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伯利茲

(中美洲的國家)

鎖定
伯利茲(英語:Belize),是中美洲唯一以英語官方語言的國家。國名來自國內河流伯利茲河和最大城市伯利茲市,該市是伯利茲的舊首都,新首都為貝爾莫潘。伯利茲東臨洪都拉斯灣,與洪都拉斯隔灣相望,兩國最近距離只有75千米,北與墨西哥接壤,西和南與危地馬拉毗鄰,東瀕加勒比海, [4]  總面積為22966平方公里,人口40.5萬(2022年),混血人種和克里奧爾人分別佔總人口的48.7%和24.9%,其次還有印第安人、印度人、華人和白人,全國劃分為6個區。
伯利茲原為瑪雅人居住地。16世紀初成為西班牙殖民地。1638年英國殖民者侵入。1862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稱英屬洪都拉斯。1964年實行內部自治,但防務、外交仍由英國負責。1973年改為現國名。1981年9月21日正式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伯利茲經濟在傳統上以林業為主,特別是糖、柑桔類水果、可可、稻米、煙草等。漁業也頗為重要。伯利茲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26.76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096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3.5%。 [1] 
中文名
伯利茲 [1] 
外文名
Belize [1] 
所屬洲
北美洲
首    都
貝爾莫潘 [1] 
主要城市
伯利茲市奧蘭治沃克
國慶日
1981年9月21日
國    歌
《自由的土地》
國家代碼
BLZ
官方語言
英語 [1] 
貨    幣
伯利茲元 [1] 
時    區
UTC-6
政治體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國家領袖
芙羅拉·查拉姆(總督)
約翰·布里塞尼奧(總理)
人口數量
40.5 萬(截至2022年)
人口密度
17.4 人/平方公里(2020年)
主要民族
混血人種,克里奧爾人 [1] 
主要宗教
天主教
基督新教 [1] 
國土面積
22966 km² [1] 
水域率
0.7%
GDP總計
26.76 億美元(2022年) [1] 
人均GDP
6096 美元(2022年) [1] 
國際電話區號
+501
國際域名縮寫
.bz
道路通行
靠右駕駛
注    音
ㄅㄛˊ ㄌㄧˋ ㄗ
主要學府
美洲醫科大學
主要節日
獨立日(9月21日)

伯利茲歷史沿革

主詞條:伯利茲歷史
伯利茲 伯利茲
伯利茲的原始居民是瑪雅人,曾在這裏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明。 [1] 
16世紀初,伯利茲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為了從洋蘇木中提煉染料,西班牙殖民者在這裏從事伐木活動。 [1] 
1638年,蘇格蘭海盜P.華萊士等人來此建立據點。此後,英國和西班牙對這一地區進行了長期的爭奪。 [1] 
1786年,英國取得對該地的實際管轄權。
1821年,危地馬拉獨立時,宣佈繼承西班牙對該地的主權。
1859年,危地馬拉承認英國對該地的主權,但以修建一條從危地馬拉通至大西洋岸邊的公路為交換條件。
1862年,英國正式宣佈伯利茲為其殖民地,並定名為英屬洪都拉斯。 [1] 
1940年,危地馬拉以英國未踐約為由,宣佈1859年條約無效,並在1945年憲法中將伯利茲劃入自己的版圖。後來兩國多次談判都無結果。
伯利茲 伯利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伯利茲人民要求獨立的呼聲日益高漲。
1964年,英國被迫同意伯利茲實行“內部自治”。
1973年6月,英屬洪都拉斯改名為伯利茲。 [1] 
1974年,伯利茲加入加勒比共同體和共同市場
1975年,聯合國絕大多數國家投票支持伯利茲獨立;英國表示允許伯利茲獨立,但危地馬拉反對。
1979年,聯合國139個國家再次投票支持伯利茲獨立。
1981年3月,伯、英、危三方達成協議,同意伯利茲於年內獨立。
1981年9月21日,伯利茲正式宣佈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獨立後仍為英聯邦的成員,人民統一黨領袖G.C.普賴斯任總理。 [1] 
1984年,伯利茲舉行首次大選,統一民主黨獲勝,M.E.比索諾任總理。
1987年2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伯利茲建交。
1989年10月11日,伯利茲普賴斯政府與台灣“建交”。
1989年10月23日,中國宣佈中止與伯利茲外交關係。 [2] 

