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洛之學

鎖定
北宋程顥程頤所創理學學派。世稱程顥為“大程”,程頤為“小程”,合稱為“二程”。二程為親兄弟,均為洛陽(今屬河南)人,長期在洛陽講學,後來程頤又居臨伊川,二人講學於伊河洛水之間,因稱其所創學派為“伊洛之學”,也叫“洛學”。
中文名
伊洛之學
創始人
周敦頤
主要著作
二程全書
流派影響
宋代理學基礎

伊洛之學繼承與發揚

受學於理學周敦頤,創始人繼承周敦頤的學説,仍不滿足,又同張載邵雍等頻繁交往,切磋學術。終於以孔孟思想為基礎,吸收佛、道思想,建立起自己的理學體系,形成伊洛學派。二程長期講學,宣傳自己的思想,門徒日益增多,成為北宋時期最大的學術派別。著名弟子很多,其中,謝良佐楊時遊酢呂大臨號稱“程門四大弟子”。

伊洛之學學説內容

二程的學説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內容一致。他們在政治上追隨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學術上與王安石“新學”對立,與“蜀學”亦相攻訐,對自己師事的“濂學”並不推崇,與“關學”聯繫則較密切。此學派提出理學道統説,二程自命為繼承孔孟儒學道統,明儒家之道於當世。發展了周敦頤“無極而太極”的世界本體論,以“理”或“天理”為哲學最高範疇,作為自然界和社會的最高原則。認為“理”或“天理”永恆存在,創立了“天理本體論”學説。他們説:“萬事皆出於理”,“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理”或“天理”的體理,“有理則有氣”,有理就有萬事萬物。他們還認為現行社會秩序為“天理”所定,“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遵循它便合乎天理,否則就是違背天理。在人性論和認識論方面,他們把“天理”和人性聯繫起來,認為“天理”在人心即為“性”,“性即理也”。強調人性本善,後世之人有“賢”、“愚”之分,是由於氣稟不同,“氣有清濁,稟其清者為賢,稟其濁者為愚。”認為“濁氣”和惡性都是人慾,人慾橫流,矇蔽了本心,便會損害天理。“無人慾即皆天理”,因此要人們“存天理,去人慾”。要“存天理”,必須先“明天理”。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窮理,逐日認識事物之理,積累多了,就能豁然貫通。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倡導“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的修養方法。他們還宣揚封建倫理道德,提倡在家庭內形成象君臣那樣的關係,認為社會的貴賤、尊卑、男女有序、夫婦有唱隨之禮為“常理”。提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反對寡婦再嫁。此學派關於“天理”主宰萬事萬物的思想,屬於唯心主義體系,但他們也提出了事物“有對”的樸素辯證法思想。

伊洛之學主要著作

《二程全書》、《二程遺書》、《二程外書》、《明道文集》、《伊川文集》、《伊川易傳》、《程氏經説》等。1981年中華書局出版有《二程集》。

伊洛之學流派影響

該派學説奠定了宋代理學基礎。二程之中,程顥早卒,程頤繼續傳播其學。頤卒,其弟子仍傳其學並有所發展和變化,相繼建立許多學派,如:謝良佐創“上蔡學派”,楊時創“龜山學派”,遊酢創“□山學派”,呂大忠、呂大多次鈞、呂大臨等創“呂範諸儒學派”,呂希哲創“滎陽學派”,尹爐子□創“和靖學派”,郭忠孝創“兼山學派”,王□創“震澤學派”,劉絢;李□創“劉秀諸儒學派”,陳□、鄒浩創“陳鄒諸儒學派”,周行己許景衡創“周許諾儒學派”,陳淵創“默堂學派”,羅從彥創“豫章學派”,胡安國創、武夷學派”等等。南宋朱熹直接繼承伊洛之學,並發展成完整的理學體系,形成“程朱學派”。程朱理學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成為地主階級的官方哲學,影響極其深遠。 [1] 
參考資料
  • 1.    伊洛之學  .國學導航-儒家文獻資料彙編[引用日期201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