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企業戰略

(企業整體性規劃)

鎖定
企業戰略是指企業根據環境變化,依據本身資源和實力選擇適合的經營領域和產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通過差異化在競爭中取勝。 [1]  現代管理學如MBA、EMBA等認為企業戰略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整體性規劃過程,並將其分為公司戰略、職能戰略業務戰略產品戰略等幾個層面的內容。
中文名
企業戰略
外文名
Enterprise strategy
類    型
規劃
相關案例
沃爾瑪、聯想

企業戰略概念

企業戰略是對企業各種戰略的統稱,其中既包括競爭戰略,也包括營銷戰略、發展戰略品牌戰略、融資戰略、技術開發戰略人才開發戰略資源開發戰略等等。企業戰略是層出不窮的,例如信息化就是一個全新的戰略。企業戰略雖然有多種,但基本屬性是相同的,都是對企業的謀略,都是對企業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計謀。
例如:
企業競爭戰略是對企業競爭的謀略,是對企業競爭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計謀;
企業技術開發戰略是對企業技術開發的謀略,是對企業技術開發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計謀;
企業人才戰略是對企業人才開發的謀略,是對企業人才開發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計謀。
以此類推,都是一樣的。各種企業戰略有同也有異,相同的是基本屬性,不同的是謀劃問題的層次與角度。總之,無論哪個方面的計謀,只要涉及的是企業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就屬於企業戰略的範疇。
市場營銷學對企業戰略的定義是企業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在總結歷史經驗、調查現狀、預測未來的基礎上,為謀求生存和發展而做出的長遠性、全局性的謀劃或方案。
當一個公司成功地制定和執行價值創造的戰略時,能夠獲得戰略競爭力(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
一個戰略(strategy)就是設計用來開發核心競爭力、獲取競爭優勢的一系列綜合的、協調的約定和行動。如果選擇了一種戰略,公司即在不同的競爭方式中作出了選擇。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戰略選擇表明了這家公司打算做什麼,以及不做什麼。當一家公司實施的戰略,競爭對手不能複製或因成本太高而無法模仿時,它就獲得了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只有當競爭對手模仿其戰略的努力停止或失敗後,一個組織才能確信其戰略產生了一個或多個有用的競爭優勢。此外,公司也必須瞭解,沒有任何競爭優勢是永恆的。競爭對手獲得用於複製該公司價值創造戰略的技能的速度,決定了該公司競爭優勢能夠持續多久。

企業戰略類型

企業的戰略類型包括:發展型戰略、穩定型戰略、收縮型戰略、併購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化戰略。
發展型戰略包括一體化戰略多元化戰略、密集型成長戰略。
一體化戰略包括縱向一體化戰略橫向一體化戰略。獲得對經銷商或者零售商的所有權或對其加強控制,稱為前向一體化。獲得對供應商的所有權或對其加強控制,稱為後向一體化。獲得與自身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的所有權或加強對他們的控制,稱為橫向一體化。橫向一體化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購買、合併、聯合。
多元化戰略的類型包括:同心多元化和離心多元化。同心多元化也稱為相關多元化,是以現有業務為基礎進入相關產業的戰略。當企業在產業內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而該產業的成長性或者吸引力逐漸下降時,比較適宜採取同心多元化戰略。離心多元化,也稱為不相關多元化。採用離心多元化的目標是從財務上考慮平衡現金流或者獲取新的利潤增長點。
密集型成長戰略,也稱為加強型成長戰略,是指企業以快於過去的增長速度來增加某個組織現有產品或業務的銷售額、利潤額及市場佔有率。包括三種類型:市場滲透戰略(企業採取種種更積極地措施在現有市場上擴大現有產品的銷售,教顧客使用產品是目前認為最好的市場滲透戰略)、市場開發戰略產品開發戰略
穩定型戰略,也稱為防禦型戰略、維持型戰略,包括四種類型:暫停戰略無變化戰略、維持利潤戰略,謹慎前進戰略。
收縮型戰略,也稱為撤退型戰略,包括三種類型:轉變戰略放棄戰略清算戰略
成本領先戰略的優勢包括:可以抵禦競爭對手的進攻;具有較強的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形成了進入壁壘
成本領先戰略的適用條件:市場需求具有較大的價格彈性;所處行業的企業大多生產標準化產品,價格因素決定了企業的市場地位;實現產品差異化的途徑很少;多數客户以相同的方式使用產品;用户購買從一個銷售商改變為另外一個銷售商時,轉換成本很小,因而傾向於購買價格最優惠的產品。
採取差異化戰略的風險包括:競爭者可能模仿,使得差異消失;保持產品的差異化往往以高成本為代價;產品和服務差異對消費者來説失去了意義;與競爭對手的成本差距過大;企業要想取得產品差異,有時要放棄獲得較高市場佔有率的目標。
集中化戰略可以分為:集中成本領先戰略和集中差異化戰略。集中化戰略的條件包括:企業資源和能力有限,難以在整個產業實現成本領先或者差異化,只能選定個別細分市場目標市場具有較大的需求空間或增長潛力;目標市場的競爭對手尚未採用統一戰略。實施集中化戰略的風險包括:競爭者可能模仿;目標市場由於技術創新、替代品出現等原因而需求下降;由於目標細分市場與其他細分市場的差異過小,大量競爭者湧入細分市場;新進入者重新細分市場。

