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婁穆

鎖定
伊婁穆(生卒年不詳),字奴幹,樓煩郡(今山西省婁煩縣)人,鮮卑族。西魏、北周將領,隆相二州刺史伊婁靈之子。
伊婁穆機智善辯,成為丞相宇文泰的親信,受到重用。西魏時期,歷任奉朝請、帥都督、中書舍人、大都督,遷車騎大將軍、丞相從事中郎。西魏廢帝二年(553年),聯合南岐州刺史叱羅協平定趙雄傑的叛亂。
北周建立後,歷任兵部中大夫,出任驃騎大將軍、金州總管。參與援救郢州、平定唐州山蠻、奪取軹關等城、討伐吐谷渾,進位大將軍。後來,因病去世。
本    名
伊婁穆
奴幹
所處時代
西魏-北周
民族族羣
鮮卑族
出生地
代郡
主要成就
參與邙山之戰,討伐蜀地叛亂,討伐郢州叛亂,討伐唐州山蠻,擊吐谷渾

伊婁穆人物生平

伊婁穆家世背景

伊婁氏,出身於後魏獻帝第六弟,歷代擔任代郡的部落酋長,隨從北魏南遷。伊婁穆的祖父伊婁信,北魏時期中部太守。父親伊婁靈,善於騎馬射箭,受到西魏丞相宇文泰的賞識。宇文泰曾對伊婁靈説:“古時伊尹輔佐殷商,使國君像一樣聖賢。你既姓伊,想必不辱先人之宏業。”於是賜名伊婁尹。伊婁靈歷任金紫光祿大夫、衞將軍、隆州刺史,封爵盧奴縣公,追贈相州刺史。 [1]  [2] 

伊婁穆歷任要職

伊婁穆成年後,擔任丞相宇文泰府中的親信,以機智善辯受到重用,授任奉朝請,常侍宇文泰左右。大統九年,伊婁穆參與邙山之戰,因奮力作戰有功,擔任子都督、丞相府參軍事、外兵參軍,累次升遷至帥都督、平東將軍、中散大夫、歷任中書舍人、尚書駕部郎中、撫軍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 [3-4] 
伊婁穆曾進宮稟告事情,宇文泰望見他非常高興,直呼他的表字説:“奴幹做儀同來面見我。”於是授伊婁穆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爵安陽縣伯,食邑五百户。後轉大丞相府掾、從事中郎、任給事黃門侍郎。 [5-6] 

伊婁穆平定蜀亂

西魏廢帝二年,伊婁穆出使蜀地。正值伍城郡人趙雄傑與梓潼郡人王令公鄧朏等發動叛亂,賊眾三萬多人,封鎖涪水,修建寨柵,進逼潼州。伊婁穆於是與南岐州刺史叱羅協率軍平定叛亂,因功增加食邑五百户。 [7] 

伊婁穆入仕北周

孝閔帝元年(557年),宇文覺受禪登基,建立北周政權,伊婁穆擔任兵部中大夫、治御正,進封安陽縣侯,增加食邑五百户。不久進位驃騎大將軍 [8]  、開府儀同三司。 [9] 
保定初年(561年),授任軍司馬,進封安陽縣公。 [10] 
保定四年(564年),出任金州總管、八州諸軍事、金州刺史。 [11] 
天和二年(567年),增加食邑兩千一百户,又擔任民部中大夫。 [12] 

伊婁穆討伐叛亂

當時,衞國公宇文直出鎮襄州,任用伊婁穆為長史。郢州百姓王道胥造反,襲擊佔據州城。宇文直派遣伊婁穆率領一百多名騎兵前往救援。伊婁穆來到城下,連連挫敗王道胥兵眾。恰巧大將軍高琳率領大軍接應,王道胥等人才投降。 [13] 
唐州山蠻憑藉地形險峻,違抗朝廷命令,伊婁穆率軍討伐。蠻酋佔據石窟十四處,伊婁穆分兵進討,十四日內全部攻破,俘虜六千五百人。 [14] 

伊婁穆輔佐藩王

天和六年(571年),伊婁穆進位大將軍。 [15] 
建德元年(572年),代國公宇文達出任荊州刺史,任用伊婁穆為總管府長史。伊婁穆多次輔佐近親藩王,甚得匡正輔佐的美譽。後來伊婁穆回朝擔任小司馬。跟隨柱國李穆平定軹關等城,獲賞布帛三百匹、粟三百石、田三十頃。 [16] 

