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仿黃公望天池石壁圖

鎖定
《仿黃公望天池石壁圖》是明代畫家顧正誼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廣州美術館。
此圖繪羣山疊石,紫繞巖頭,樹皆高木,山勢起伏透通;山麓壁下,或露平坡、溪潤,或橫伸平湖。整幅畫面筆墨蒼潤書卷氣濃郁。自題:顧正誼寫於寶雲居。 [1] 
中文名
仿黃公望天池石壁圖
創作年代
明代
作    者
顧正誼
規    格
縱23.2釐米,橫359.4釐米
材    質
紙本
畫作類型
設色畫
幅    式
長卷 
現收藏地
廣州美術館

仿黃公望天池石壁圖畫作內容

長卷中畫有羣山林立,山巒綿連,山勢起伏逶迤,山峯高矮參差不齊,山石大小相間,縱橫有序,錯落多姿,顯示了天池石壁的秀美姿態。山頭、山腰處和峽谷間樹木翠綠成蔭,鬱鬱葱葱,山麓卜、坡岸上、江河邊,或為平坡,或為溪澗,或為乎湖。在迂迴曲折的地面上長松高立,架木茂盛,村落民屋房舍聚散溪邊河畔,澗水環繞山麓,山徑蜿蜒,可通往山間等。呈現出一派幽雅景象。 [2] 
此卷筆墨蒼潤,中鋒、側鋒、尖筆、禿筆夾用,將長短於筆皴擦與濕筆披麻渾成一體。總而言之,畫得自然,畫得灑脱,書卷氣濃郁,畫卷中作者自題:“顧正誼寫於寶雲居。丙申(1596)冬日。”鈐‘‘顧正誼印”、“仲方子”二印。有清內府“石渠寶笈”、“寶笈重編”、“乾清宮監藏寶”等藏印十璽,及“小鳳”藏印一方。此卷頗得陳繼儒好評,其跋雲,“亭林內史畫與董秋水抗行,此卷仿大痴天池石壁、蒼古秀潤,絕去畫史甜俗之病,復出原之,從大痴孫,別摹三趙,上及董巨右丞,惜公不及見之,見且下衞夫人之識矣,陳繼儒題”,鈐‘‘陳繼儒印”、“眉公”二印:清內府《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2] 

仿黃公望天池石壁圖創作背景

《天池石壁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的代表作之一,此畫構圖繁複,然而用筆卻非常簡練,所有景物都和諧統一於整個畫面之中。顧正誼畫宗黃公望,山水多作方頂,層址疊嶂,摹黃公望的作品尤為精妙。此顧氏《仿黃公望天池石壁圖》卷,畫的是蘇州的天池山,在蘇州城西二十餘里吳縣境內。天池山與人稱華山相連接,華山彼面、半山坳中,長年積有一泓碧水,名曰“天池”,故山之這一面,稱為“天池山”。 [2] 

仿黃公望天池石壁圖作者簡介

顧正誼,生卒年未詳。明代畫家,字仲方,華亭(今上海松江)人,神宗萬曆(1573—1620)時以太學生宮中書舍人。晚年築小亭園於江畔,終老其間,因號亭林,好讀書,家多名跡,展玩臨摹,遂精於繪事。作畫初學馬琬,後學王蒙、吳鎮、倪瓚等,無不酷似,其摹黃公望者尤妙。董其昌《容台集》雲:‘‘松江畫家中最著名者為顧正誼”。遊長安時,四方士大夫求畫者踵接、與宋旭、孫克弘友善,常研繪藝,探討旨趣。畫山岩多作方頂,層巒疊嶂,少著林樹,自然幽秀,形成了華亭派風格。傳世作品有《溪山秋爽圖》軸、《仿雲林樹石圖》、《仿黃公望天池石壁圖》卷。亦工詩,宗初唐,著有《蘭雪齋稿》。 [2] 
參考資料
  • 1.    鄭春興主編,中國名畫品鑑,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4,第449頁
  • 2.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下冊),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15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