伯利茲地理環境

伯利茲區域位置

伯利茲位於中美洲東北部。北與墨西哥接壤,西和南與危地馬拉毗鄰,東瀕加勒比海。海岸線長386公里。國土面積22966平方公里。

伯利茲地形地貌

伯利茲 伯利茲
伯利茲境內多山地、沼澤熱帶叢林。地形大致可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半部地形以瑪雅山脈為主體,山脈為西南—東北走向。其支脈科克斯科姆山的維多利亞峯海拔1121.97米,是全國最高峯。北半部為海拔不到61米的低地區,其中大部是沼澤;離岸外24公里的海面上有世界第二大堡礁與海岸平行。 [1] 

伯利茲氣候特徵

伯利茲地圖 伯利茲地圖
伯利茲屬亞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温25至27℃。南方雨量高達4550毫米。6-10月常受颶風侵襲。 [1] 

伯利茲水系分佈

伯利茲有伯利茲河、紐河和翁多河流經伯利茲。

伯利茲自然資源

伯利茲森林和漁業資源豐富。森林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覆蓋率70%左右。產紅木、蘇木、染料木等貴重木材,紅木被稱為國木。盛產龍蝦、旗魚、海牛和珊瑚等。西北地區有石油、重晶石、錫石、黃金等礦藏。伯已證實的石油儲量為670萬桶。為保護自然環境,伯政府於2017年底開始禁止境內石油開發。

伯利茲行政區劃

伯利茲首都是貝爾莫潘(Belmopan),人口約1.33萬人。
首府
面積(平方千米)
面積(sq.mi)
4204
1623
5338
2061
1860
718
奧蘭治沃克區
4737
1829
2176
840
4648
1795

伯利茲國家象徵

伯利茲國名

伯利茲(Belize),代碼BZ。法文意為“航標”、“燈塔”,舊稱英屬洪都拉斯,台灣地區稱貝里斯。

伯利茲國旗

伯利茲國旗啓用於1981年9月21日,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3:2。旗面主體為藍色,上下各有一紅色寬邊,正中為白色圓地,其中繪有50片綠葉環繞的國徽。藍色代表藍天和海洋,紅色象徵勝利和陽光;50片綠葉構成的飾環表示紀念該國自1950年開始為爭取獨立而鬥爭並最終取得勝利。

伯利茲國徽

國徽 國徽
伯利茲國徽啓用於1981年,國徽上有一棵枝葉茂密的綠色紅木樹,這是伯利茲的國樹,是伯利茲人的驕傲。伯利茲森林資源極其豐富,佔國土總面積70%以上,盛產紅木、蘇木和染料木等名貴木材,伐木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很大比重。
國徽底部藍色的天空下,有一艘揚起風帆、破浪前進的漁船,代表捕魚業和航海業;左上方是表示伯利茲與英國密切聯繫的“米字旗”和交叉的撬槓及短斧;右上方的鋸子和長斧象徵“森林之國”伯利茲發達的伐木業。國徽兩側各有一名土著人手持斧頭和撬槓,象徵以伐木為生的當地居民。底部的飾帶上寫着伯利茲諺語:“我在林蔭中繁榮昌盛”。

伯利茲國歌

自由的土地》(英語:Land of the Free)是伯利茲的國歌。薩謬爾·阿佛列德·海因斯作詞,賽爾温·瓦福德·楊恩作曲,歌曲完成於1963年,1981年採用為國歌。 [2] 

伯利茲人口民族

2022年,人口40.5萬。混血人種和克里奧爾人分別佔總人口的48.7%和24.9%,其次還有印第安人、印度人、華人和白人。

伯利茲政治

伯利茲政局

獨立以來,統一民主黨和人民統一黨輪流執政。2020年11月11日,伯舉行大選。反對黨人民統一黨勝選執政,黨領袖約翰·布里塞尼奧(John Briceño)任總理。

