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伏兔

鎖定
伏兔,出《靈樞·經脈》。別名外溝。屬足陽明胃經。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或術者以手腕橫紋抵患者膝蓋上緣,當中指到達處是穴。布有股前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及旋股外側動、靜脈分支。主治腰腿痛,膝冷,下肢麻痹或癱瘓,腳氣,及股外側皮神經炎等。直刺1—2寸。
別    名
外溝
隸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功    能
散寒化濕,疏通經絡
操    作
直刺1—2寸
出    處
《靈樞·經脈》
主    治
腰腿痛,膝冷等
主要配伍
配髀關、陽陵泉治下肢痿痹

伏兔名稱釋義

1)伏兔。伏,停伏、降伏也。兔,卯木也,風也。該穴名意指胃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積。本穴物質為氣衝穴、髀關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及水濕風氣,至本穴後風停氣息,隨風氣飄揚和隨經水衝涮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積,如停伏之狀,故名。
2)外溝、外丘。外,外部也。丘,丘陵、土丘也。外溝,外丘穴名意指胃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積且沉降在胃經經脈之外。

伏兔功能作用

排滲脾土中水濕,固化脾土微粒。

伏兔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伏兔定位

在股前區,髕底上6寸,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

伏兔解剖

淺層布有股外側靜脈,股神經前皮支及股外側皮神經。深層有旋股外側動、靜脈的降支,股神經的肌支。

伏兔主治

1.下肢冷痛,下肢痿痹,腳氣;
2.疝氣。

伏兔操作

直刺1—2寸。

伏兔臨牀運用

1.下肢麻痹、癱瘓:伏兔配腎俞、環跳、委中陽陵泉、三陰交。
2.腿痛:伏兔配髀關、風市、陽陵泉、膝眼、足三里、地機、豐隆、懸鐘。
3.腿足痛:伏兔配解溪、太溪、申脈等穴。
4.腳氣:伏兔配風市、足三里、絕骨、犢鼻上巨虛、商丘等。

伏兔配伍

配髀關、陽陵泉治下肢痿痹。

伏兔功效

散寒化濕,疏通經絡。

伏兔相關論述

1.《備急千金要方》:“狂邪鬼語,灸伏兔百壯。” [1] 
2.《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風勞氣逆,膝冷不得温。”
3.《醫宗金鑑》:“伏兔主刺腿膝冷,兼刺腳氣痛痹風。”
[2-3] 
參考資料
  • 1.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年08月
  • 2.    田代華 等整理.《靈樞經》:人民衞生出版社,2005-08-01
  • 3.    梁繁榮 .《針灸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