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休(拼音:xiū)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7]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個人背靠大樹休息。“休”本義指歇息,引申指休假。又引申指完結、停止,再引申作使動用,表示使停止。“休”也引申指勸止,還引申作副詞,表示不要。另外“休”也指喜慶、美善。 [15] 
中文名
拼    音
xiū,xǔ
部    首
五    筆
WSY [1] 
倉    頡
OD [1] 
鄭    碼
NFVV [1] 
筆    順
撇、豎、橫、豎、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0458) [7] 
平水韻
下平聲·十一尤 [2] 
總筆畫
6(部首2,部首外4)
統一碼
基本區 U+4F11 [1]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筆順編碼
321234
四角碼
2429₀
注音字母
ㄒㄧㄡ,ㄒㄩˇ
造字法
會意字
異體字
庥、𠇾、𠇲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會意字。“休”字的甲骨文由人與木兩部分組成(圖1、2),木即樹的象形,兩者會意人倚靠着樹,表示休息;還可以看作是人在樹蔭下休息。金文的形體基本同於甲骨文,左邊像側立的人,右邊像佇立的樹木。小篆的形體直接源自金文,和金文的部件完全相同,只是在筆畫上作了文飾,更加對稱。隸書的“休”字,左邊寫成了“亻”旁,但並不影響對文字取意的理解。
“休”的本義,通過以上字形的解析,可以知道是休息的意思。例如《詩經·周南·漢廣》中所説的:“南有喬木,不可休思。”這裏的休即息、休息的意思。由這個意思又引申出停止、結束的意思,例如“欲説還休”“永無休止”等。古人還有“休妻”之説,“休”也是引申用法,是停止在那裏不再啓動,於是表示遺棄、拋棄的意思。古人在對這個字的使用中,已經用今人比較常用的一個意義了,例如“休百日”,這裏的“休”即假,休假的意思,今人通常表達為“休假”。由本義還引申出否定的含義,即禁止,這個時候是作為否定副詞,例如“休要提那事”,即不要提那件事情的意思。 [15] 
勞動收工後回家,也是休息。休的異體字就加一表示房屋的廣(yǎn)作庥(“廣”可遮蔽,與樹蔭似)。柳宗元《石渠記》:“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後“庥”與“休”分化成兩個字。
由人在樹蔭下休息的造字象意,又引申為樹蔭。例如《漢書·外戚傳下》:“依松柏之餘休。”“樹蔭”之義又引申為“遮蔽”。例如《莊子·漁父》:“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這兩個意義後來用“庥”字表示。 [16] 
隨着詞義的不斷髮展,“休”後來又有了表示美好、快樂、吉慶等形容詞義。如古書中的“休德”表示美德,“休慼相關”即是歡樂與悲慼均息息相關聯。這可能是一種遠引申義,休息、調整一番就會在情緒上感到輕鬆、愉悦起來,因此漸漸地便有了喜慶、歡樂的意思了。 [17]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xiū
動詞
暫時停止工作、學習或活動
rest
《詩經·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休。”
唐·韓愈《毛穎傳》:“獨穎與執燭者常侍,上休方罷。”
宋·楊萬里《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園得十詩》之四:“盡忙也到翟園休,只見春光不見愁。”
休息;休整;休閒;休假;輪休
停止
stop;
cease
《詩經·大雅·瞻卬》:“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武仲以能屬文,為蘭台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聞一多《秋之末日》詩:“灑了金子扯了錦繡,還呼呼地吼個不休。”
休業;休學;罷休;無盡無休;一不做,二不休
舊時指辭去官職,今指離開工作崗位
retire;
resign
唐·杜甫《旅夜書懷》詩:“名豈文章着,官應老病休。”
元·汪元亨《朝天子·歸隱》曲:“鴟夷泛海槎,陶潛休縣衙,入千古漁樵話。”
《儒林外史》第八回:“自古道:‘休官莫問子。’看老世台這等襟懷高曠,尊大人所以得暢然掛冠。”
休官;退休;離休
舊時指丈夫離棄妻子

《敦煌曲子詞·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
《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松如今不願同妻子歸去,情願當官休了。”
《紅樓夢》第六八回:“鳳姐照臉一口唾沫,啐道:‘……這會子叫人告我們,連官場中都知道我利害,吃醋。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休妻;休書
稱讚;讚美
praise
漢·蔡邕《郭有道碑文序》:“羣公休之,遂闢司徒掾。”
晉·袁宏《後漢紀·孝章帝紀》:“衞尉陰興忠貞愛國,先帝休之。”
唐·顏真卿《徐府君神道碑》:“公曰:‘僕雖不材,豈可藉人之過以為己功乎?’論者休之。”

名詞
樹蔭。引申為遮蔽
shade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健伃》:“願歸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餘休。”
《周書·靜帝紀》:“藉祖考之休,憑宰輔之力。”
宋·曾鞏《仙源縣君曾氏墓誌銘》:“吾既孤而貧,有妹九人……賴先人遺休,嫁之皆以時。”

(Xiū)古地名。故地在今山東省滕州市附近
《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去齊,居休。”趙岐注:“休,地名。”
(Xiū)漢代諸侯國名
《史記·惠景聞侯者年表》:“休,楚元王子,侯。”
(Xiū)姓氏用字



