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伍家溝民間故事

鎖定
伍家溝民間故事,湖北省丹江口市地方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伍家溝民間故事是伍家溝的傳統歷史文化、民間文化,又受到武當道教的影響與感染之後,自成脈絡形成的民間故事。伍家溝民間故事提倡孝道,主張勤儉持家;揚善棄惡,宣揚有恩必報,重視朋友兄弟之間的義氣;歌頌至死不渝的愛情,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尊重讀書人,推崇智慧,重視技藝,總體上是積極向善的,反映了中國勞動人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2006年5月20日,伍家溝民間故事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Ⅰ-15。 [1] 
中文名
伍家溝民間故事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Ⅰ-15
遺產類別
民間文學
申報地區
湖北省丹江口市

伍家溝民間故事歷史淵源

伍家溝民間故事
伍家溝民間故事(4張)
伍家溝距武當山金頂70裏,處於武當山道教腹地。在武當道教文化覆蓋區的廣大農村天地裏,都有一批數量巨大的土生土長的傳統民間生活故事。楚文化在伍家溝這一古老的村子裏也有所體現,如在村民的信仰、風俗、生產方式、衣、食、住、行,以及民歌、民間故事中,都有大量表現。許多古老的風俗,如先秦楚人的拜日、崇火、尊鳳、招魂,與尚東、尚左的信仰與風俗,至今仍在百姓的婚喪嫁娶等活動中有所留存。
伍家溝民間故事村的形成,有三個因素,道教文化的滲透,傳統文化的底藴,歷史文化的積澱。這三種文化在伍家溝匯合,形成“內陸湖效應”,儲存、積累,再由社會、家庭等方式傳承,使“內陸湖”中精神財富逐代下傳,並不斷進行再積累、再提高、再鞏固,而結出了今天的碩果。 [2] 

伍家溝民間故事文化特徵

伍家溝民間故事內容分類

伍家溝故事種類齊全,內容豐富,分神話、傳説、故事、寓言、童話和笑話等六大類別。 [1] 
在伍家溝,傳統口傳民間文學得以較好繼承,能講出50個故事以上者47人,能講100個故事以上者9人。其中,許多傳統民間故事講述者亦是民歌師傅,他們能説能唱。從年齡層次看,有80餘歲的老人,有50歲左右的壯年,有20多歲的青年,也有少年兒童,更有故事家庭、故事夫妻。他們講述的故事,內容十分廣泛,從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人狗婚配直到當代,上下五千年,無所不談。一部部地方史,村史,家史,由傳統民間故事展示出來,讓人們在歷史回味中得到享受。 [3] 

伍家溝民間故事故事特點

伍家溝民間故事中,原生態的作品較多。它們反映了普通羣眾的創作狀況,是研究伍家溝故事發生、發展的第一手材料。鮮明的地方色彩。武當山的傳説、陳世美的傳説、特別是有關本鄉本土的傳説等,都是當地所獨有的“土產”。
民間故事《人狗成親》 民間故事《人狗成親》
《人狗成親》這類神話是全國首次發現,從中可見原始社會荒火為害和以狗為圖騰的影子;《挖斷崗》傳達出了關於生殖崇拜的信息;李自成的一組傳説均為外地聞所未聞,顯然是他到過武當山地區的反映;《秦朝的書生今日死》雖然傳統色彩濃郁,卻是當代的產物。 [4] 
鮮活的故事生態。至今有的老人仍把出自幻想的傳説故事,如《林家莊遇鬼》、《狐狸精偷雞》、《吃過雞蛋捏碎殼》等當成實有其事,所以講述起來格外生動傳神,特受羣眾青睞。故事活動有一定羣眾性。這些特點的形成是與伍家溝地處山區,環境閉塞,交通不便,經濟、文化落後,與外面的大千世界基本上處於隔絕封閉狀態息息相關的。 [5] 