伯利茲憲法

現行憲法於1981年9月生效。憲法規定:英國國王為伯利茲國家元首,任命總督(須是伯利茲公民)為其代表;總督任命眾議院多數黨領袖為政府總理,並根據總理提名任命副總理及部長。

伯利茲議會

由參、眾兩院組成,任期均為5年。參議員12名,由總督任命,其中6名由總理提名,3名由反對黨領袖提名,伯利茲教會、工商界和工會組織各推薦1名。眾議員31名由大選產生。現任參議長卡羅琳·特倫奇·桑迪福德(Carolyn Trench SANDIFORD,女),眾議長瓦萊麗·伍茲(Valerie WOODS,女),均於2020年12月上任。

伯利茲政府

本屆政府於2020年11月組成。目前內閣主要包括總理兼財政、經濟發展和投資部長約翰·布里塞尼奧,副總理兼自然資源、石油和礦業部長科爾德爾·海德(Cordel HYDE),農業、食品安全和企業部長阿貝拉多·麥(Abelardo MAI),青年、體育和交通部長羅德維爾·弗格森(Rodwell FERGUSON),基礎設施發展和住房部長朱利爾斯·埃斯帕特(Julius ESPAT),教育、文化和科技部長兼外交、外貿和移民部長弗朗西斯·豐塞卡(Francis FONSECA),國防和邊境安全部長弗洛倫西奧·馬林(Florencio MARIN),農村轉型、社區發展、勞工和地方政府部長奧斯卡·雷克尼亞(Oscar REQUENA),人類發展、家庭和原住民事務部長德洛麗斯·巴爾德拉莫斯·加西亞(Dolores Balderamos GARCIA),內政和新增長產業部長卡里姆·穆薩(Kareem MUSA),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災害風險管理部長奧蘭多·哈貝特(Orlando HABET),衞生和福利部長凱文·伯納德(Kevin BERNARD),公共事業、物流和電子政務部長米歇爾·切巴特(Michel CHEBAT),旅遊和僑民關係部長安東尼·馬勒(Anthony MAHLER),藍色經濟和民航部長安德烈·佩雷斯(Andre PEREZ),公共服務、憲法、政治改革和宗教事務部長亨利·查爾斯·厄舍(Henry Charles USHER),總檢察長安東尼·西爾韋斯特(Anthony SYLVESTRE)等。 [5] 

伯利茲司法機構

設上訴法院、最高法院和區法院。2010年2月,伯利茲宣佈將加勒比法院取代英國樞密院作為伯終審法院。

伯利茲政黨

主要政黨:
(1)人民統一黨(People's United Party,“藍黨”,簡稱PUP):執政黨。1950年成立,支持者多來自混血人種。曾於1954至1984年、1989至1993年、1998至2008年執政,2020年11月贏得大選。領袖約翰·布里塞尼奧。
(2)統一民主黨(United Democratic Party,“紅黨”, 簡稱UDP):反對黨,1974年由民族獨立黨、人民發展運動、自由黨和黑人聯合發展協會合並組成,主要得到黑人的支持。曾於1984至1989年、1993至1998年、2008至2020年執政。領袖夏恩·巴羅(Shyne BARROW)。

伯利茲重要人物

約翰·布里塞尼奧。1960年生於伯利茲。獲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商務管理學士學位。1992年加入人民統一黨從政。1993年當選眾議員。1994年任人民統一黨共同主席。1996至2007年任黨副領袖。1998至2007年任副總理、自然資源和環境部長、工商部長等職,並協助總理處理外交事務。2008年3月任黨領袖,2011年11月因健康原因辭去黨領袖,2016年2月重新就任黨領袖至今,並於2020年11月任總理。

伯利茲經濟

以農業為主。近年來,旅遊業逐步成為支柱產業,離岸金融業、漁業、輕工業和建築業等有較快發展。工業不發達,人民生活用品絕大部分靠進口。
人民統一黨執政以來,致力於吸引外資,發展旅遊業,加大對教育、住房及醫療衞生等領域投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改善國家債務狀況。新冠肺炎疫情對伯支柱產業旅遊業造成嚴重影響,貿易和僑匯收入大幅減少,整體經濟收縮。目前經濟開始復甦,2022年主要經濟指數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6.76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096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3.5%
通貨膨脹率:6.6%
貨幣名稱:伯利茲元
匯率:1美元≈2伯利茲元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1] 

