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特魯里亞文明

鎖定
伊特魯里亞文明是伊特魯里亞地區(今意大利半島及科西嘉島)於公元前12世紀至前1世紀所發展出來的文明。該文明的全盛時期為前6世紀,其後因古羅馬的強盛而衰落,最後更被同化。
中文名
伊特魯里亞文明
地    址
伊特魯里亞地區
文明時代
公元前12世紀至前1世紀
衰落原因
古羅馬的強盛

伊特魯里亞文明民族起源

1. 東方起源説(西亞或亞歐交界處)
A. 根據:希羅多德曾在《歷史》中提出,稱其為呂底亞人(今土耳其地區),在特洛伊戰爭中,遷徙至意大利西北部。
B. 愛琴海島嶼根據:當地有相似文字石碑出土(BC6世紀)
2. 希臘早期人種(培拉斯基人),被希臘人驅逐後,遷移至亞平寧半島
3. 意大利土著人種根據:採用火葬方式;從阿爾卑斯山北邊遷徙而來。

伊特魯里亞文明語言

使用伊特魯里亞語,不屬於印歐語系。只有零星文字記錄,但無具體成章的。採用希臘字母,但無法解讀。目前能夠獲取的文字是從存世的近千塊石碑上取得的。在羅馬歷史裏對這些文字基本無記載,僅在部分宗教儀式裏,採用了部分文字,後逐漸也消失了。在埃及發現了一塊用來裹木乃伊亞麻布上有整篇的伊特魯里亞文字書寫的文章,然而由於沒有相應文字對照,依舊無法辨識。

伊特魯里亞文明王國曆史

有國王,亦有執政官。形成於公元前8世紀左右;公元前7世紀迅速發展,並對外擴張,曾經一度佔領羅馬,並迦太基合作佔領部分希臘在亞平寧半島上的殖民地;在公元前6世紀達到鼎盛;之後開始衰落,在公元前3世紀被羅馬人趕出領地,併成為羅馬殖民地。共和時期,馬略軍事改革時,還曾提到伊特魯里亞人,隨後便銷聲匿跡了。據推測,伊特魯里亞人沒有統一中央政府,而是由十一個類似於自治市組成的。

伊特魯里亞文明衰落原因

一、伊特魯里亞人太過於享樂,奢侈過度。
二、希臘的海上力量強大,無法與之長期抗衡。
三、伊特魯里亞各個城市沒有核心政府統治,缺乏團結,因而最後被羅馬各個擊破。

伊特魯里亞文明文明特色

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相互交融。他們有與希臘相似的神祇。並在雕刻與繪畫中有明顯模仿希臘藝術的痕跡。他們的宗教儀式、建築、城市設計、風俗,甚至文字等又影響了羅馬文明。伊特魯里亞人遺留文物之特色主要留下的是大量的墳墓及其隨葬品。由此可以看出:
一、注重飲食文化在大量壁畫、石棺上有宴會場面;有各種器皿出土;盛產各種糧食與水果;食用動物品種繁多,母牛綿羊等;開始使用香料為佐料,還食用野味;金槍魚、是最常見的食用魚類,並食用烏龜蛋;出土大量烤具,如烤爐、鐵夾、鐵釺、燉鍋等;吃法:用手抓,用麪包擦手去油,並用浸過香料的水洗手;能常見到斜靠着,或躺着吃飯的姿勢。常常開宴會,有音樂、舞蹈伴奏,因而有各種樂器出現。喜酒民族,有各式酒器出土,並喜歡喝涼酒,採用深埋來保持酒的新鮮。
二、服飾男:長袍式,並有披肩;女:長袍、束腰,並有斗篷,面料輕盈帶縐折。鞋的種類繁多,帶有帽子。今日的TOSCANY地區還能看到一些這樣的服飾。珠寶首飾製作工藝發達,技藝精湛,是當時世界上最富麗的。
三、宗教伊特魯里亞亦是個迷信的民族,宗教儀式及祭祀儀式周密繁複。採用的方式:
1. 解讀自然現象
2. 建立祭壇、神廟等
3. 用動物的內臟獲得預言
4. 人的生老病死等法則
5. 已開設有專門培養占卜人士的機構。
四、哲學觀伊特魯里亞人認為宇宙是個十字架,分成四個部分,分別有各自的吉凶。東方為吉(東北最吉)南方為土地神、自然神西方為陰沉的地獄(西北地區最兇)伊特魯里亞人非常宿命,認為人無法戰勝自然。人有七次十二個週期,無法超越這個年限。因而對死後世界非常着迷,有來世信仰。但是他們卻採用了火葬的方式,叫人非常費解。有些採取骨灰甕形式安放,有頭盔形、房屋形、人形等。有些還用石棺(集中在伊特魯里亞地區中部及南部,TOSCANY地區),初期採用陶土製,後採用石料。棺上有蓋,蓋上塑人像,斜靠狀,石棺上有浮雕,多記載宴會歌舞場面,或是神話故事。墳墓內有壁畫,內容與石棺上相似。並發現正規墓區,有規則、秩序。