企業戰略流程

一、戰略分析
戰略分析在於總結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並確定在戰略選擇步驟中的具體影響因素,它包括以下三個主要方面:
(1)確定企業的使命和目標。把企業的使命和目標作為制定和評估企業戰略的依據。
(2)對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外部環境包括宏觀環境微觀環境
(3)對內部條件進行分析。戰略分析要了解企業自身所處的相對地位,具有哪些資源以及戰略能力;瞭解企業有關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期望,在戰略制定、評價和實施過程中,這些利益相關者會有哪些反應。
二、戰略選擇
戰略選擇階段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企業向何處發展”。其步驟分為三步:
1.制定戰略選擇方案
根據不同層次管理人員介入戰略分析和戰略選擇工作的程度,將戰略形成的方法分為三種形式:
(1)自上而下。先由企業最高管理層制定企業的總體戰略,然後由下屬各部門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將企業的總體戰略具體化,形成系統的戰略方案
(2)自下而上。企業最高管理層對下屬部門不做具體規定,但要求各部門積極提交戰略方案。
(3)上下結合。企業最高管理層和下屬各部門的管理人員共同參與,通過上下級管理人員的溝通和磋商,制定出適宜的戰略。
三種形式的主要區別在戰略制定中對集權與分權程度的把握上。
2.評估戰略備選方案
評估戰略備選方案通常使用兩個標準:一是考慮選擇的戰略是否發揮了企業的優勢,克服了劣勢,是否利用了機會,將威脅削弱到最低程度;二是考慮選擇的戰略能否被企業利益相關者所接受。
3.選擇戰略
指最終的戰略決策,即確定準備實施的戰略。如果用多個指標對多個戰略方案的評價產生不一致時,確定最終的戰略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方法:
(1)把企業目標作為選擇戰略的依據。
(2)提交上級管理層審批。
(3)聘請外部機構。
(4)戰略政策和計劃。
三、戰略實施和控制
戰略實施和控制就是將戰略轉化為行動。主要涉及以下一些問題:
(1)在企業內部各部門和各層次如何分配使用現有的資源。
(2)為了實現企業目標,還需要獲得哪些外部資源以及如何使用。
(3)為了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有必要對組織結構做哪些調整。
(4)如何處理出現的利益再分配與企業文化適應問題,如何通過對企業文化的管理來保證企業戰略的成功實施。

企業戰略規定企業任務

企業在規定任務時,應重點考慮以下因素:
  1. 企業歷史和文化
  2. 企業所有者和最高管理層的意圖
  3. 企業外部環境及其變化
  4. 企業的資源條件
  5. 企業的核心能力和優勢

企業戰略企業目標

  1. 企業盈利能力的目標
  2. 生產效率的目標
  3. 產品結構與產品形象的目標
  4. 市場競爭地位的目標
為了使企業的目標切實可行,確定企業目標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1. 企業目標應符合企業基本任務的要求
  2. 企業目標必須明確、具體,並儘可能量化
  3. 企業目標應有相應的策略和措施做保證

企業戰略組合

波士頓諮詢集團是美國著名的管理諮詢公司,該公司主張企業用“市場增長率——市場佔有率矩陣”對企業現有的產品或業務進行評估,簡稱BCG法
矩陣圖把企業所有的業務單位(或產品)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
1、明星類(市場增長率高、相對市場佔有率高)
波士頓矩陣圖解 波士頓矩陣圖解
2、金牛類(市場增長率低、相對市場佔有率高)
3、問題類(市場增長率高、相對市場佔有率低)
4、瘦狗類(市場增長率低、相對市場佔有率低)

企業戰略影響因素

第一個影響戰略的因素應該是遠景規劃。使命,核心價值觀和遠景是遠景規劃的三個組成部分,也是一個企業存在時最核心的部分。在戰略規劃的過程中,使命和遠景始終指引着戰略制定的方向和要求;而核心價值觀引導着戰略的思考方式以及執行策略。
影響戰略管理的第二個因素是外部環境。這個外部環境,包括了宏觀環境和產業環境。所謂宏觀環境主要是看區域的經濟狀況以及每個經濟週期的經濟狀況。而產業環境則可以借鑑波特的五力模型,包括供應商、客户、競爭者、替代者以及潛在的競爭者。
同時戰略管理也和內部因素相關。內部因素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哈默爾和普拉哈拉德所推崇的所謂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二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對公司戰略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亨利·明茨伯格戰略歷程》):
2、阻止戰略的轉變
3、克服對戰略改變的阻礙

