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藤左千夫

鎖定
伊藤左千夫(1864~1913),本名伊藤幸次郎,進入歌壇後,改號春園,名左千夫。日本近代短歌創作的巨匠,也是日本著名小説家。他的代表作《野菊之墓》面世後,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被文學評論界放在了與川端康成的名作——《伊豆的舞女》——同樣高的位置,並將稱之為“日本純愛小説的開山之作”。
1864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九十九里町成東町。他寫的小説多為自傳體小説。1906年發表《野菊之墓》,一舉成名。
中文名
伊藤左千夫
外文名
いとう さちお
別    名
伊藤幸次郎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族
出生地
千葉縣成東町殿台村
出生日期
1864年9月18日(元治元年8月18日)
逝世日期
1913年7月30日(大正二年7月30日)
畢業院校
明治法律學校(今現明治大學)中退
職    業
歌人,小説家,牧場主
代表作品
野菊之墓
鄰居家的新娘
春潮
主要成就
日本近代短歌創作的巨匠,日本著名小説家

伊藤左千夫人物生平

im im
伊藤左千夫生於元治元年(1864),卒於大正二年(1913),他從千葉縣一個叫殿台村的小村莊走出,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他在家裏是第四個孩子,也是最小的兒子,原名幸次郎,進入歌壇後,改號春園,名左千夫。伊藤家是地道的農民,並不富裕,父親過世之後由長子廣太郎繼承了家業。根據當時農村的習俗,其他的兒子只能離開家,去別家入贅,或者只能自己另謀出路。
伊藤左千夫的成名作就是《野菊之墓》,這篇作品充滿了傷懷的情緒,這也奠定了整本書的感情基調。小説文字清淡而情感濃烈,隱藏在平靜的行文之下的是熾烈如火的激情,正是如此,才令讀者覺得纏綿悱惻,痛斷肝腸,掩卷之後還難免為之思量。
左千夫的家鄉成東町,在江户時代是上總一代的儒學研究中心,被大家稱為“上總道學”,是當地朱子學的發源地。在成東小學的元昌寺裏,至今仍保留着當時的巨儒稻葉默齊的墳塋。
因此當地素有尊重學者和優待學者的風氣,人們也願意為長女招一個學者作為女婿,在家裏作學問,久而久之形成了風俗。因此即使是在鄉下,致力於研究學問的人也層出不窮。在左千夫小時候,當地仍有許多優秀的儒學家,頗有名氣的有:東金市的今關琴美、佐瀨春圃、吉井宗元、大關劍鋒、竹內楊園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大國學家大高東園。 [1] 
左千夫就成長與這樣一個學術氛圍濃郁的地方,這對他後來轉向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左千夫的家庭成員也比較複雜,他的祖父名叫伊藤重左衞門,有個獨生女兒叫阿乙。因為祖父十分尊重學者,便為自己的女兒招了個漢學家做女婿,兩人育有一子,取名廣太郎。這名女婿的姓氏已經不可考,只知道名叫“登”。讀書人不久便病死了,祖父又找了個叫良作的入贅作為自己的女婿和養子。良作和阿乙生下下第二個男孩,取名為定吉。在定吉七歲的時候,阿乙病逝,良作續絃,娶了一個叫三木奈津的女子做妻子,兩人育有兩子,分別是伊藤家的老三、老四,而老四便是幸次郎。 [1] 
這樣的家庭多少充滿着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左千夫從小就深受家庭關係不和諧的困擾,而這些也多多少少反應到其作品中。
左千夫九歲時,進入島村小學唸書,當時其父良作是小學的任教老師。左千夫從小聰明伶俐,加上勤奮好學,很快便以優異的成績在小學畢業了。十三歲時,左千夫進入左瀨春圃的私塾學習漢學。
佐瀨春圃是當時成東地區非常有名望的漢學家,他深明漢詩之義,對和歌和俳句都有很深的造詣,因此左千夫在此不僅學習了《大學》、《中庸》、《論語》等儒學經典,還讀了很多中國古代的詩詞。據説他當時特別喜歡《唐詩選》,常常記誦,而且他也明言自己非常敬佩詩人屈原,深愛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左千夫也在此經受了嚴謹的漢學培訓,深受其師左瀨春圃的薰陶,得益極大,這些經歷對其後來的思想、人格都有着很大的影響。
隨着年紀的增長,他的興趣逐漸擴大到社會、政治、經濟、教育等各個方面,當時日本的時政也處在一個過渡期,因此左千夫甚至一度立志成為政治家。他曾上書元老院,陳述自己的富國強兵主張,時年不過十七歲。後來他也就當地的經濟和教育上述地方當局,針砭時弊,提出了不少自己的見解。
十七歲那年,左千夫離開自己的家鄉,前往東京,進入明治法律學校(今明治大學)攻讀法律,以期將來進入政壇。但是半年之後染上的眼疾讓他不得不中斷學業,這對於一個一心想為國家做出一番貢獻的年輕人來説,不啻於毀滅性的打擊,青春美夢的破滅讓他異常彷徨。因為如果退學回家,也許就只能一輩子做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甚至還要到別人家裏入贅,這怎能不讓人神傷。
此時他的老師佐瀨春圃為他提供了很多指導和意見,並且成為了他的精神支柱。漸漸的,他從悲觀失望中走出來了,覺得不論從事什麼工作,都不能中止讀書和做學問,及時是從事體力勞動,只要精神高尚,志趣高潔,都無可厚非——這樣的思想也流露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如小説《分家》的第一、第二卷。此後,他便在左瀨老師的鼓勵下,一面務農,一面學習。
因為伊藤家成員眾多,又各為其主,二十一歲的左千夫決定獨立謀生,一方面為了逃離農村,擺脱入贅的命運,另一方面也為了賺錢贍養父母、補貼家用,他又一次回到了東京,但這一次是進入一個牧場做幫工。經過四年的努力,他開始獨立開設牧場並經營乳牛業。為了鞏固事業,他勤勉努力,一天工作是八個小時。在牧場經營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左千夫將父母接到了東京共同生活,並且也在當年十一月與登久結婚。兩人共育有三子九女,可是三個兒子都沒能活到成年,七女奈奈子三歲時淹死在自家後院的小池塘裏。這不僅讓他精神苦悶,也讓整個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晚年連續的水災又使得生計難以維繫,一次特大的水災幾乎捲走了整個牧場的財富,也使得他的精神瀕臨崩潰,一向積極樂觀的左千夫因此萎靡下來了。接連的煩躁感令他難以承受,而親人的相繼離世和生活的艱辛,以及門生在歌論上與之對立,更使得一種無法自控的淒涼感逐漸包裹了他的生活。
一連串的打擊過後,左千夫因腦溢血,於大正二年(1913)在東京與世長辭,終年49歲。