伍家溝民間故事藝術特色

1.場景之美
伍家溝幻想故事有許多引人入勝、超越常態的場景,如一座院落在天空中飛翔幾千裏落在武當山山下,無比奇異而壯觀(《玉石院子》)。魯班騎着做木工活的木架子在空中飛來飛去上下班,非常神奇有趣。有法術的道士竟用蛇搭涼棚,使毛巾變得像扁擔,可以挑水;將一塊磚頭變一座山,一碗水變一片海洋,這種場景神奇壯觀,美不勝收。《何首烏精》篇講,一道士吃了修行千年的何首烏精,小道士成為神仙,把煮何首烏的水澆在道觀的四周,道觀伴着雲彩飄飄然飛昇到天上成為仙宮。道觀飛昇的景象的幻想景象具有飄逸的美,人們好像看到一座廟宇在仙氣的託舉中冉冉飛昇,這種景象令人無限神往,感受到目睹仙境一般。 [6] 
2.人物之美
民間故事《瀟湘圖》 民間故事《瀟湘圖》
伍家溝故事中的幻想人物有神仙、有精怪類形象,這些人物具有多方面的美。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煉42年,修行非常刻苦專心,竟至茅草根扎穿了腳,鳥在頭上做窩也不知道。這種怪異形體、怪模怪樣,令人可笑,表現了形象的怪誕美。伍家溝故事中精怪所幻化的女性大都年輕貌美,姿容出眾,魅力四射,她們嫁到貧苦人家後,貪官惡霸都千方百計想搶奪霸佔她們。伍家溝故事中的幻想人物更多是具有精神美,故事中的女鬼沒有陰森之氣,面貌不是青面獠牙,而是如世間平常女性,開朗活潑,生活樂觀,熱心助人。《一餐浪漿飯》中的女鬼見到一個素不相識的醉漢躺在自己土墳門上,擔心他被動物傷害,就精心看護,放棄看戲和聚餐的享受機會。她捨己為人,其心靈至善至美,是一個有美好人性的善鬼、佳鬼。其他精怪所幻化的女性形象大都心地善良、勤勞、聰慧、美麗,同情受苦人,痛恨害人的惡官,在她身上反映了勞動羣眾的才智和優秀品德,是集心靈美、形象美於一身的典型形象。 [6] 
3.結局之美
伍家溝的愛情婚姻故事的結局大多是圓滿的。無論是人與鬼、人與仙、人與精怪相戀無論經過怎樣的磨難、出生入死,或幾番轉世最後終於得以結合,有情人終成眷屬,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大多是“大團圓”結局。《娘十七,兒十八》篇的主人公與女鬼相愛經過生生死死的磨難,最後夫妻終於團聚。在善人與惡人鬥爭的故事中,惡人在做盡壞事之後必將自食其果,落得自我毀滅自取滅亡的下場。“美戰勝醜”、“正義戰勝邪惡”的定律一定實現。故事中的貪官惡霸見到一些貧苦農民得到精怪幻化的美妻後,色慾爆發,用種種惡毒的計策來搶奪霸佔。而精怪仙妻用法術、法寶來抗惡、治惡、懲惡。《田螺精姑娘》中的縣太爺想殺死家有貌美仙妻的貧苦男子,然後霸佔其妻,結果被男子的仙妻用法術燒死。《蚌蛤精姑娘》中的作惡多端的土霸王起色心想奪取王狗的仙妻,蚌蛤精姑娘送給土霸王一個小瓶,瓶中突然發出滔天大水,把土霸王的房子財產衝光,土霸王也被大水淹死,受到最嚴厲的懲罰。《王小打魚》、《王老二種瓜娶媳婦》中的龍三小姐也都用法寶燒死了作惡的縣官。這些幻想故事用幻想取勝的方法,表示必勝的信心,滿足聽者讀者的願望。在封建制度下的勞動人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飽受壓迫,有很多不幸的遭遇,通過這些幻想故事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嚮往,獲得一種慰藉。也表現了歌頌善良的道德傾向和審美理念,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正如高爾基所説:“故事在我面前展開了對另一種生活的希望之光,在那種生活裏有一種自由的、無畏的力量在活動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6] 