企業戰略管理模式

企業戰略能力戰略

基於能力的觀點認為組織是一個知識系統,在組織中通過學習創造新的知識並把創造的新知識傳遞到組織層面制度化能夠更好地提升企業動態能力。公司能力是公司所積累的存在於公司成員或職能機構中完成某項工作的可能性,是一種主觀的行為能力。公司之間的競爭本質在於公司能力的競爭,因而考察公司的競爭戰略與競爭優勢不能僅從公司外部的產業環境入手,而應該關注公司的內部,公司競爭優勢來源於公司的能力(特別是公司的核心能力)。
國際市場中資源與能力的協調運用
從戰略角度來看,跨國公司進入國際市場是建立在對資源的有效利用與核心能力的構建的基礎上的。由於跨國經營存在着諸多的不確定性,因而跨國公司需要發展公司的管理結構以降低資源控制的成本。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外國直接投資來降低不確定性,但公司在未來戰略的實施方面增加了資產成本機會成本並降低了靈活性。因此,跨國公司在國際市場中的資源與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之前戰略所帶來的影響,也就是説,一個成功的跨國公司往往先以在該國市場上的成功為基礎。但是,不同市場的特質與環境是不同的,這也是中國很多企業至今未真正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並不是所有資源與能力都適合跨國公司,尤其是在新環境中,有些資源與能力根本就不適用。

企業戰略資源戰略

基於資源的觀點認為,公司內部環境同外部環境相比,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對企業創造市場優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企業不斷地積累戰略制定所需的各種資源,需要企業不斷學習、超越和創新。企業內部所擁有的資源是決定一個企業能否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決定了一個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企業可以通過資源關聯性增長,實現企業市場的擴展,最優的企業成長戰略就是實現開發己有資源潛力與發展新資源間的平衡。隨着跨國公司在國際市場的日趨成熟,跨國公司往往傾向於採取在子公司建立專門的R&D機構,實現R&D本土化,這一般都離不開對當地人才的引進。像這樣以當地人才為依託,才能更好的提升跨國公司的競爭力。IBM、微軟、Intel等巨頭就紛紛在全球設立了研發機構,這就是一種基於資源的戰略模式。

企業戰略三種狀態

戰略形態是指企業採取的戰略方式及戰略對策,按表現形式,可以分為:拓展型、穩健型、收縮型三種形態。

企業戰略拓展型戰略

拓展型戰略是指採用積極進攻態度的戰略形態,主要適合行業龍頭企業、有發展後勁的企業及新興行業中的企業選擇。具體的戰略形式包括:市場滲透戰略、多元化經營戰略聯合經營戰略
1、市場滲透戰略
市場滲透戰略是指實現市場逐步擴張的拓展戰略,該戰略可以通過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能力、增加產品功能改進產品用途、拓寬銷售渠道、開發新市場、降低產品成本、集中資源優勢等單一策略或組合策略來開展,其戰略核心體現於兩個方面:利用現有產品開闢新市場實現滲透、向現有市場提供新產品實現滲透。
市場滲透戰略是比較典型的競爭戰略,主要包括: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集中化戰略三種最有競爭力的戰略形式。成本領先戰略是通過加強成本控制,使企業總體經營成本處於行業最低水平的戰略;差異化戰略是企業採取的有別於競爭對手經營特色(從產品、品牌、服務方式、發展策略等方面)的戰略;集中化戰略是企業通過集中資源形成專業化優勢(服務專業市場或立足某一區域市場等)的戰略。在教科書上,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集中化戰略被稱為“經營戰略”、“業務戰略”或“直接競爭戰略”。
2、多元化經營戰略
多元化經營戰略是指一個企業同時經營兩個或兩個以上行業的拓展戰略,又可稱“多行業經營”,主要包括三種形式:同心多元化、水平多元化、綜合多元化。同心多元化是利用原有技術及優勢資源,面對新市場、新顧客增加新業務實現的多元化經營;水平多元化是針對現有市場和顧客,採用新技術增加新業務實現的多元化經營;綜合多元化是直接利用新技術進入新市場實現的多元化經營。
多元化經營戰略適合大中型企業選擇,該戰略能充分利用企業的經營資源,提高閒置資產利用率,通過擴大經營範圍,緩解競爭壓力,降低經營成本,分散經營風險,增強綜合競爭優勢,加快集團化進程。但實施多元化戰略應考慮選擇行業的關聯性、企業控制力及跨行業投資風險
3、聯合經營戰略
聯合經營戰略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經營實體橫向聯合成立一個經營實體或企業集團的拓展戰略,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形式。實施該戰略有利於實現企業資源的有效組合與合理調配,增加經營資本規模,實現優勢互補,增強集合競爭力,加快拓展速度,促進規模化經濟的發展。在工業發達的西方國家,聯合經營主要是採取控股的形式組建成立企業集團,各集團的共同特點是:由控股公司(母公司)以資本為紐帶建立對子公司的控制關係,集團成員之間採用環行持股(相互持股)和單向持股兩種持股方式,且分為以大銀行為核心對集團進行互控和以大生產企業為核心對子公司進行垂直控制兩種控制方式。在中國,聯合經營主要是採用兼併、合併、控股、參股等形式,通過橫向聯合組建成立企業聯盟體,其聯合經營戰略主要可以分為:一體化戰略、企業集團戰略、企業合併戰略企業兼併戰略四種類型。
企業合併戰略是指參與企業通過所有權與經營權同時有償轉移,實現資產、公共關係經營活動的統一,共同建立一個新法人資格的聯合形式。採取合併戰略,能優化資源結構,實現優勢互補,擴大經營規模,但同時也容易吸納不良資產,增加合併風險。
企業兼併戰略是企業通過現金購買或股票調換等方式獲得另一個企業全部資產或控制權的聯合形式。其特點是:被兼併企業放棄法人資格並轉讓產權,但保留原企業名稱成為存續企業。兼併企業獲得產權,並承擔被兼併企業債權、債務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兼併可以整合社會資源,擴大生產規模,快速提高企業產量,但也容易分散企業資源,導致管理失控

