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仿山

鎖定
仿山,系周代諸侯國曹國曆代國君墓地,因其突兀如山,故稱仿山。在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西北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定陶縣誌》載:“仿山在縣西北十二里,層阜隆然,古曹國葬地,積壤之高,彷彿如山,自曹叔振鐸至伯陽二十五代並祠焉”。
曹國曆代國君為顯示其經濟實力和政治權勢,將其墓地不斷地封土加高加大,逐漸形成了“崇三十丈,延環百里”的高阜。仿山由東、西兩山組成。東山是曹國首位國君曹叔振鐸至末代國君伯陽的墓地,西山是曹叔振鐸的次子卞和(卞城王)及其後代的墓地。兩山佔地面積3.82公頃,兩山之間有一寬50米的峽谷,俗稱阿谷,在定陶有“阿谷停雲”的美麗傳説。仿山東側是仿山湖。
中文名
仿山
地理位置
山東菏澤 [1]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9:00-16:30
景點級別
國家AAA級
門票價格
20元
著名景點
曹國王陵
仿山温泉

仿山景區概述

仿山,自隋開始建廟立碑,逐漸形成了規模宏大的仿山廟羣,至抗日戰爭前,仿山共有建築48座,尤以大王殿、玉皇閣、泰山廟和百神殿最為突出,成為了魯西南一帶著名的瀏覽勝地,每年農曆三月的仿山古廟會,吸引方圓幾百裏成千上萬人來此瀏覽貿易。
仿山廟宇由於年久失修,加之戰爭的破壞,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廟宇被毀壞殆盡,參天大樹被砍伐一空。1988年,一部分善男信女四方化緣籌資,開始對古建築進行修復。1995年,定陶縣政府投資800萬元,興建了10餘座廟宇殿閣,開挖和建設了仿山湖、仿山公園等旅遊景點。

仿山地理位置

仿山 仿山
仿山,菏澤市定陶區城北六公里,西臨菏商公路,東連京九鐵路,北依曹州牡丹園,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曹國二十五帝的墓葬地。因在平地積土隆起,彷彿如山,故稱仿山。宋朝在山巔建有曹伯祠。從明朝起,繼續修律廟宇、鐘鼓樓、戲樓等二十餘處。東西兩山上下又遍種松柏等樹,因此這裏山崗嵯峨,古木參天,廟貌雄偉,豐碑林立,為魯西南一帶的遊覽勝地。每逢大雪初霽,遠望山上,煙霧縹緲,恍如蓬壺仙境;樓台殿閣,渾如玉砌銀妝;蒼松翠柏,披滿皚皚白雪,顏色更加鮮豔。待紅霞萬丈,旭日東昇,這時的仿山,更是“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了。
據載,秦漢開始建祠,唐宋陸續建廟,連續40餘座,至晚清時尚在,原山勢陡峭,蒼松翠柏遮天蓋地,樓台殿閣隱於其間,方圓800餘畝,南有仿山河,東有仿山湖,景色宜人,後來由於歷史等眾多原因,常年失修,廟宇傾廢。80年代末,來自附近幾省的信眾,在家居仿山附近的朱慎明老人帶領下,又集結仿山,化緣募捐,先後修復了百神殿、玉皇閣、大王廟、泰山廟、祖師廟等,佔地58畝,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95年被縣列為仿山旅遊開發區,97年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和政策通過治理整頓,仿山廟宇正式被省政府批准為道教活動場所。

仿山傳説故事

仿山阿谷停雲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仿山,既稱山,又聞名于山東、河北、河南、江蘇、安徽等省,必然有神仙顯靈於此。在周邊地市的民間,確實有一些神蹟流傳,下面介紹在魯西南流傳的故事。
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孔子周遊列國時自衞過曹適宋,途經曹陵仿山,在此留下了“阿谷停雲”的美麗傳説。
西周故國 西周故國
孔子居衞時,受到衞靈公夫人南子的羞辱,心情鬱悶。南子,宋國美女,衞靈公夫人,行為淫亂,名聲不好。她和一位叫宋朝的男子有私情,衞靈公年老昏庸,為了穩住南子夫人,乾脆把她的舊情人也接到衞國。南子實際上操縱着衞國的大權,“欲與寡君(衞靈公)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南子)”(《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為了推行自己的學説,不得已會見了南子。弟子子路認為孔子會見南子有悖於禮,很不高興,孔子發誓説,假如我做了什麼不正當的事,上天會厭棄我!衞靈公與夫人南子出遊,與宦官雍渠坐在同一輛車上,卻讓孔子坐在後面的車上一路陪行,招搖過市。孔子對衞靈公嗤之以鼻,“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論語?衞靈公》)孔子受到侮辱,憤然離開了衞國。
孔子一路情緒低落來到曹國,路經曹陵仿山,便在山谷樹林下休息。山谷中樹木葱蘢,微風習習,清泉汩汩,溪水潺潺,置身谷中,頓覺心曠神怡,鬱悶煩惱即刻煙消雲散。在山谷深處,孔子發現一村姑正在溪流邊浣紗。剛剛經受南子之辱,老夫子對“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論語?陽貨》)更是堅信不移。為了印證自己的觀點,孔子命弟子子貢與村姑搭訕,從言談舉止上觀察女子的德行。通過試探發現,雖是一鄉野村姑,但舉止穩重,懂禮儀,知操守。孔子認為村姑是個素有教養、通情達理、品行高潔的人,與南子形成鮮明的對照,甚為感慨與欣慰,隨口吟曰:“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這是《詩經?周南?漢廣》裏的句詩,意思是説:南方有高大的樹木,不可在下面休息;漢水上有品德高尚的淑女,不可隨意去追求。恰在這時,山谷上空飄來一朵白雲,孔子觸景生情,嘆曰:“阿谷停雲也。”
“阿谷停雲”的故事在定陶一帶廣為流傳,百姓把仿山阿谷視為聖人蒞臨的“聖蹟”。清代名士張彥士《阿谷停雲》詩讚:“菏水風清罷杵時,晴嵐靉靆鎖山眉。只今惟有浣紗石,猶帶尼山化雨澌。”

