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朗革命

鎖定
伊朗革命(Iranian Revolution)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由開明士紳、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上層僧侶發動的君主立憲活動加強。在俄國1905年革命影響下,同年12月德黑蘭、大不里士、設拉子等城市爆發了由僧侶領導的大規模示威遊行和罷工。羣眾要求召開議會,制定憲法,鬥爭持續8個月。
中文名
伊朗革命
外文名
Iranian Revolution
地    區
19世紀末
來    源
俄國1905年革命影響

目錄

伊朗革命簡介

20世紀初伊朗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

伊朗革命發起者

1906年8月,國王穆扎法爾丁·沙(1896~1907在位)被迫同意召開第一屆議會,並把王權移交給王子穆罕默德·阿里(1907~1909在位)。同年,議會通過了伊朗歷史上第一部憲法。在此期間,許多城市建立了與地方政權相抗衡的民選委員會——恩楚明。在北方城市小資產階級革命分子建立了稱為穆扎希德(為正義和革命鬥爭的戰士)的社會民主組織,要求給予人民自由和平等權利,並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裝力量——費達依(獻身革命者)部隊

伊朗革命年表

1907年12月,伊朗國王憑藉沙俄的支持,調集軍隊搗毀議會,旋被全國強大的護憲運動和各省開赴首都的費達依部隊擊敗,被迫再次宣誓信守憲法。
國王穆罕默德·阿里逃入俄國使館,於9月逃亡俄國。7月16日非常議會開會,宣佈廢黜國王,立14歲王子艾哈邁德(1909~1925在位)為王。
1908年6月,國王出爾反爾,以哥薩克旅為核心攻佔議會大廈,逮捕議員,解散議會,殺害革命領袖和羣眾。立憲運動遭到挫折。但是革命政權不久又在大不里士重建,並向各地發展。
1909年2月國王派軍隊圍困大不里士。俄軍乘機以護僑為名侵入該城。這時,以臘什特為中心的吉朗人民政權迅速興起,臘什特的費達依部隊於1909年夏向德黑蘭進軍,伊朗南部的巴赫蒂亞爾部落酋長在英國支持下也向德黑蘭進發。同年7月兩軍會合後攻入城內。
1909年11月17日,第二屆議會開幕。吉朗大地主謝別赫達爾出任首相,巴赫蒂亞爾部落酋長西爾達爾任內政大臣。新政府維護君主制,投靠外國勢力。由於國庫如洗,伊朗政府向英國和俄國舉債。
1911年7月穆罕默德·阿里依靠沙皇俄國的幫助在裏海東南沿岸登陸,在土庫曼部落酋長支持下招募軍隊3萬多人向德黑蘭進軍,但被革命的費達依部隊和政府軍擊潰。
此時,英國和俄國又分別派軍隊侵入伊朗南部和北部,鎮壓革命力量。伊朗反動派藉此機會在德黑蘭發動政變,
於1911年12月派兵佔領議會大廈,恢復了卡扎爾王朝的專制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