企業戰略穩健型戰略

穩健型戰略是採取穩定發展態度的戰略形態,主要適合中等及以下規模的企業或經營不景氣的大型企業選擇,可分為:無增長戰略(維持產量、品牌、形象、地位等水平不變)、微增長戰略(競爭水平在原基礎上略有增長)兩種戰略形式。該戰略強調保存實力,能有效控制經營風險,但發展速度緩慢,競爭力量弱小。

企業戰略收縮型戰略

收縮型戰略是採取保守經營態度的戰略形態,主要適合處於市場疲軟、通貨膨脹、產品進入衰退期、管理失控、經營虧損、資金不足、資源匱乏、發展方向模糊的危機企業選擇。可分為:轉移戰略、撤退戰略、清算戰略三種戰略形式。轉移戰略是通過改變經營計劃、調整經營部署,轉移市場區域(主要是從大市場轉移到小市場)或行業領域(從高技術含量向低技術含量的領域轉移)的戰略;撤退戰略是通過削減支出、降低產量,退出或放棄部分地域或市場渠道的戰略;清算戰略是通過出售或轉讓企業部分或全部資產以償還債務或停止經營活動的戰略。收縮型戰略的優點是通過整合有效資源,優化產業結構,保存有生力量,能減少企業虧損,延續企業生命,並能通過集中資源優勢,加強內部改制,以圖新的發展。其缺點是容易荒廢企業部分有效資源,影響企業聲譽,導致士氣低落,造成人才流失,威脅企業生存。調整經營思路、推行系統管理、精簡組織機構、優化產業結構、盤活積壓資金、壓縮不必要開支是該戰略需要把握的重點。

企業戰略戰略特徵

企業戰略是設立遠景目標並對實現目標的軌跡進行的總體性、指導性謀劃,屬宏觀管理範疇,具有指導性、全局性、長遠性、競爭性、系統性、風險性六大主要特徵。

企業戰略指導性

企業戰略界定了企業的經營方向、遠景目標,明確了企業的經營方針和行動指南,並籌劃了實現目標的發展軌跡及指導性的措施、對策,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起着導向的作用。

企業戰略全局性

企業戰略立足於未來,通過對國際、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及行業等經營環境的深入分析,結合自身資源,站在系統管理高度,對企業的遠景發展軌跡進行了全面的規劃。

企業戰略長遠性

“今天的努力是為明天的收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兼顧短期利益,企業戰略着眼於長期生存和長遠發展的思考,確立了遠景目標,並謀劃了實現遠景目標的發展軌跡及宏觀管理的措施、對策。其次,圍繞遠景目標,企業戰略必須經歷一個持續、長遠的奮鬥過程,除根據市場變化進行必要的調整外,制定的戰略通常不能朝令夕改,具有長效的穩定性。

企業戰略競爭性

競爭是市場經濟不可迴避的現實,也正是因為有了競爭才確立了“戰略”在經營管理中的主導地位。面對競爭,企業戰略需要進行內外環境分析,明確自身的資源優勢,通過設計適體經營模式,形成特色經營,增強企業的對抗性和戰鬥力,推動企業長遠、健康的發展。

