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吾

鎖定
伊吾縣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的一個縣城。
中文名
伊吾
位    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
天山東段北麓,東經93°35′—96°23′,北緯42°54′—44°29′之間,東北部與蒙古國交界,西部與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相鄰,南部與哈密市隔山相望。縣境南北寬約175公里,東西長約215公里,總面積19735平方公里。地勢西高東低,南北傾斜,最高的喀爾裏克山主峯海拔4888米,縣城海拔1700米,最低點淖毛湖煤礦小鹽池海拔260米,邊界線長達274公里。
古之“伊吾”,是今哈密市轄稱謂,今之伊吾,於1929年廢哈密王設哈密、宜禾、伊吾三縣後轉借命名。1935年7月建伊吾設治局,代行縣政府職能,改設治局為縣政府,1943年月1月升格為三等縣。1949年9月26日,伊吾縣與全疆同時和平解放,1951年9月1日正式成立伊吾縣人民政府。
伊吾縣具有四十天保衞戰的光榮歷史。1950年2月至3月,解放軍六軍16師46團一營二連指戰員奉中央命令,在全國戰鬥英雄胡青山副營長的率領下進駐伊吾。當時,偽縣長艾拜都拉與匪首烏斯滿及美蔣特務堯樂博斯勾結,企圖以伊吾為據點,發動大規模的武裝叛亂。3月27日,拉開了伊吾四十天保衞戰的序幕,經過四十天的日夜奮戰,我英勇的指戰員先後擊退了匪徒的7次圍攻,一直堅持到大部隊前來增援,粉碎了土匪三天拿下伊吾縣城的狂妄夢想。保衞戰結束後,彭德懷同志專門發來慰問電嘉勉二連。解放軍西北軍區及第一野戰軍授予二連“鋼鐵英雄連”的光榮稱號。為紀念四十天保衞戰中犧牲的二連烈士,1979年建起了伊吾縣烈士陵園。1995年被定為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國家定為重點烈士建築物保護基地。1988年8月1日在園盤山上塑起了在伊吾保衞戰中榮獲三等功的軍功馬漢白玉雕像。
縣轄五鄉兩鎮,32個行政村,2個牧民搬遷定居開發區。居有維、漢、哈、回等十個兄弟民族,總人口17888人,其中維吾爾族佔45%,漢族佔34%,哈薩克族佔18%,其他少數民族佔3%。
全縣可墾荒地面積34萬畝,現有耕地6.9萬畝;各類草場837.5萬畝,佔全縣國土面積的28.3%,其中春秋草場283.3萬畝,夏草場62.1萬畝,冬草場448.7萬畝,四季草場43.4萬畝。擁有林地面積110萬畝,人工林地3.7萬畝,覆蓋率3.8%。
伊吾縣屬温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最高氣温43.5℃,最低氣温 - 40℃。年降水量11.5—200毫米,年蒸發量2000—4378毫米,年無霜期最長175天,最短6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500—3326小時。
縣境內有冰川63條,大小河流23條,山間泉水26處。地表水年徑流量l.12億立方米,其中主要河流伊吾河年徑流量為0.8億立方米,地下水年可開採量0.5億立方米。正在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有煤、鐵、黃金、硫酸鋁、石油等。
伊吾縣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瓜果、蔬菜為主,其中“淖毛湖牌”晚熟哈密瓜享譽區內外;畜牧業以牛、羊、駱駝為主,“途闊牌”哈密鹽池羊肉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境內還有著名的鳴沙山,天山松濤、峽溝春色、草原風光,八戒守城、喀爾裏克雪峯、勝利峯、烈士陵園、胡楊林、卡爾桑古遺址、硅化木羣等十幾處旅遊勝地和人文景觀。
近幾年,在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地委、行署的正確領導下,新一屆縣委班子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幹部羣眾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定了“小而精,小而富,環境優美,條件優越”的發展定位,堅持“生態立縣、品牌興縣、礦業強縣、旅遊富縣”的特色經濟發展之路。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有效改善了伊吾的生態、生產、投資環境和幹部羣眾的生活、工作環境,在多個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幹成了多少年來想幹而沒有幹成的事,實現了伊吾人多少年來沒有實現的夢想,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財政收入高速增長,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