伍家溝民間故事傳承方式

伍家溝豐富的民間傳説故事,從總體説,分“社會傳承”與“家族傳承”兩個方面。社會傳承,是針對“家族傳承”的整體而言。它是宏觀的、全面的、綜合的一種民間文化傳承現象。歸納為四個傳播渠道。 [7] 
1.風俗傳承
這裏指節日以外的風俗,如結婚、喪事、換孝嫁女、慶壽、蓋房、搬家、生子、考學與一些特殊的社會驅邪禳災的野外活動。這些風俗活動中,人們都有慶賀、接客等習慣,親戚、朋友、鄰居會聚一堂。農村受房舍等經濟條件的限制,常因人多而無法住宿,大家便以拉家常,講故事來消磨長夜。民間文學便是人們消磨時光的一種最好手段。
節日傳承。除農村傳統的春節、元宵、端陽、中秋之外,道教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十五、九月九、十月帶有宗教色彩的節日。在這些節日中,人們多請朋邀友集中活動,不自覺地也交流了故事。
文藝傳承。戲劇、曲藝、民間耍燈、舞蹈、道情、漁鼓、蓮花落……是傳承民間文學的有效渠道。有些民間故事,明顯來自於戲劇、評書、敍事詩。有些民間故事,也被藝人們改編成戲曲、評書、説唱等文藝形式。藝人們長年走村串鄉,對交流、傳承民間文藝起到了關鍵作用。 [7] 
2.工役傳承
村民們當兵,當夥計,打柴賣草,出外賣工,擔鹽挑油搞運輸,找木料,換工做農活,木匠、窯匠、砌匠、鐵匠等各種手藝人,工餘休息,都樂於講唱民間文學。這些人在伍家溝進進出出,既帶進了外地的、也交流鞏固了本地的傳説故事。 [7] 
3.家族傳承
家族傳承,分三個渠道。父系傳承。伍家溝有伍、李、馮、葛、羅五大姓氏。在九十位重要故事講述者中,馮姓八人,葛姓十四人,羅姓四人,李姓八人,伍姓九人,共佔70%。因此,父系傳承是伍家溝民間故事家族傳承的主渠道。母系傳承。母系包括舅家、外公外婆與他們的內親外侄等直系親屬,表明故事是由母親或母親的家門傳播而來。故事家庹珠秀,其孃家是故事家庭,住隔山。嫁到伍家溝馮家後,帶來了民間故事與民歌。正好其馮家婆母亦愛看戲,常講戲曲故事,日積月累,她便成了該村出色的故事家、歌簍子。她的兒子、女兒、孫女也非常會講故事。由於她會唱民歌,常常連説帶唱,她的女兒也是這樣。 [7] 
4.姻親傳承
也叫婚姻傳承。是伍家溝民間文學傳承與鄰村橫向交流,吸取營養的一個長久渠道。在伍家溝成年婦女中,外村嫁進來的媳婦加之嫁去的姑娘回來住孃家,她們都在無形中帶回了外地流傳的故事。另外,因婚姻關係遷來的住户,對伍家溝積累故事,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伍家溝民間故事表現形式

伍家溝民間故事在伍家溝村一直口耳相傳,主要通過老一輩人給晚輩講故事的方式表現。 [7] 

伍家溝民間故事傳承保護

伍家溝民間故事傳承價值

土生土長的作品多,鄉土氣息濃厚;一些在外地絕跡的古老傳説故事依然還在這裏存活着,歷史積澱深;鬼狐精怪故事豐富多彩;受到武當山道教的影響較大;風格樸實,語言生動。 與此同時伍家溝村保留着罕見的民間文化生態,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8] 

伍家溝民間故事傳承現狀

雖然伍家溝的故事文化空間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一些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亦已發表,但隨着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文化生活出現多樣性選擇,伍家溝民間故事生存的社會環境受到了強烈衝擊。
伍家溝村在上世紀90年代曾經有300多人能講故事,有些能講500個故事以上,但現在會講故事的人比以前少多了,很多也只能講200多個。一方面,村裏會講故事的老人已過世了不少,2018年下半年有“中國十大民間故事家”之稱的羅成雙老人也去世了;另一方面,村裏年輕力壯的大都到城裏打工去了;另外,信息時代人們的娛樂方式豐富多彩,講故事也越來越少了。 [1] 

伍家溝民間故事傳承人物

羅成貴,男,1942年7月3日出生。2009年6月被確認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湖北省丹江口市申報。 [9] 

伍家溝民間故事保護措施

1986年到1996年這十年間,在六里坪鎮文化站原站長李徵康的多年艱苦發掘、整理以及在六里坪鎮政府的資金支持下,為數十位年過花甲的民間故事老人建立檔案,已發現民間故事2000餘個,民歌1000餘首,拍攝錄像近150盤,共收錄民間故事家原聲故事1000多篇,記錄民謠800餘首。 [10] 
1997年1月17日法國高等社會學院人類學博士大韋紀伯專程赴伍家溝故事村考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先後兩次派員到伍家溝實地考察和拍攝專題片。 [10]  [10] 
截止到2012年,伍家溝村現已整理出版了三本故事集、一本民歌集。 [10] 
從2014年起,丹江口市六里坪鎮小學開展了《伍家溝民間故事》進課堂活動。該校教師積極挖掘其思想內涵,並通過講故事、情景劇、課題研究、成立伍家溝故事表演隊等多種形式讓民間文化在師生中傳承。 [11]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丹江口市文化館獲得伍家溝民間故事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2] 
2023年10月,梁祝傳説被文化和旅遊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評估合格。 [15] 

伍家溝民間故事社會影響

伍家溝民間故事榮譽表彰

2001年,中國文化部授予伍家溝“中國民間故事村”榮譽稱號。 [13] 

伍家溝民間故事重要活動

丹江口市六里坪鎮小學自2014年開展“民間故事進校園”活動以來,已通過講故事、情景劇等多種形式走進六里坪鎮等多所學校,受益青少年達到2000多人次。
校本教材《伍家溝民間故事選》進入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鎮小學,成為該校學生每週必讀的教材,走進了學校課堂。 [13-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