企業戰略系統性

立足長遠發展,企業戰略確立了遠景目標,並需圍繞遠景目標設立階段目標及各階段目標實現的經營策略,以構成一個環環相扣的戰略目標體系。同時,根據組織關係,企業戰略需由決策層戰略、事業單位戰略、職能部門戰略三個層級構成一體。決策層戰略是企業總體的指導性戰略,決定企業經營方針投資規模、經營方向和遠景目標等戰略要素,是戰略的核心。本書講解的企業戰略主要屬於決策層戰略;事業單位戰略是企業獨立核算經營單位或相對獨立的經營單位,遵照決策層的戰略指導思想,通過競爭環境分析,側重市場與產品,對自身生存和發展軌跡進行的長遠謀劃;職能部門戰略是企業各職能部門,遵照決策層的戰略指導思想,結合事業單位戰略,側重分工協作,對本部門的長遠目標、資源調配等戰略支持保障體系進行的總體性謀劃,比如:策劃部戰略、採購部戰略等。

企業戰略風險性

企業做出任何一項決策都存在風險,戰略決策也不例外。市場研究深入,行業發展趨勢預測準確,設立的願景目標客觀,各戰略階段人、財、物等資源調配得當,戰略形態選擇科學,制定的戰略就能引導企業健康、快速的發展。反之,僅憑個人主觀判斷市場,設立目標過於理想或對行業的發展趨勢預測偏差,制定的戰略就會產生管理誤導,甚至給企業帶來破產的風險。

企業戰略戰略組織類型

  1. 防禦型戰略組織
  2. 開拓性戰略組織
  3. 分析性戰略組織
  4. 被動反映型戰略組織

企業戰略研究內容

企業戰略的研究,必須對區域整體發展戰略有準確的把握。區域功能定位主要指根據規劃區以前所作的相關規劃或者政府工作計劃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確定規劃區的區域功能定位、區域功能佈局等,作為產業規劃方案制定最直接的依據。
規劃實施方案是實現產業發展規劃的計劃和路徑,主要是推動產業按照產業目標向前發展的一系列對策、措施的集合,不但能落實到各個產業部門,而且能落實到各個空間地塊。規劃實施方案的提出,主要涉及到戰略階段的劃分、發展模式的確立、推進措施的建議等內容。

企業戰略執行體系

戰略確定了,怎麼建立一個戰略執行體系並不難。戰略執行體系由戰略(方向)、策略(組織)、戰術、即戰力四個層次構成,這四個層次缺一不可。但在實際操作當中,企業一談戰略執行,就是定指標、配資源,超越了策略層直接跑到具體的戰術、計劃層,執行層上去了。
所謂策略,就是如何來組織資源來落實戰略。如何把策略落實下去,就需要形成計劃。小企業一般可以合二為一,但是集團化戰略規劃,一定要分兩步來做,一定是要先形成策略。
在策略層級最為關鍵的是組織。戰略決定組織,組織傳承戰略,決定因素在組織上,落實在組織上。需要強調的是,這裏的組織不僅僅是我們通常所説的組織結構,更多是指組織狀態與佈局,組織結構只是組織狀態與佈局最後的一個載體、一個框架。