伊特魯里亞文明藝術

伊特魯里亞人藝術的特色受希臘文化影響深刻。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與希臘地區的商業往來有關。比如用自己的豐富礦產與希臘交換。本民族特色:
A. 著名的布凱羅陶器(BC7世紀出現,BC5世紀後期為最盛,多出土於TOSCANY地區)
1. 精器 陶胎很薄,有光澤,可進行雕刻。
2. 重陶(BC6世紀) 有一定分量,陶胎很厚,不光滑。並有專制浮雕模子。
B. 青銅器發達代表作:羅慕路斯母狼
C. 樂器發達七絃琴長笛打擊樂器等,但無樂譜存世。
其他
婦女社會地位很高,可以參與各類藝術活動,可以出入各種場合,參加各種活動。水力技術發達,有完整的地下水、地下管道系統,發明了類似於水泵的裝置,可以將水從低處引至高處。建築業發達,神廟形制與希臘不同,長形封閉式,有列柱,但柱廊空間由實心牆填補。直接影響了羅馬建築的形式。伊特魯里亞文明與希臘、羅馬藝術坐落在第勒尼安海沿岸的伊特魯里亞人王國,在BC7世紀末,北部疆域到達波河,南部疆域包括坎佩尼亞。BC6世紀末,伊特魯里亞人佔領今TOSCANY地區,其文明達到鼎盛。
今保存下來的大部分美術文物,多屬BC6-5世紀初製品,這正是其深受希臘藝術強烈影響的時期。

伊特魯里亞文明文化區別與影響

伊特魯里亞文明與希臘文化

伊特魯里亞文明與希臘文化之區別
希臘雕塑簡述源起期:(東方時期)體形--埃及面部表情—兩河流域(BC6世紀)
形成期:(古風時期)形態古樸、線條簡潔,面帶古風時期虛存的微笑。
成熟期:(古典時期)BC5世紀-4世紀BC490-450年,古典初期,即“嚴肅的風格”。(代表人物:米隆、波列克利特)BC450-410年,是古典最盛期,即伯里克利時代。(菲迪亞斯雅典衞城)BC404-330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馬其頓王國建立),古典晚期,社會矛盾的尖鋭,直接影響創作風格,現實主義是這時期的主要特點。(哈利納蘇莫索耳陵墓,史珂帕斯,普拉克西特-抱着赫爾墨斯阿波羅;列奧卡列斯-望樓的阿波羅)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反現實主義,脱離現實,高度理想化,風格化的列奧卡列斯派。這是一種藝術風格走到晚期所必然呈現的,希臘藝術亦不能逃脱。寫實但同樣富於想象。造型趨於理想化,善於捕捉瞬間動作所激起的視覺衝擊和直面感受,追求形體和情感上的完美。面部表情也趨於嚴謹,淡化微笑。神廟山牆上羣雕,又希臘雕塑的另一大特點,不忽視對每一個人物的塑造,並能夠很好的表現人物之間的有機關係。美學觀:“態度沉着,能夠控制自己的情感,這是希臘古典時期世界觀的特徵,這種特徵決定了人的道德品質的標準。”“在災難中不要過分傷感,在幸福中也不要過分喜歡。不論是幸福還是災難,都要善於勇敢地在心裏承擔。”馬其頓王國建立後,便進入希臘化時期,這裏不再贅述。伊特魯里亞人對希臘藝術的模仿主要是在形式上,由於缺乏系統的藝術觀及藝術理論,因而其作品往往能夠達到技術上的完美,但不具有希臘藝術的深刻內涵。集中體現在雕塑、繪畫上。雕塑方面,BC6世紀作品大多比較接近希臘古風時期特色,人物佈局、造型簡單,面帶古風式微笑。(比如維阿的阿波羅像)伊特魯里亞人更加註重細節刻畫,比如面部表情、服飾着裝方面,強調視覺上的完美。而希臘藝術注重呈現作品的整體理想化狀態,這是希臘雕塑最主要的特點。在細節上,最顯著的特點便是對衣紋縐褶的描繪,以此襯托完美的體態。這種雕刻手法貫穿了整個西方雕塑史。在取材方面,希臘雕塑多采用石料,而伊特魯里亞人則多采用泥土或陶土。在題材方面,伊特魯里亞人關心世俗生活,是典型的享樂主義。缺乏對神祇、宗教的熱情,儘管敬畏它們。從而他們的藝術創作主要圍繞着世俗生活展開,比如對宴會的描寫,對石棺上人物、肖像的刻畫,對生活飾品的製造熱情,以及對周邊其他生物的關注。這點在希臘藝術中,很少看到。希臘藝術始終“以人為本”,其他事物僅僅只是作為烘托人物的陪襯才予以描摹。這是兩者本質上的區別,儘管伊特魯里亞人也有非常精緻的希臘紅像、黑像式陶瓶出土,然而,這僅僅只是形式上的模仿,無法探及內在。兩者對於精神和物質的看法及他們的世界觀決定了這兩種文明的根本區別。

伊特魯里亞文明對羅馬藝術的影響

伊特魯里亞文明對羅馬藝術的影響,羅馬藝術的來源即伊特魯里亞文化、希臘文化、本土文化。羅馬藝術主要吸收了希臘雕塑藝術特色,並發展了自身高度寫實風格,突出表現在肖像形式上。並幾乎整體接納了希臘神話體系。羅馬藝術從伊特魯里亞文化主要繼承了建築、城市規劃以及占卜術。尤其是建築,羅馬的建築風格伊特魯里亞的影響要大於希臘。比如伊特魯里亞人的拱券、神廟佈局、城市規劃、下水道排水系統的設計等等。隨着羅馬的強大,入侵最後吞併了伊特魯里亞,因而伊特魯里亞文明晚期也受到了羅馬藝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寫實主義的發展。古希臘的繪畫如今我們基本只能從那些陶瓶中獲得,而伊特魯里亞及古羅馬,我們尚能從墓室壁畫及龐貝的濕壁畫中看到。另外,建築,也是這三者非常值得研究的方面,因為這三個互相影響、融合的文明,都呈現着各自的建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