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似斑狀結構

鎖定
似斑狀結構主要分佈於淺成侵入岩和部分中深成侵入岩中,其基質一般都是顯晶質的(如細粒、中粒,甚至是粗粒),斑晶和基質形成在相同或幾乎相同的物化條件和同一世化。因此,斑晶和基質的礦物成分常常是一樣的,斑晶中也無其他反應現象。 [1]  似斑狀結構是岩漿岩的一種結構,因與斑狀結構相似而得名,但又有差異。似斑狀結構與斑狀結構同為顆粒較大的“斑晶”分佈於顆粒較小的“基質”上,但斑狀結構的基質為隱晶質或玻璃質;而似斑狀結構的基質為顯晶質,是比斑晶顆粒小的晶體。
中文名
似斑狀結構
詞    意
岩漿岩的一種結構
名字由來
斑狀結構相似
結構基質
隱晶質或玻璃質
和斑狀結構不同,似斑狀結構斑晶和基質是同時形成的,只是一種物質過剩而形成斑晶,另一種物質較少形成基質。
似斑狀結構存在於侵入岩(深成岩和淺成巖)中,不同於斑狀結構存在於噴出巖和淺成巖中。
典型的如斑狀花崗岩(附圖)。
似斑狀結構的成因有兩種:
第一種,是熔體中某一組份數量多於熔體共結成分所需的量,在冷卻時該組分首先結晶成完好的晶體,直到熔體達到共結成分時,構成共結成分的各種組份同時結晶形成基質。
第二種,可能是聚結結晶作用或岩石形成後的交代作用造成的,在後一種情況下,斑晶的生成晚於基質,故稱變斑晶。這種似斑狀結構又稱變斑結構(Porphyroblastic texture),它是交代成因花崗岩中的常見結構,也是變質岩中常見的一種結構,不過在變質岩中把這兩個術語常作為同義語看待,都是變斑結構(即變餘斑狀結構)的意思。 [2] 
參考資料
  • 1.    肖淵甫.岩石學簡明教程:地質出版社,2014
  • 2.    孫鼐、彭亞鳴.《火成岩石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8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