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沙拉運動

鎖定
伊沙拉”(Issarak)意為“勇猛”,又稱高棉人民抵抗運動,伊沙拉運動是40年代出現的反對殖民統治的民族主義運動。它並不是一個統一的組織,而是眾多的抵抗運動的總稱。
名    稱
伊沙拉運動
地    點
馬德望和暹粒
參戰方
日本,越南等
發生時間
40年代

目錄

伊沙拉運動起因

最初的伊沙拉運動興起於被泰國佔領下的馬德望和暹粒兩省。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在柬埔寨的法國殖民當局向日本妥協,成了日本軍事當局的附庸。這一形勢助長了反對法國殖民主義的民族主義勢力。這時,一個名叫卜昆的從柬埔寨退休的行政官員逃到了曼谷,在那裏他建立了一個逃亡者組織,後來稱高棉伊沙拉。法國人逮捕了山玉成之後,他的經濟部長巴春逃往越南,在越盟的幫助下成立了一個高棉獨立委員會,後來該委員會的一些領導或被捕或投降,還有一些投奔了越盟。巴春和他剩下的追隨者加入了在泰國的逃亡組織。這個伊沙拉組織的活動地區就是泰國佔領下的馬德望和暹粒。後來,他們在這裏成立了一個由巴春領導的流亡省政府。這個流亡政府得到了泰國政府的支持。
差不多同時,在柬埔寨境內也出現了一個伊沙拉組織。該組織在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後的羣眾騷動中形成的。這個組織稱尼哥姆伊沙拉,也稱高棉自由陣線。該組織在金邊有廣泛的支持者,一部分政府文職人員、工人、學生響應它的號召,加入了它的游擊隊。

伊沙拉運動分化

1947年11月,馬德望、暹粒等地又劃歸柬埔寨。這以後,泰國對巴春領導的流亡政府的興趣就大大減弱了。他們在同法國殖民當局達成協議之後,巴春便於1946年4月宣佈向政府投降。當1947年西哈努克發佈大赦令時,這個伊沙拉組織的大部分成員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了。他們基本上都加入了民主黨。但是,另一部分伊沙拉分子沒有投降,這就是由達春領導的高棉民族解放委員會,他們仍在馬德望和暹粒堅持武裝活動。他們同人民黨有一定聯繫。正因為這種聯繫,民主黨領袖沈法等曾因“黑星會”一案而被捕入獄。
達春原是柬政府軍士兵。1943年他開了小差,在泰國的支持下,在馬德望和暹粒開展反法的武裝活動。1947年2月,他同越盟在曼谷成立了一個“高棉伊沙拉一越盟聯合指揮部”,他任司令。到1948年初,達春成了越盟的附屬機構高棉人民解放委員會的主席和該機構的軍事指揮官,總部設在崑崙島。
同越盟聯繫緊密的還有兩個伊沙拉組織。一個是由暹亨領導的,另一個是龍波烈領導的。
暹亨領導的伊沙拉組織
暹亨出生在交趾支那的華裔高棉人家庭。1945年他就成了共產黨員。他對50年代的抗法鬥爭起過主要作用,但後來他脱離了政治。他的妻子的侄子也是華裔高棉人,名叫龍涅。此人1946年是曼谷法政大學學生。在那裏他加入了泰國共產黨。到了70年代,他的名字改為農謝,後來成為柬埔寨共產黨的第二號人物;1975年柬共奪取政權以後,暹亨因為是印支老共黨人,同越南有密切關係而被殺害了。
其他伊沙拉組織
1947—1948年活動在柬埔寨中部的兩個主要伊沙拉組織是由諾羅敦·佔達朗塞親王和布山分別領導的。佔達朗塞親王的組織活動集中在磅士卑北部,磅同一帶。而布山是個農民,進過監獄,刑滿釋放後成了伊沙拉分子。和達春一樣,他也被説成一個刀槍不入的強人,到1948年底,他手下的武裝力量達1千多人。
在靠近越南的幾個省,越南人的抵抗部隊對伊沙拉運動影響很大。這些地方的柬埔寨游擊隊常常是由越南人指揮。游擊隊員經常參加印度支那共產黨政治學校的學習,在那裏學習馬列主義。
更加接近共產主義的兩個高棉人是梅昂和索。他們兩人都在1945年參加了印度支那共產黨。梅昂於1920年出生于越南茶榮,其父為柬埔寨人,其母為越南人。二次大戰期間他在金邊讀書。1942年僧侶大遊行之後,他離開了首都。1964他化名山玉明。他採用了山玉成和胡志明兩個反法英雄的名字。人們常把他同胡志明聯繫起來。山玉明在50年代成了高棉人民革命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後來長期旅居北越。
索在30年代同山玉成一起當過和尚。他也出生在越南。到了1948年改名叫杜斯木。他後來成了柬埔寨勞動黨的總書記。
到1948年底,高棉抵抗力量把國家劃成四個軍區:東南軍區由高莫尼領導,東北軍區由宋西江領導,西南軍區由山王明領導,西北軍區由高棉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達春領導。

伊沙拉運動衰落

到了50年代末,由於西哈努克實行了三次對伊沙拉分子的大赦,非共產黨影響的伊沙拉運動大大衰落,同達春的伊沙拉勢力的談判開始了。結果,他同意歸順政府,但作為交換,他得到了在暹粒省的行政權。實際上,這裏成了他的封地和獨立王國。
但是,受共產黨影響的伊沙拉運動依然很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