伊婁穆討敵去世

建德五年(576年),跟隨皇太子宇文贇討伐吐谷渾。班師時,伊婁穆作為殿後,遭到吐谷渾軍隊的包圍。正好劉雄的援軍趕到,才得以解圍。後來伊婁穆因病去世。 [17-18] 

伊婁穆主要成就

伊婁穆早年參與邙山之戰,立有戰功。曾先後平定蜀地叛亂,平定郢州叛亂,率軍討伐唐州山蠻,俘虜六千五百人,跟隨柱國李穆奪取軹關等地,跟隨皇太子宇文贇討伐吐谷渾。 [19] 

伊婁穆歷史評價

李延壽《北史》:“王傑、王勇、宇文虯、耿豪、高琳、李和、伊婁穆、侯植等鹹以果毅之姿,效節擾攘之際,各能屠堅覆鋭,自致其功,高爵厚位,固其宜也。” [20] 

伊婁穆史籍記載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 [19] 
《北史·卷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 [20] 

伊婁穆家庭成員

祖父:伊婁信,北魏中部太守。
父親:伊婁靈,後賜名伊婁尹,西魏衞將軍、隆州刺史、盧奴縣公,追贈相州刺史。 [1]  [2] 
弟弟:伊婁謙,隋朝大將軍、左武候將軍、澤州刺史、濟陽公。 [21] 
參考資料
  • 1.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伊婁穆,字奴幹,代人也。父靈,善騎射,為太祖所知。太祖嘗謂之曰:“昔伊尹保衡於殷,致主堯舜。卿既姓伊,庶卿不替前緒。”於是賜名尹焉。歷金紫光祿大夫、衞將軍、隆州刺史,賜爵盧奴縣公。
  • 2.    《北史·卷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伊婁穆,字奴幹,代人也。父靈,善騎射,為周文所知,嘗謂之曰:“若伊尹阿衡於殷,致主堯、舜。卿既姓伊,庶卿不替前緒。”於是賜名尹焉。歷衞將軍、隆州刺史、盧奴縣公。
  • 3.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穆弱冠為太祖內親信,以機辯見知,授奉朝請,常侍左右。邙山之役,力戰有功,拜子都督、丞相府參軍事,轉外兵參軍。累遷帥都督、平東將軍、中散大夫,歷中書舍人、尚書駕部郎中、撫軍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
  • 4.    《北史·卷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穆弱冠為周文帳內親信,以機辯見知。歷中書舍人、通直散騎常侍。
  • 5.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嘗入白事,太祖望見悦之,字之曰:“奴幹作儀同面見我矣。”於是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賜封安陽縣伯,邑五百户。轉大丞相府掾,遷從事中郎,除給事黃門侍郎。
  • 6.    《北史·卷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嘗入白事,周文望見悦之,字之曰:“奴幹作儀同面見我矣。”於是拜儀同三司,賜封安陽縣伯。
  • 7.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魏廢帝二年,穆使於蜀。屬伍城郡人趙雄傑與梓潼郡人王令公、鄧朏等構逆,眾三萬餘,阻涪水立柵,進逼潼州。穆遂與刺史叱羅協率兵破之。增邑五百户。
  • 8.    《北史·卷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周孝閔帝踐阼,進位驃騎大將軍。
  • 9.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孝閔帝踐阼,拜兵部中大夫,治御正,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户。尋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 10.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保定初,授軍司馬,進爵為公。
  • 11.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四年,除金州總管、八州諸軍事、金州刺史。
  • 12.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天和二年,增邑二千一百户。又為民部中大夫。
  • 13.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衞公直出鎮襄州,以穆為長史。郢州城民王道胥反,襲據州城。直遣穆率百餘騎馳往援之。穆至城下,頻破胥眾。會大將軍高琳率眾軍繼進,胥等乃降。
  • 14.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唐州山蠻恃險逆命,穆率軍討之。蠻酋等保據石窟一十四處,穆分軍進討,旬有四日,並破之,虜獲六千五百人。
  • 15.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六年,進位大將軍。
  • 16.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建德初,代公達授荊州,復以穆為總管府長史。穆頻貳戚藩,甚得匡贊之譽。入為小司馬。從柱國李穆平軹關等城,賞布帛三百匹、粟三百石、田三十頃。
  • 17.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五年,從皇太子討吐谷渾。還,穆殿,為渾人圍。會劉雄救至,乃得解。後以疾卒。
  • 18.    《北史·卷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建德中,卒。
  • 19.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6-13]
  • 20.    《北史·卷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6-13]
  • 21.    《隋書 卷五十四 列傳第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5-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