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伏毛虎耳草

鎖定
伏毛虎耳草(Saxifraga strigosa Wall. ex Ser. [3]  )是虎耳草科虎耳草屬多年生草本,高5.5-28釐米。莖分枝或不分枝,下部密被褐色捲曲腺柔毛,中上部密被黑紫色腺毛,基部、葉腋和苞腋均具芽,無基生葉。
中文名
伏毛虎耳草
拉丁學名
Saxifraga strigosa Wall. ex Ser.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虎耳草目
虎耳草科
虎耳草屬
伏毛虎耳草
分佈區域
四川盆地西南部,雲南東部(會澤、東川)、西北部及西南部

伏毛虎耳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5-28釐米。莖分枝或不分枝,下部密被褐色捲曲腺柔毛,中上部密被黑紫色腺毛,基部、葉腋和苞腋均具芽。無基生葉;莖生葉通常以中部者較大,密集呈蓮座狀,卵形、倒卵形、橢圓形至長圓形,長0.6-2.7釐米,寬0.4-1.3釐米,先端急尖或鈍,全緣或具2-3(-5-9)齒牙,兩面和邊緣均具糙伏毛(有的具腺頭),有長1.5-2毫米之葉柄,具褐色捲曲腺毛,下部和上部者漸變小,變疏,長3-8.5毫米,寬1.2-4毫米。
花單生於莖頂或枝頂,或聚傘花序具3-10花;花梗長6-19毫米,被黑紫色腺毛;苞片披針形,長約1.5毫米,寬約0.5毫米,被糙伏毛;萼片在花期由直立變開展至反曲,卵形至橢圓形,長2-3毫米,寬0.9-2.6毫米,先端急尖,腹面和邊緣無毛,背面被糙伏毛,3-7脈於先端匯合成1疣點;花瓣白色,具褐色斑點,卵形、橢圓形至闊橢圓形,長3.8-5.5毫米,寬1.4-2.6毫米,先端急尖至鈍圓,基部狹縮成長0.7-1.3毫米之爪,3-7脈,具2-4痂體;雄蕊長2.3-4.5毫米,花絲鑽形;子房近上位,卵球形至闊卵球形,長1.3-2.2毫米,花柱2,長0.5-2毫米。染色體2n=16。花果期7-10月。 [1] 
伏毛虎耳草 伏毛虎耳草
伏毛虎耳草線稿圖 伏毛虎耳草線稿圖
攝影:桐壺更衣 攝影:桐壺更衣
伏毛虎耳草線稿圖 伏毛虎耳草線稿圖 [4]

伏毛虎耳草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100-4 200米的林下、林緣、灌叢、草甸和石隙。 [2] 

伏毛虎耳草分佈範圍

產自四川盆地西南部和川西高原,雲南東部(會澤、東川)、西北部及西南部(景東)和西藏南部。 [2] 
緬甸、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