伊藤左千夫行文風格

伊藤左千夫與眾不同的鄉村生活體驗,和濃郁的漢學文化的薰陶為他帶來了獨特的心靈感觸,也賦予了他的作品如詩般的田園牧歌式的柔美情懷,無不滲透着他對淳樸生活的品悟,在其很多作品中滲透着他濃郁的思鄉情結
他的作品中所談及的是藴含在生活之中一分一毫的細節,卻不顯冗雜,象徵着細膩、易碎、傷感、靈動的靈魂,像是清泉之下流溢多彩的生命,平靜之下是豐富多變的內心體驗,常為一葉一花,月盈月虧而感傷或是欣喜。
沒有跌宕的情節,沒有劇烈的情感變化,只不過是一些小事,微細卻不零碎,情感的脈絡在其筆下纖毫畢現。

伊藤左千夫個人作品

伊藤左千夫一生共創作了近三十篇中短篇小説,根據山本英吉的分類方法,大體可以分為四類:一是以故鄉千葉縣的農村田園生活為背景的自傳式作品;二是取材於自己東京生活片斷的作品;三雖不是自身親身經歷,但也是親眼目睹、帶有自然主義色彩的作品;四是從《萬葉集》中取材的歷史題材的作品。 [2] 
其中《野菊之墓》《鄰居家的新娘》《春潮》屬於第一類;
而《奈奈子》、《水災雜記》等屬第二類;
而《老獸醫》則屬於第三類。
以上三類作品就是左千夫創作中最為傑出的部分。
其餘的作品還有:
1. 市川的桃花
2. 河口湖
3.水籠
4. 紅黃録
5. 古代之少女
6. 水害雑録
7. 守の家
8. 竹の里人 一
9. 茶の湯の手帳
10. 隣の嫁
11. 落穂
12. 新萬葉物語
13.告げ人
14. 浜菊
15.廃
16. 侄子
17.萬葉集新釈
18. 八幡の森
19.分家
20.分家 01 (前篇)
21.分家 02 (後篇)
22.分家 続篇
[3] 

伊藤左千夫出版圖書

伊藤左千夫家庭成員

祖父:伊藤重左衞門(無血緣)
父親:良作
母親:三木奈津
長兄:廣太郎(無血緣)
次兄:定吉(同父異母),另有同父同母兄長一名
妻子:登久,二人育有三子九女(其中三個兒子和七女奈奈子早夭)

伊藤左千夫事蹟

1864年(元治元年)伊藤左千夫出生於千葉縣九十九町的成東町的一個普通農家。
1873年,時年九歲的左千夫進入島村小學唸書,三年後小學畢業。
1877年,年僅十三歲的左千夫進入當地有名的漢學家佐瀨春圃的私塾學習
1881年,十七歲的左千夫上書元老院,陳述政治主張,針砭時弊,提出不少有見地的見解。不久離開家鄉,前往東京明治法律學校攻讀法律,半年後因眼疾中止學業。
1885年前後,二十一歲的左千夫再度前往東京,並在東京從事乳牛養殖業。四年後接雙親到東京共同生活,並在同年與妻子登久結婚。
1893年,認識了同為同行的伊藤並根,並向其學習茶道和短歌。
1898年伊藤左千夫在報刊《日本》上發表一篇歌論,與正岡子規進行一場論爭,後拜小自己三歲的子規為師,參加了根岸歌會。
1900年,左千夫在雜誌《杜鵑》上發表《花草日記》一文,次年又發表《牛舍日記》、《根岸庵訪問記》
1902年,正岡子規病逝,左千夫成為根岸會的中心人物,先後創辦了機關刊物《馬醉木》和《阿羅羅木》。 [2] 
1906年1月,在杜鵑上發表《野菊之墓》,獲得巨大成功。
晚年多災多難,屢遇水災,並於1913年因腦溢血而逝世,享年49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