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達·哈恩黛爾

鎖定
伊達·哈恩黛爾,英藉波蘭女小提琴家,華沙音樂學院米夏洛維奇(Michalowitch)的學生,1933年獲音樂學院金牌獎和胡貝爾曼獎,12歲舉行個人音樂會,此後開始巡迴演出·在旅居巴黎期間曾先後從埃乃斯庫弗萊什進修,1937年在倫敦交響樂團音樂會上因演奏貝多芬布拉姆斯的協奏曲而轟動樂壇。
中文名
伊達·哈恩黛爾
國    籍
英藉波蘭
出生日期
1924年
性    別

伊達·哈恩黛爾基本信息

中文名:
伊達·哈恩黛爾
籍貫:
英藉波蘭
性別:
國籍:
英藉波蘭
出生年月:
1928年 [1] 
所處時代:
伊達·哈恩黛爾 伊達·哈恩黛爾
現代
職業:
藝術 小提琴家
畢業院校:
華沙音樂學院
成就:
1933年獲音樂學院金牌獎和胡貝爾曼獎,12歲舉行個人音樂會,此後開始巡迴演出.在旅居巴黎期間曾先後從埃乃斯庫和弗萊什進修,1937年在倫敦交響樂團音樂會上因演奏貝多芬和布拉姆斯的協奏曲而轟動樂壇。

伊達·哈恩黛爾藝術風格

哈恩黛爾早期的單聲道錄音包括40年代晚期的78轉和50年代的LP,都是收藏家愛物,但通常價格很高。當我看到CD目錄上出現了這些久違的錄音後,感覺TESTAMENT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當然,這個依據1953年ABBEY錄音室磁帶的製作CD,不具備高保真聲音質量,但是它精彩地捕捉了一個成熟藝術家的珍貴演出。哈恩黛爾遊刃有餘的技巧和激揚的演奏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的協奏曲。值得一提的是,哈恩黛爾作為一個小提琴家手掌異常地小,她使用的是1696年的斯特拉蒂瓦里琴,這把琴現在還有她還在用。她手中的音色,時而輕鬆、時而強健,時而豔麗,時而嚴酷。這個唱片為我們充分展示了這一切。
勃拉姆斯協奏曲被認為是一個罕見錄音,因為有羅馬尼亞指揮家切利畢達奇的參與,他藝術生涯的後40年拒絕錄音。他在與倫敦交響樂團的溝通,既通過肢體語言,更上升到精神層面上,在控制樂隊的同時,給出獨奏家更多的發揮空間。
我們很少聽到古森斯指揮小提琴協奏曲的錄音,他本是芭蕾舞和歌劇作品的專家。然而這個表演是無可挑剔的,他精細地平衡了樂隊的裝飾音符,與小提琴家精巧細膩的演奏很相稱。古森斯對於柴科夫斯基芭蕾舞音樂的深刻了解,使得樂隊的表現更具方向性。用這種方式,哈恩黛爾用她自己的個性詮釋了這部燦爛構思的協奏曲,她與樂隊的默契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