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伍堡村

鎖定
伍堡村位於石獅市東部沿海突出部,北連西墩,南交東店,東鄰東埔,西南有溪水匯流入海,東南濱海有大片防風林帶和“伍鴻海濱風景區”。
中文名
伍堡村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位於石獅市東部沿海突出部
面    積
3.5 km²
常住人口
6656人

伍堡村行政區域名稱

石獅市鴻山鎮伍堡村,宋代系林、黃兩姓建居。後有南安金坑人於巖後山南麓定居,取名“下廳”。爾後由五個兄弟分支開井兜、塘後、引西、大厝、西墩五角落為居。以“多子多福”稱為“五福”。其後又居於鴻山(今洪厝)即改稱“伍鴻”。又傳:明末,鄭成功大將王默、薛祖武於海邊建造五個堡以成兵接名蚶江寨,故演變為“伍堡”。村委會組建於1983年3月。土地總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28000人,全村共有1808户,常住人口6656人,外來人口超過15000人,規模企業19家,村裏企業7家,年產值超15個億。耕地2421畝,有漂染廠21家左右。有鴻山中心幼兒園、福民中心小學一所。是鴻山鎮政府所在地,全鎮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伍堡村歷史淵源

《西山雜誌》記載,相傳,五代後周廣順三年(953年),伍姓漁民壘石搭篷居住於此,故稱“伍堡”。後來,伍姓遷往他處,王、邱、黃、許等姓相繼遷入。因晉江金井亦有一“伍堡”,為區別起見,按其地理方位稱鴻山伍堡為“頂伍堡”、稱金井伍堡為“下伍堡” [1] 
第二種説法認為,明末清初,鄭成功部將王默、薛祖武在此地濱海之處設立5座堡壘,派兵戍守,以接應蚶江、烏龜嶼的守軍,故稱“五堡”、“伍堡”。《西山雜誌》作者蔡永蒹感嘆道:“故為伍堡者,忠義之堡也。”“五堡”一名,記載於道光《晉江縣誌·鋪遞志》。
第三種説法則稱,古時村落分為井兜、引西、塘後、大厝、西墩5個角落,故合稱為“伍堡”,雅稱“五福”。清代《東坡邱氏世譜》記載,始祖思文公卒於明永樂元年(1403年),葬於“二十一都五福朝真巖山北埔南,土名山棚上”。

伍堡村羣眾組織

村委會在上級及村黨支部的領導下,並配套婦聯、民兵營、工會、治保會、調解委員會、婦代會、老人協會、南音社、共青團組織等羣團組織。

伍堡村風景名勝

鴻山公園、伍鴻風景區、伍堡朝天寺。

伍堡村單位

鴻山鎮政府、祥芝工商局、鴻山地税局、鴻山農行、祥芝信用社、鴻山醫院、祥芝供銷社、福民中心小學、規模500萬以上工廠30家。

伍堡村建築景觀

鴻山公寓一幢,嚴峯、煙墩鋒、長任山脈。

伍堡村海域狀況

伍堡漁港、伍堡潭漁港

伍堡村陸地水系

伍堡碎鴻半島

伍堡村鄉風村貌

全村有漁業專業隊近海捕魚、工業集控區、科技園區、大型企業及小規模企業38家、公園、景區;屬濱海地帶;全村公路三橫五縱,總長15公里(全部水泥硬化)。按照新農村建設的標準,制定詳實的目標規劃、規章制度、文明規範、村規民約、創建指標等內容。排出各項建設序時進度表,並抓緊落實,儘快組織實施。確保半年小變化,一年大變樣。充分發揮村兩委幹部及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調動羣眾參與的積極性,推動新農村建設紮實深入開展。完善村規民約、村務民主聽證、村民代表議事、村務決策、村務入户、村務公開等制度。推進村民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民主法制進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