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斯拉姆

鎖定
伊斯拉姆(Kazi Nazrul Islam,1899年5月24日—1976年8月29日)生於印度西孟加拉布德萬地區。孟加拉語詩人,小説家,劇作家,散文家,音樂家。全名卡齊·納茲魯爾·伊斯拉姆。 [1] 
13歲加入農村巡迴劇團。1917年參加孟加拉兵團,在軍中創作了短篇小説與詩歌,翻譯了波斯詩作。1919年退伍,加入孟加拉穆斯林文學社。1922年,因創辦的《彗星》雙週刊的反英立場被殖民當局逮捕。翌年出獄,從事創作。1972年移居孟加拉國。去世後孟加拉國為他舉行了國葬。他一生的創作充滿反帝反封建精神,有叛逆詩人之稱。主要作品有長詩《叛逆者》、詩集《燃燒的絃琴》、《毒笛》、《毀滅之歌》、《無產者》、《毀滅的火焰》,長篇小説《不受束縛的人》、《神秘》,短篇小説集《舒利的花環》,劇本《百頁窗》,歌曲集《鼻音符號》等。他是第一個將《國際歌》譯成孟加拉語的人。
1976年8月29日卒於孟加拉國達卡。 [1] 
中文名
伊斯拉姆
外文名
Kazi Nazrul Islam [1] 
出生地
印度西孟加拉布德萬地區
出生日期
1899年5月24日
逝世日期
1976年8月29日

伊斯拉姆人物生平

1899年5月24日伊斯拉姆生於英屬印度孟加拉管區佈德萬縣久魯利亞村一户穆斯林家庭。
1908年喪父,家境貧寒,開始承擔養家責任,勉強讀完中學。在隨鄉村劇團演出時自學並創作詩歌和戲劇,從而提高了自己的文學素養。
1914年,進入地處邁門辛縣的達里拉姆布爾學校(現已發展成為“民族詩人卡齊·納茲魯爾·伊斯拉姆大學”),學習孟加拉語、梵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文學及古典音樂等課程。
18歲從軍,隨英屬印度軍隊第49孟加拉團前往卡拉奇及伊拉克服役。在軍旅生涯之餘,開始寫作詩歌和散文。作品在加爾各答的一些雜誌刊出後引起廣泛注意。
1920年退役後回到加爾各答,加入孟加拉穆斯林文學社,從此投身文學創作,逐步成為20世紀二三十年代引領孟加拉穆斯林復興的先鋒。
1922年在《閃電》雜誌發表抒情長詩《叛逆者》一舉成名,從此獲得“叛逆詩人”的稱號。曾因積極參加印度獨立運動而遭到英國當局的囚禁。然而,詩人為被壓迫的同胞的解放而奮鬥的決心始終不曾動搖。1924年與印度教徒P.黛維結為伉儷,試圖以自身行動打破宗教藩籬。
1941年因罹患神經麻痹症而癱瘓,不得不停止文學創作。1972年5月,應孟加拉國政府邀請,舉家移居達卡,被孟加拉國政府譽為“民族詩人”。
1976年1月獲孟加拉國國籍,同年8月底逝世。孟加拉國為其舉行國葬。加爾各答和達卡兩座城市各有一條主幹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1] 

伊斯拉姆人物創作

伊斯拉姆寫作歷程

伊斯拉姆1922年出版的第一部詩集《燃燒的絃琴》,鼓勵被壓迫者勇敢地起來鬥爭,因而遭到英國殖民當局的查禁。同年,他創辦《彗星》雙週刊。由於這份雜誌的反帝立場和戰鬥風格,他被當局逮捕判刑。他在獄中絕食,得到社會各界的聲援,詩人泰戈爾還將自己新寫的劇本《春天》題獻給他。1923年出獄。1924年出版兩部詩集《毒笛》和《毀滅之歌》,描繪印度所受的屈辱和苦難,號召印度人民為民族獨立而英勇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這兩部詩集也遭到當局的查禁。1925年創辦《犁頭》週刊,1926年出版詩集《無產者》,同時經常在全國各地發表演説,誦唱詩歌,鼓舞人民的愛國熱情和鬥爭精神。
從1929年開始,他主要從事歌曲創作,共有3,000多首,題材多樣,曲調豐富,風行孟加拉語地區。這一時期出版的主要詩集和歌曲集有《火烈鳥》(1929)、《毀滅的火焰》(1930)、《阿里的劍》(1931)、《林地歌曲》(1932)、《花園》(1933)、《歌曲的花環》(1934)等,其中詩集《毀滅的火焰》和另一部歌曲集《鼻音符號》也遭到查禁。伊斯拉姆還寫了小説和劇本,有短篇小説集《悲哀的禮物》(1922)、《貧困的悲哀》(1925)、《舒利的花環》(1931),長篇小説《不受束縛的人》(1927)、《死亡的飢餓》(1930)、《神秘》(1931),劇本《百葉窗》(1930)、《海市蜃樓》(1931)等。他也是第一個將《國際歌》譯成孟加拉語的人。他於1942年患神經麻痹症,長期癱瘓在牀。中國翻譯出版了《伊斯拉姆詩選》(1979)。