企業戰略案例分析

企業戰略案例一:沃爾瑪

1955年,當美國著名財經雜誌《財富》首次推出“全球500強”排行榜時,它尚在孕育之中。歷經數十年的風雨歷程,卻使它在2002年、2003年、2004年連續榮登《財富》“全球500強”之首。它就是鑄就“環球商業神話”的美國沃爾瑪零售連鎖集團。
沃爾瑪的輝煌成就令人很難置信它從無到有,直至獨霸一方的發展歷程僅有短短數十年。1940年,沃爾瑪公司的創始人山姆·沃頓(Sam Walton)獲密蘇里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二戰期間,沃爾頓服役於陸軍情報團。1950年山姆·沃頓在美國阿肯色州本頓威爾鎮,開辦了店名“5-10美分”的廉價商店,只是當地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1962年,沃爾瑪公司開辦了第一家連鎖商店,1970年建立起第一家配送中心,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1983年,第一家山姆俱樂部建立。1988年,第一家沃爾瑪超級購物中心(Supercenter)開設。1991年,沃爾瑪年銷售額突破400億美元,成為全球大型零售企業之一。據1994年5月美國《幸福》雜誌公佈的全美服務行業分類排行榜,沃爾瑪1993年銷售額高達673.4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18億多,超過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爾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業榜首。1995年沃爾瑪銷售額持續增長,並創造了零售業的一項世界紀錄,實現年銷售額936億美元,在《財富》雜誌95美國最大企業排行榜上名列第四。事實上,沃爾瑪的年銷售額相當於全美所有百貨公司的總和,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強勁的發展勢頭。
截至2001年4月15日,該公司在國內外共有4249家連鎖店,分為折扣商店、購物廣場、山姆會員店、家居商店四種形式,全部由該公司控股,實行直營連鎖。遍佈美國、墨西哥加拿大波多黎各巴西阿根廷南非、中國、印尼等處。它在短短几十年中有如此迅猛的發展,不得不説是零售業的一個奇蹟。讓我們看一下沃爾瑪是怎樣打造這一奇蹟的。
一、以顧客為導向
沃爾瑪堅信,“顧客第一”是其成功的精髓。1985年被美國《福布斯》雜誌列為首富,1992年美總統自由勳章獲得者,沃爾瑪龐大事業的締造者山姆·沃爾頓這樣説過:“我們的老闆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的顧客。是他付給我們每月的薪水,只有他有權解僱上至董事長的每一個人。道理很簡單,只要他改變一下購物習慣,換到別家商店買東西就是了。”沃爾瑪的營業場所總是醒目地寫着其經營信條:“第一條:顧客永遠是對的;第二條:如有疑問,請參照第一條。”
沃爾瑪這種服務顧客的觀念並非只停留在標記和口號上,而且深入到經營服務行動。沃爾瑪店鋪內的通道、燈光設計都為了令顧客更加舒適;店門口的歡迎者較其他同行更主動熱情;收銀員一律站立工作以示對顧客的尊敬;當任何一位顧客距營業員3米的時候,營業員都必須面向顧客,面露微笑,主動打招呼,並問“有什麼需要我效勞的嗎。”沃爾瑪力圖讓顧客在每一家連鎖店都感到“這是他們的商店”,都會得到“殷勤、誠懇的接待”,以確保“不打折扣地滿足顧客需要”。正是這事事以顧客為先的點點滴滴為沃爾瑪贏得了顧客的好感和信賴。
沃爾瑪一直特別注重價格競爭,長期奉行薄利多銷的經營方針。沃爾頓的名言是:“一件商品,成本8毛,如果標價1元,可是銷售數量卻是1.2元時的3倍,我在一件商品上所賺不多,但賣多了,我就有利可圖”。所以,沃爾瑪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銷售的商品總是最低的價格”。在同類商品中,沃爾瑪的價格要比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凱馬特的價格低5%。然而,維持長期低價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沃爾瑪之所以能長期保持價格優勢還得益於其有效的成本控制
1、爭取低廉進價。沃爾瑪避開了一切中間環節直接從工廠進貨,其雄厚的經濟實力使之具有強大的議價能力。更重要的是,沃爾瑪並不因自身規模大、實力強而以肆意損害供應商來增加自身利潤,而是重視與供應商建立友好融洽的協作關係,保護供應商的利益。沃爾瑪給予供應商的優惠遠超同行。美國第三大零售商凱馬特對供應的商品平均45天付款,而沃爾瑪僅為平均29天付款,大大激發了供應商與沃爾瑪建立業務的積極性,從而保證了沃瑪商品的最優進價。
2、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統。沃爾瑪被稱為零售配送革命的領袖。其獨特的配送體系,大大降低了成本,加速了存貨週轉,成為“天天低價”的最有力的支持。沃爾瑪的補充存貨的方法被稱為“交叉裝卸法”。這套“不停留送貨”的供貨系統共包括三部分:
高效率的配送中心。沃爾瑪的供應商根據各分店的訂單將貨品送至沃爾瑪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則負責完成對商品的篩選,包裝和分檢工作。沃爾瑪的配送中心具有高度現代化的機械設施,送至此處的商品85%都採用機械處理,這就大大減少了人工處理商品的費用。同時,由於購進商品數量龐大,使自動化機械設備得以充分利用,規模優勢充分顯示。
迅速的運輸系統。沃爾瑪的機動運輸車隊是其供貨系統的另一無可比擬的優勢。至1996年,沃爾瑪已擁有30個配送中心,2000多輛運貨卡車,保證進貨從倉庫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時間不超過48小時,相對於其他同業商店平均兩週補貨一次,沃爾瑪可保證分店貨架平均一週補兩次。快速的送貨,使沃爾瑪各分店即使只維持極少存貨也能保持正常銷售,從而大大節省了存貯空間和費用。由於這套快捷運輸系統的有效運作,沃爾瑪85%的商品通過自己的配送中心運輸,而凱馬特只有5%,其結果是沃爾瑪的銷售成本因此低於同行業平均銷售成本2-3%,成為沃爾瑪全年低價策略的堅實基石。
先進的衞星通訊網絡。巨資建立的衞星通訊網絡系統使沃爾瑪的供貨系統更趨完美。這套系統的應用,使配送中心,供應商及每一分店的每一銷售點都能形成連線作業,在短短數小時內便可完成“填妥訂單→各分店訂單彙總→送出訂單”的整個流程,大大提高了營業的高效性和準確性
3、營銷成本有效控制沃爾瑪對營銷成本的控制非常嚴格。沃爾瑪的廣告開支僅相當於美國第二大連鎖店西爾斯的三分之一,每平方英尺銷售額比美國第三大連鎖店凱馬特高一倍。沃爾瑪的營銷成本僅佔銷售額的1.5%,商品損耗率僅為1.1%,而一般美國零售商店這兩項指標的平均值分別高達5%和2%。這些都使得沃爾瑪實施低價策略的實力進一步加強。
三、“一站式”購物新理念
在沃爾瑪,消費者可以體驗“一站式”購物(One-Stop Shopping)的新概念。在商品結構上,它力求富有變化和特色,以滿足顧客的各種喜好。其經營項目繁多,包括食品、玩具、新款服裝、化妝用品、家用電器、日用百貨、肉類果菜等等。