形容詞
吉慶;美好
auspicious
《詩經·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我心則休。”鄭玄箋:“休者,休休然。”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以禮承天之休。”杜預注:“休,福祿也。”
唐·李嶠《晚秋喜雨》詩:“九農歡歲阜,萬宇慶時休。”
休咎;休慼相關
副詞
表示警示性勸阻,相當於“莫、不要”(多見於早期白話)
do not
唐·杜甫《諸將》詩之三:“洛陽宮殿化為烽,休道秦關百二重。”
《水滸傳》第一回:“你休上去,山內毒蟲猛獸極多,恐傷害了你性命。”
《紅樓夢》第五回:“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
休想;休提
助詞
語氣詞。用於句尾,相當於“罷”“了”

唐·杜甫《徐卿二子歌》:“丈夫生兒有如此二雛者,名位豈肯卑微休!”
元·趙孟俯《後庭花》曲:“亂雲愁,滿頭風雨,戴荷葉歸去休。”
《水滸傳》第二九回:“僕人慌忙收拾了器皿,奔前去了。武松笑道:‘卻才去肚裏發一發,我們去休。’”

hāo
動詞
通“茠”。除草
《説苑·政理》:“田畝荒穢而不休。"
形容詞
通“煦”。温和
《周禮·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𠜶(腦)而休於氣。”鄭玄注:“休,讀為煦。”
-
【燠休】(yùxǔ)撫慰病痛者或辛勞者的聲音
《左傳·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 杜預注:“燠休,痛念之聲。”
《三國志·魏志·蔣濟傳》:“夫欲大興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六】【木部】許尤切(xiū)
休,息止也。從人依木。
庥,休或從廣。 [3] 

説文解字注

“(休)息止也”注:《周南》曰:“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從人依木”注:許尢切,三部。
“庥,休或從廣”注:《釋詁》曰:“休,戾也。”又曰:“庇、庥,廕也。”此可證休庥同字。 [10] 

廣韻

許尤切,平尤曉 ‖ 休聲幽1部(xiū)
休,美也。善也。慶也。息也。又木名。許尤切。十三。 [12]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休;部外筆畫:4
《唐韻》許尤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尤切,並朽平聲。美善也,慶也。《書·太甲》:實萬世無疆之休。
又《周官》:作德心逸日休。《詩·商頌》:何天之休。
又宥也。《書·呂刑》:雖休勿休。注:宥之也。我雖以為宥,爾惟勿宥。
又《爾雅·釋訓》:休休,儉也。疏:良士顧禮節之儉也。《詩·唐風》:良士休休。
又休沐,言休假也。一曰下沐,一曰旬休。唐法,旬休者一月三旬,遇旬則休沐,即十日一洗沐也。
又致仕曰休。
又休息。《禮·月令》:季秋之月,霜始降,則百工休。
又揚子《方言》:稱傀儡戲曰休,亦曰提休。
又地名。漢封楚元王子為休侯。見《史記·年表》。
又《爾雅·釋木》:休,無實李。注:一名趙李。
又蚤休,藥名。
又姓。
又休休,人名。見《五代史》。
又《集韻》:籲句切,音煦。 氣以温之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角之,本蹙於𠜶,而休於氣。
又同咻。《左傳·昭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注:燠休,痛念聲。
又葉虛嬌切,音囂。陸雲《贈鄭曼季詩》:拊翼墜夕,和鳴興朝。我之思之,言懷其休。
又葉匈於切,音虛。《吳志》胡綜《黃龍大牙賦》:含契河洛,動與道俱。天贊人和,僉曰惟休。《説文》:休在木部,人依木則休。《爾雅》:庇廕曰休,會止木庇息意。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亻”窄“木”寬,頂部“亻”低,底部“木”低。“亻”,兩筆在橫中線上側相接。“木”,橫起筆與“亻”的兩筆相接點持平,在橫中線上側;豎筆在豎中線右側;撇、捺舒展,撤尖伸向“”下側,捺收筆高於撇。 [1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x

先秦
王力系統
h
ǐu
先秦
董同龢系統
x
jŏ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x
jəw
先秦
李方桂系統
h
jəgw
西漢



東漢





jou


jo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jou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尤侯幽

jou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尤侯幽

jo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x
i̯ə̯u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h
ǐəu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x
ju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x
iəu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x
jə̆u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x
ǐou
(參考資料:漢典 [4-5]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次清
許尤切/許交切/香幽切
xju
集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次清
虛尤切
xiəu
平聲
下平十九幽
開口呼
次清
香幽切
xieu
上聲
九噳
合口呼
次清
火羽切
Xio
去聲
十遇
合口呼
次清
籲句切
Xio
禮部韻略

平聲





虛尤切

增韻

平聲





虛尤切

中原音韻

陰平
尤侯

齊齒呼

全清

iəu
中州音韻

平聲
尤侯





希鳩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九尤


全清
虛尤切
xiou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五修叟秀






(參考資料:漢典 [6]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ɕiou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ɕiou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ɕiou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ɕiou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ɕiəu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ɕiɯ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ɕiɤɯ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ɕiəu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ɕiʏ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ɕiau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ɕiəu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ɕiʊ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ɕiu
44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hiu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jɐu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hiɛu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hiu
55
陰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hĩũ
33
陰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xieu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xiu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6]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9-26]
  • 2.    休的平水韻  .搜韻[引用日期2020-09-26]
  • 3.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819
  • 4.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9-26]
  • 5.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9-27]
  • 6.    音韻資料來源  .漢典[引用日期2020-09-27]
  • 7.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9-11]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473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50-151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928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21
  • 12.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209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90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19
  • 15.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586-587
  • 16.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287-288
  • 17.    劉志基等編著.新漢字讀本[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06:13-1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