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伽桑狄環形山

鎖定
伽桑狄環形山(Gassendi)是月球正面濕海西北邊緣一座古老的大型撞擊坑,形成於酒海紀代,其名稱取自法國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皮埃爾·伽桑狄(1592年–1655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中文名
伽桑狄環形山
外文名
Gassendi
地理位置
月球正面濕海西北邊緣

伽桑狄環形山描述

伽桑狄環形山是觀月者們最感興趣的對象之一。它西北毗鄰大撞擊坑勒特羅納環形山、東南分佈着小隕坑赫裏戈留斯、阿伽撒爾基德斯以及列維-齊維塔環形山、李比希隕石坑和梅森環形山位於它的西南;而西北和西南分別橫亙着赫裏戈留斯月溪(Rimae Herigonius)和梅森月溪(Rimae Mersenius),南面則是濕海。該環形山 的中心月面座標為17.55°S 39.96°W,直徑111公里, 深度1.42公里。
該隕坑已被濕海形成時的熔岩填沒,只剩已被嚴重侵蝕的外緣和數座中央峯露出在表面,中央峯約高出坑底主表面1370米。北側外壁上坐落着衞星坑伽桑狄 A,並部分與坑底西北隆起的地表相連;側壁高度從南壁的200米到西壁的2500米不等,坑內容積約有10000公里³。坑底表面不平,其中南部地面高度最低,坐落着一道與外側緣平行的山脊,最南端有一裂口,除東南部外,地表上分佈有無數丘崗並縱橫交叉着伽桑狄月溪;北部地面高出濕海約600米;坑底中部為一組中央峯,其中之一的伽桑狄β(座標南緯15.545°、西經39.361°)所確認的高度為900-940米,中央峯成分由輝長岩-蘇長巖-橄長巖-斜長巖及(GNTA1)含量為85-90%的斜長石所構成。
伽桑狄環形山曾被考慮為阿波羅17號登月艙的備用着陸區,其着陸點就選擇在中央峯的西南,但在月球軌道器5號拍攝了它的高分辨率照片後,再未被採用。

伽桑狄環形山月球瞬變現象

該隕坑中在月食期間曾觀察到月球瞬變現象-在陰影中發光且光斑移動

伽桑狄環形山衞星隕石坑

按照慣例,最靠近伽桑狄環形山的衞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伽桑狄
月面座標
直徑, 公里
A
15.55°S 39.80°W
32
B
14.66°S 40.64°W
25
E
18.45°S 43.63°W
7
F
15.03°S 45.02°W
8
G
16.75°S 44.67°W
7
J
21.62°S 37.10°W
9
K
18.78°S 43.74°W
6
L
20.39°S 41.79°W
5
M
18.61°S 39.15°W
3
N
18.07°S 39.32°W
4
O
21.96°S 35.13°W
10
P
17.29°S 40.75°W
2
R
21.94°S 37.85°W
4
T
19.05°S 35.44°W
10
W
17.66°S 43.73°W
6
Y
20.91°S 38.51°W
5
  • 在一些舊月圖中,衞星坑伽桑狄 A曾被稱為叫克拉克森隕石坑(Clarkson),取名自英國業餘天文學家及月面學家羅蘭·克拉克森,但該名稱並沒得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正式認可,現已被取消。由於伽桑狄 A具有射紋系統,因而被認為形成於哥白尼紀
  • 衞星坑伽桑狄 L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