民間樂隊中,也廣泛使用低胡。

低胡音樂歷史

哈爾濱音樂博物館還有一個“重量級網紅”,“美孚油桶”做成的低音二胡。它曾上過央視被七億人“圍觀”。
這是一把有些特別的“自制”低音二胡,由一根木棍和一個美孚油桶組成,這把看似“簡陋”的低音二胡,曾經在哈爾濱演奏過《黃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
1946年,延安大學魯藝音樂家們走一路演一路來到哈爾濱,在當初樂器匱乏的背景下,民樂隊中沒有低音樂器來演奏低音。為了《黃河大合唱》的演奏,冼星海畫出了這把低音二胡的草圖。
哈爾濱音樂學院圖書館、音樂博物館館長顧偉泉教授感慨地表示,“這把低音二胡,藴含着一種雖然物質條件匱乏但仍然追求極致的音樂精神。”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