伯利茲農林漁業

農業是經濟支柱,農田佔伯國土面積的1/3 。主要農作物有甘蔗、柑橘、香蕉、水稻、玉米、可可等。

伯利茲工業

工業不發達,主要工業部門為製衣、製糖、柑橘加工、啤酒及飲料。工業生產主要為了滿足國內消費,出口產品生產集中在製糖、服裝以及糧食生產等領域。近年來服裝業發展較快,成為僅次於製糖的第二大創收行業和提供就業機會的主要部門。

伯利茲旅遊業

旅遊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擁有世界第二大、北半球第一大堤礁和瑪雅遺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遊客。擁有八大野生動物保護區,包括世界僅存的美洲虎和紅足鰹鳥保護區。近幾年來政府重視旅遊業投資,遊客人數迅速增加。 [1] 

伯利茲財政金融

2016/2017財年,伯政府財政收入11.87億伯利茲元,財政支出11.82億伯利茲元。(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伯利茲對外貿易

高度依賴進口,對外貿易長期逆差。主要出口糖、香蕉、成衣、水果、木材、海產品;主要進口機械和運輸設備工業製品、日用品、食品、燃料和藥品。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英國、歐盟、墨西哥、加拿大、加勒比共同體國家。 [1] 

伯利茲文化

伯利茲語言

英語為官方語言,但近半數居民通用西班牙語或克里奧爾語。

伯利茲宗教

伯利茲居民中49.6%信奉天主教,25.5%信奉基督教新教,另有少數伊斯蘭教徒。 [1] 

伯利茲民俗

伯利茲城市裏的房屋絕大部分是木製結構,四壁刷白色,屋頂用塗紅的波紋鐵板遮蓋。從遠處看,一排排白牆紅頂的房子十分別致。農村住房多用木杆和茅草搭成,一般是單間,屋頂很高。以抵擋暴風雨的衝擊。
居民喜歡在內河和海邊釣魚,或在近海處帶氧氣瓶潛水,也愛在森林中狩獵。伯利茲人的主要食物是大米、玉米、木薯、大豆、麪包、煉乳,還有魚和肉及其他蔬菜。 [2] 

伯利茲節日

獨立日:9月21日。

伯利茲文明

伯利茲國旗 伯利茲國旗 [1]
公元250年左右,瑪雅人主要居住在伯里茲、南墨西哥、危地馬拉。瑪雅文化體現了當時最高的文明水平,令人驚奇的是在歐洲還處在黑暗時期的時候,瑪雅居民已經可以描繪出太空的樣子,演變出了美洲本土的文字書寫系統,而且已經掌握了數學。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瑪雅人採用了等級制度,由國王和貴族來制定相關法規,公元200—900年間,這個民族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2] 
瑪雅人信仰太陽神、月神、蛇神、風神、雨神、地神和農神,尤以崇拜玉米神為最。他們用占卜勾通人與神的聯繫。瑪雅人祭神的規模很大,祭品除牲畜、飛禽、瓜果外還一度盛行人祭 [2] 
瑪雅人是當時美洲大陸最正統的居民,瑪雅人發展了天文、曆法系統、象形文字、當時的建築水平相當高,包括金字塔、宮殿、天文台等都沒有使用鐵製工具建造的。 [2] 

伯利茲軍事

伯利茲 國防軍建於1978年,包括陸軍、空軍和海防隊,現有正規軍1050人,後備隊700人。

伯利茲交通

伯利茲城的海港 伯利茲城的海港
公路:總長為3007公里。主要城鎮間有公路相通,全國有4條主要交通幹線,其中有2條與鄰國墨西哥和危地馬拉相通。 
水運:伯利茲城是主要港口,可停靠集裝箱輪船,與牙買加有定期班輪,與美國、英國和歐洲大陸等地有良好的海上運輸線。 
空運:菲利普·戈德森國際機場(Phillip Goldson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於伯利茲城城郊,有通往美國、中美洲鄰國的航線。國內有瑪雅島、熱帶等航空公司。