企業戰略案例二:聯想

聯想收購IBM,終於進入了IT豪門的行列,如同一支NBA球隊進入了貼身拼殺的淘汰賽。結局將會如何,企業診斷給你答案。
2005年2月,惠普公司在台灣地區出人意料地打出 “連想,都不要想”的廣告,將競爭對手明確地鎖定聯想。儘管這很可能是惠普台灣公司使出的一記“損招”,而並非是惠普總部的“本意”,但是從中仍可以嗅出,世界PC市場對聯想併購案的重視,以及那審視目光下隱藏的隱隱硝煙。
長期以來,國內市場品牌PC在DIY市場過渡繁榮的陰影下,一直成長艱難。DIY電腦長期佔據國內PC總銷量70%左右的份額。儘管自2001年以來,品牌PC的銷量逐年穩步提高,但是相比國外市場,仍舊是需求有限而品牌過剩。
同時,作為國內PC廠商必須要考慮到的是,國內消費者因為軟件消費成本低廉,PC更新換代速度較快,雖然品牌PC迎來了大幅增長的“春天”,但是筆記本電腦的不斷降價,使台式機市場的未來更蒙上了一層面紗。筆記本的生產和銷售能力,正是國內PC廠商的弱項,國際品牌的強項。
聯想作為國內品牌電腦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生產廠商,選擇收購IBM的PC事業部,無疑是為自己推開了一扇通向富饒田野的窗,從擁擠狹小的窄室,走向廣闊無垠天地。
國際PC市場,特別是以歐美、日本和韓國為代表的市場,品牌PC仍舊有比較寬裕的市場空間,品牌密集度也遠遠低於國內。同時,IBM的筆記本生產和研發技術,一向持行業之牛耳品牌認知度在市場上也是較高的。用17.5億美元再加上7.05億美元的服務費用,買來哪怕僅僅5年的市場拓展時間,其中藴含的機會和利潤,都很有可能是超值的,何況還能節省不菲的國際市場宣傳、渠道建設的費用,從這個角度分析,聯想的收購無疑是值得的。
正如聯想自己發佈的分析報告中稱:在收購IBM PC業務之前,聯想只有大約3%的收入來自於國外,而且主要是東南亞國家。如果想充分打入歐美市場,僅靠一己之力,樹立品牌,打通渠道,無疑是得不償失的。而借併購IBM之機,首先可以藉助IBM的品牌提升國際地位和形象;其次可以獲得IBM的研發和技術優勢;再次,渠道和銷售體系也將為聯想的國際化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鋪設好道路;最後,可以更好地學習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市場運作能力。這對於一心想走國際化路線的聯想而言,的確是無出其右的選擇。
但是,聯想此次“蛇吞象”式的收購之舉,也給聯想帶來了難以預料的風險:首先是管理問題,缺乏國際管理經驗的聯想,能否駕馭得了這艘剛剛“駛向大海的江輪”?其次是資金問題,後續的大量資金投入對於500強中名符其實的“小老弟”來説,能否承擔得了龐大的支出?聯想品牌能否繼續保住曾經屬於IBM的客户忠誠度?直接面對DELL、HP等世界巨頭的競爭能否“先為不可勝而後求勝”。
無疑,聯想若想在成功收購之後繼續他的成功,就必須妥善解決上述一些問題。《中國財富》企業研究所在彙總大量的資料,進行多方面訪談後,認為2005年起,聯想必須做好三項最重要的企業改造,才能真正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成為繼“藍色巨人”而後崛起的“紅色巨人”。
1.所有權策略:
國際上的跨國公司採用的所有權策略有三種:(1)股份佔有;(2)非股份參與;(3)戰略聯盟。而聯想此次用17.5億美元再加上7.05億美元的服務費用收購IBM的PC事業部就是一次典型的戰略聯盟式的所有權策略。
2.轉讓定價策略
跨國公司的經營活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跨國公司與其他國家的企業或同一國家的其他企業或個人進行商品和勞務的交換;二是跨國公司內部各子公司之間進行商品和勞務的交換。
3.經營方式策略:
雖然在19世紀末期,很多跨國公司就營業額來説已經具有當今世界公司的雛形,但真正實行復數產品生產的產品結構的公司,也就是綜合型多種經營的跨國公司,從20世紀70年代以後才得以迅猛發展,其業務經營的範圍形象地説,就是“從方便麪條到導彈”,幾乎無所不包。例如,美國杜邦公司和聯合化學公司,聯邦德國巴登笨胺蘇打公司和赫希斯染料公司,英國柯爾茲化學公司,日本朝日化學公司和住友化學公司等化學工業公司。除了經營化學工業產品以外,還兼營製藥、食品、化妝品、首飾工藝品、紡織、冶金、電子、化肥、農藥、運輸和旅館業等各種行業。
4.技術產權資本化策略:
在聯想“蛇吞象”併購案之後,專家和媒體置疑最多的,是聯想與IBM合併之後,企業文化能否融合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僅僅是一種猜想,其核心本質是:聯想能否保留住原IBM團隊中的精英,並通過注入新鮮血液使長期虧損的IBM PC部門實現贏利。在保持IBM一貫嚴謹、負責、技術領先的傳統基礎上,聯想通過注入新鮮的血液,使其重新活躍,文化融合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儘管在收購合約中,聯想甚至將關於保留原IBM員工福利和待遇的條款近乎“苛刻”地寫入其中,但是在接受採訪過程中,很多員工表達的卻是與聯想的初衷完全相反的聲音。有些員工甚至認為:以前作為藍色巨人麾下的員工,有一種自豪感,但今天卻要為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工作,於心頗有不甘。對此,聯想必須儘快出台有效的內部宣傳,強調聯想的價值,與員工產生共同意識。同時強調將帶來更好的薪酬績效方案,使員工的努力獲得更高的回報。