伊斯拉姆部分詩作

我的歌詞
我的愛人
我的歌詞象蔓藤,
沒有根,沒有花,
只有濃郁的色調。
纏住參天大樹攀援,
貼着大地胸脯蔓延,
我的歌詞思念誰?
有何隱衷和激情?
無人知曉!
我的歌詞,
有時躺在某人胸膛,
有時象迸湧的淚珠,
在失戀者眼中流淌。
我的歌詞,
有時繞在某人頸項,
有時象音樂之花,
在某人嘴唇上開放。
我的歌詞,
有時象友誼之線,
繫住某人的手掌,
有時卻嗚咽哭泣,
偎在某人的腳旁。
我的歌詞,
伴着委婉的曲調吟唱,
象是在低聲地傾訴
深沉而莫名的憂傷。
黃寶生譯
來吧,可愛的人兒,作我的愛人!
我將用初春的新月製作你的耳環,
我將用星星的花朵裝飾你的髮辮。
我將在你的脖頸上戴一個花環,
猶如圍成圓圈的天鵝晶瑩潔白;
我將梳理你的烏雲般的黑頭髮,
束上炫耀銀色光芒的閃電緞帶。
我將用檀香摻和月光替你沐浴,
我將用彩虹中的紅色給你抹腳。
我將用我的七種歌調築起洞房,
我的詩歌夜鶯將圍繞着你歌唱。
黃寶生譯

伊斯拉姆所獲榮譽

從1919年發表第一首詩至1942年因病停止寫作,其間伊斯拉姆在創作盛期共出版50餘種著作,其中包括22部詩集、3部長篇小説、3部短篇小説集、4部散文集、6部電影戲劇劇本、10餘部歌曲集。1945年獲加爾各答大學“賈加塔利尼金質獎章”,1960年獲印度政府頒發的第三級公民榮譽勳章,移居達卡後獲達卡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和孟加拉國政府頒發的“21日獎章”。是繼R.泰戈爾成名之後取得突出成就的孟加拉語詩人,孟加拉穆斯林社會在詩界首屈一指的代表。 [1] 

伊斯拉姆在中國的影響

伊斯拉姆以其富於個性和獨創精神的詩歌和音樂作品而在中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97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印度文學專家黃寶生、石真推出《伊斯拉姆詩選》,收入詩人的《叛逆者》等22首最為知名的詩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印行。其中黃寶生據英譯本轉譯15首,石真據孟加拉文原著譯出7首。譯本前言介紹了詩人的生平和創作,認為其文學遺產將永遠閃耀光芒並激勵人們為爭取社會進步而英勇奮鬥。1979年8月5日,中國孟加拉語專家於殿周在《人民日報》發表《孟加拉國愛國詩人納茲魯爾》,使詩人的名字為更多中國讀者所熟知。1983年,他在《南亞研究》第3期發表論文《從〈叛逆者〉一詩看卡吉·納茲魯爾·伊斯拉姆的叛逆性格》。2006年,中國孟加拉語翻譯家白開元據孟加拉文原著譯出《卡齊·納茲魯爾·伊斯拉姆詩歌選》,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印行,收入從詩人全部詩集中精選的419首詩篇及152篇歌詞,基本囊括了他的佳作,尤其是他的所有名篇。譯者前言評介了詩人的生平、思想、創作和藝術風格。同年,北京大學於開設“納茲魯爾·伊斯拉姆詩歌研讀”課程。2010年,中央音樂學院李雪提交一篇專門研究伊斯拉姆愛國歌曲的碩士學位論文。同年,劉建在列國志之一《孟加拉國》第六章文學和藝術兩節分別評介了伊斯拉姆的文學和音樂成就。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