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仿高房山雲山圖

鎖定
《仿高房山雲山圖》是清代畫家王原祁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該圖畫山谷中一片恬靜景色。山路迴環處,坡上有一小茅亭,一條溪水蜿蜒流至橋下。過橋有山村數處,竹樹蕭疏,環境幽美。遠處雲霧迷漫,峯巒隱現。自稱仿高克恭雲山,實用自家手法,風格沉雄拙樸。 [1] 
中文名
仿高房山雲山圖
畫作類型
設色畫
創作年代
清代
文物原屬
民間收藏
現收藏地
上海博物館
作    者
王原祁
規    格
縱113.6釐米,橫54.4釐米
材    質
紙本
幅    式
立軸

仿高房山雲山圖畫作內容

《仿高房山雲山圖》 《仿高房山雲山圖》
近處坡石高樹,阜柳交蔭,小橋邊,雨後溪水潺潺;遠處峯巒高聳,叢樹幽深,白雲飄忽。
畫面描繪江南春天雨後的山村景色。畫面可分遠景、中景、近景三段式。遠景,即畫幅上端,峯巒亙連,主峯高聳,叢樹幽深,白雲飄忽,白雲蒼松,一片迷茫。中景,平遠開闊,右側幽篁村落,左側一泓溪水蜿蜒而下,其間又滯積為半湖碧水,溪山映帶,山光水色連為一體。近景,為坡岸高樹,阜柳交蔭。樹木參差,樹木幹高葉茂,一片濃郁葱葱,有板橋茅亭座落其間,小橋邊雨後溪水潺潺。 [2] 
此圖左上方作者自題識:“此圖仿高尚書雲山,餘丙子春雨窗所作,是日諸友俱集寓齋,聯吟手談,爭欲得之,不意歸於漠,幾年來往南北,遂致度閣,餘亦不復記憶,今辛巳九秋謨,又將南歸,出此請題,餘再加點染並識歲月雲。麓台”。 [2] 
鈐“麓台”“石師道人”“御書畫圖留與人看”,押角“蒼潤”、“得失寸心知”。鑑藏印有“秦逸芬心賞真跡印”“虛齋審定”。 [2] 

仿高房山雲山圖創作背景

據王原祁自題識中可知,此畫原為丙子(1696)間王原祁與諸友雅集聯吟時所作,其時無款,為漠兒所得。五年後的仲秋,漠兒拿出此畫請王原祁題款,經王原祁再加點染並補款識志歲月,遂成此圖。王氏在款識中明確註明“此圖仿高尚書雲山”。“高尚書”即元代畫家高克恭,高氏工墨竹,尤擅山水,其風格有筆墨蒼潤、氣韻流暢的特點。此圖雲山取法元人高克恭法。整幅畫的佈局十分接近高克恭所畫的雲山煙樹。 [2] 
此圖作於“丙子”(1696),作者時年55歲。“辛巳”(1701)補題長跋,並再加點染,時年60歲。 [2] 

仿高房山雲山圖藝術鑑賞

《仿高房山雲山圖》局部
《仿高房山雲山圖》局部(2張)
此畫經營位置頗具匠心,即平易親切,又跌宕有致,融匯南北於一爐。畫法上,遠處山峯,以橫點加淡,青綠設色畫出半明半暗效果。近、中景的坡樹、村舍,從結體到筆墨,全出自黃公望畫法,尤其是披麻皴法,豪邁遒逸,渾厚凝重,最下端的地坡的畫法,用筆粗重,焦墨點簇而略見勾皴,富有厚重的感覺。設赭色,也見陰陽向背的效果。縱觀此畫,雖以小石積成大山,卻能做到氣魄宏大,不見瑣碎,真所謂“筆下金剛杵”,這與畫家長期以來追摹臨仿宋、元技法所下的功力是分不開的。足見大手筆之不凡。 [2] 

仿高房山雲山圖歷史傳承

此圖曾經清秦祖永收藏,後經近人龐元濟收藏,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2] 

仿高房山雲山圖作者簡介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台、石師道人,江蘇太倉人,王時敏孫,清代畫家。康熙九年(1670)進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稱王司農。王原祁以畫供奉內廷,康熙四十四年(1705)奉旨與孫嶽頒、宋駿業等編《佩文齋書畫譜》,五十六年(1717)主持繪《萬壽盛典圖》為康熙帝祝壽。王原祁的山水畫最為有名,他繼承家法,學“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宗。他認為好畫應別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傳世作品有《仿高房山雲山圖》《仿黃公望山水圖》《夏山圖》《清溪繞屋圖》《西嶺雲霞圖》等。 [3] 
參考資料
  • 1.    國家文物局主編.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書畫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01月第1版:391
  • 2.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下冊),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2046頁
  • 3.    白羽編著,水墨江山 中國山水畫欣賞[M],新世界出版社,2015.04,第2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