伯利茲社會

伯利茲教育

政府一貫對教育部門予以強有力的財政支持,其經常項目開支的1/4用於教育事業,5歲至14歲兒童享受免費義務教育。教育體系主要由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三個層次組成。初等教育為8年制,中等教育為4年制。

伯利茲媒體

《伯利茲時報》(Belize Times):週報;《報導者》(The Reporter):週報,1968年創刊;《阿曼達拉報》(Amandala):週報;《今日伯利茲》(Belize Today):月刊;《人民的脈搏》(The People's Pulse):週報。
伯利茲電台:國家電台,建於1937年。每天用英語和西班牙語廣播。另有一傢俬營電台。
伯利茲廣播網(BBN): 建於1952年,屬國家所有,但獨立經營,下設兩個電台。用英語和西班牙語播音。還有若干小電視台,24小時播放,主要播放美國衞星電視節目。

伯利茲民生

伯利茲政府推行全國衞生計劃,門診病人享受免費治療。2002年調查顯示,伯貧困率高達33.5%,絕對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10.8%,其中年輕人所佔比例很高。2008年,伯手機用户增至16萬户,固定電話增至3.5萬户,互聯網用户約1萬户。2007年,伯人口死亡率0.7%,人均預期壽命68歲。 [2] 

伯利茲醫療

伯利茲門診病人享受免費治療。政府推行全國衞生計劃。1998年共有醫生155人,護士404人,接生員230人。1996年伯利茲共有9家醫院,擁有病牀554個,衞生中心33個,簡易診所25個。 [1] 

伯利茲設施

1997年,伯利茲共有電視機4.1萬台。1999年,共有電話31927部。 [1] 

伯利茲外交

伯利茲外交政策

伯利茲 伯利茲
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積極維護和發展與加勒比各國的關係,參與地區一體化進程,強調睦鄰友好,努力促進中美洲和平與穩定,注重發展同英國傳統關係和對美關係,積極維護和發展與加勒比各國的關係,努力促進中美洲的和平與穩定。1974年5月加入加勒比共同體,1990年成為美洲國家組織成員國。

伯利茲對外關係

伯利茲同中國的關係:1987年2月6日中伯建交。1989年10月11日,伯與台灣當局“建交”;10月23日,中國政府宣佈中止與伯外交關係。1997年6月,中伯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伯利茲政府關於將伯利茲駐香港名譽領事館改為“伯利茲貿易辦事處”的協議》。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中伯雙邊貿易額為2.34億美元,以中方出口為主,同比下降26.9%。 [3]  [6] 
同美、英的關係 美是伯最大的貿易伙伴和經援國。美國公司在伯投資主要投資領域為旅遊業。伯獨立後繼續保持與英國的傳統關係,英向伯提供經援。
同加勒比國家的關係 與加勒比地區其他國家在歷史、政治、文化、經濟以及社會等方面相似,是加勒比共同體成員,積極支持並參與地區一體化進程,2006年1月加入加共體單一市場。

伯利茲旅遊

伯利茲綜述

伯利茲 伯利茲
伯利茲旅遊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擁有世界第二大、北半球第一大堤礁和瑪雅遺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遊客。擁有八大野生動物保護區,包括世界僅存的美洲虎和紅足鰹鳥保護區。近幾年來政府重視旅遊業投資,遊客人數迅速增加。

伯利茲主要景點

伯利茲 生物礁 伯利茲 生物礁
伯利茲藍洞又名“英屬洪都拉斯藍洞”。大藍洞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位於伯利茲外海約96.5公里處,比鄰燈塔礁。大藍洞外觀呈圓形,直徑約304米,深約145米。為世界十大地質奇蹟之一。大藍洞為石灰岩洞,形成於海平面較低的冰河時期,後來因海水上升,洞頂隨之塌陷,遂變成水下洞穴。由於水深達145米使之呈深藍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