企業戰略戰略預算

企業戰略預算是以企業戰略為導向,以戰略目標為編制起點,通過優化配置企業資源以及實行滾動、靈活的過程控制程序來保證戰略目標得以實現的管理方法戰略預算管理對於企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企業應依照自己的規模、業務範圍、組織形式等具體情況,為戰略預算管理的各個過程尋求更為有效的實施途徑,充分發揮這一企業管理手段的作用。

企業戰略股權激勵

通過戰略梳理達到“上下同欲”
戰略梳理往往容易被企業忽略。股權固然是將激勵對象與企業聯結為共同體的方法,但是能否達到企業和員工共同獲利的目標,則取決於股權的價值,股權的價值又取決於企業的發展程度。如果企業在股權激勵之前沒有規劃出一個明晰的戰略目標和發展路徑,股權是不會具備價值含量的。
同時,員工對企業戰略是否認同也是評價激勵對象是否值得激勵的一個關鍵評價要素。試想,如果作為激勵對象的企業骨幹不認同企業戰略,或者所謂的骨幹員工無法在企業戰略中找到明確的定位和作用,那麼股權激勵能有多少效用呢?
中國股權激勵專家薛中行分析稱,股權激勵的目的是將企業和骨幹員工聯結為一個共同體,股權激勵只是一個黏合劑,而這個聯結活動的核心必然是具有長遠眼光的企業戰略規劃
從戰略角度確認激勵對象和激勵額度
理順戰略和股權激勵之間的關係後,激勵對象和激勵額度的確認就變得更加明晰。股權激勵的大體對象必然是那些能夠在企業戰略中起到關鍵作用的骨幹員工。從具體激勵對象的確定上,要通過企業戰略分析來明確那些處於戰略節點上的關鍵員工,並在確定股權激勵總體額度的前提和讓員工獲得與其在戰略實現中發揮作用相匹配的股權額度的基本原則下,通過各種方法確定每個激勵對象具體的激勵額度,具體方法包括對偶比較法或更加註重量化的海氏評估法等。 [2] 

企業戰略注意事項

在企業管理當中,戰略管理是指企業根據組織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設定企業的戰略目標,為保證目標的正確落實進行謀劃,並依靠企業內部能力將這種謀劃和決策付諸實施。下面《老闆》雜誌就簡單介紹一下企業實施戰略管理注意事項:
1、重視戰略的評價與更新
由於戰略管理不只是計劃“我們正走向何處”,而且也計劃如何淘汰陳舊過時的東西,以“計劃是否繼續有效”為指導重視戰略的評價與更新,這就使企業管理者能不斷地在新的起點上對外界環境和企業戰略進行連續性探索,增強創新意識。
2、重視對經營環境的研究
由於戰略管理將企業的成長和發展納入了變化的環境之中,管理工作要以未來的環境變化趨勢作為決策的基礎,這就使企業管理者們重視對經營環境的研究,正確地確定公司的發展方向,選擇公司合適的經營領域或產品—市場領域,從而能更好地把握外部環境所提供的機會,增強企業經營活動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性,從而使二者達成最佳的結合。
3、重視戰略的實施
由於戰略管理不只是停留在戰略分析戰略制定上,而是將戰略的實施作為其管理的一部分,這就使企業的戰略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根據環境的變化對戰略不斷地評價和修改,使企業戰略得到不斷完善,也使戰略管理本身得到不斷的完善。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更加突出了戰略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的指導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