仿山現代傳説

古人云:山不不是説: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你昨天去仿山見到的不是破舊的小廟,肯定是神仙演化的大寺院,那裏就等於是天堂,你在那裏吃了一頓飯的功夫,人間已經過去五十多年了。
劉清明,大清末年生人,定陶劉屯村人,自幼務農,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善良的農民。三十歲那年,軍閥到村裏抓壯丁,他不願當兵就逃跑了。劉清明來到仿山,想找一處寺廟休息一下,這時,他忽然看到一座大的寺院,大門上方刻着五個大字:仿山靈聖寺。幾年沒來過這裏了,不知是哪家善人捐建了這座廟宇。劉清明輕輕的叩了三聲院門,一個小和尚開門問道:“施主,何事?”劉清明合十答道:“小民走累了,想借貴處休息一下,打擾了!”小和尚領着劉清明去見方丈。
寺院內一派光明、鮮豔、絢麗的景象。天空高遠、碧藍、透明,草坪油綠閃光,松柏葱翠欲滴,風鈴響叮噹,香煙繚繞飛。樓台殿閣,五色繽紛,錯落有致。善男信女,古代裝束,往來喜樂,悠然自得。劉清明一路走來,目不暇接,多次留連卻步。
方丈早已知道了劉清明的到來,在客房熱情的接待了他,雖是素菜,可味道極其鮮美。飯後方丈説:“我們雖近在咫尺,卻未往來,這次惠顧也是緣分,我送你一本古書,能為人預測前途命運、吉凶禍福,這樣你就可以養家餬口了,但不可隨便泄露天機,干擾人間秩序。”劉清明接過寶書,喜出望外,忘了避難的事了,即刻辭別方丈,要返回劉屯去了。
劉清明出了寺院大門,想回頭和小和尚道別,不禁大吃一驚,寺院已無影無蹤,眼前一片荒野,遠處尚有幾間破廟。好像做了一場夢,摸摸書又在衣兜裏,他糊里糊塗的往家趕路。小路變寬了,村莊變大了,房屋變新了,劉清明找不到去劉屯的老路了。沿途問了許多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劉屯,但已是面目全非,土坯房不見了,大街兩旁多是紅磚瓦房、青磚小樓。劉清明走遍全村,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家和家人了,整個村子裏大人、小孩,全都不認識,他覺得是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
總算見到了一位大約八十多歲的老人,坐在門前石板上養神。劉清明湊到跟前説:“老人家,你好!這村上有個叫劉清明的嗎?”老人眯着眼,打量着面前的年輕人,慢慢的説:“你怎麼知道他?除了我,這村裏知道他的可不多了,我倆自小就在一起玩,永遠也忘不了。他兒子已經不在世了,他孫子在深圳打工,孫子從沒見過爺爺的面,未必知道爺爺的名諱。五十幾年前,清明就離家出走了,一直杳無音信,要是活着的話也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劉清明聽了老人的話,心中更是增加了疑團,他接着説:“你老仔細看看我,象不象當年的劉清明?”老人從頭到腳,打量了一遍:“好像有點像,記不清了,大半輩子以前的人了,哪能記的清。生活在同一個村,名字不會忘,可模樣卻記不準了。”劉清明直截了當的説:“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一直好像在夢中一樣,你老見多識廣,給我説道一下。我就是本村的劉清明,昨天為躲避抓壯丁,跑到仿山裏去了,在那裏吃了一頓飯,回來一切都變了,認不得咱這個村了,全村男女老少都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們,這是怎麼回事呢?”老人聽了直撓頭,想了半天,一拍大腿:“明白了,明白了,原來老輩的傳説都是真的。不是説: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你昨天去仿山見到的不是破舊的小廟,肯定是神仙演化的大寺院,那裏就等於是天堂,你在那裏吃了一頓飯的功夫,人間已經過去五十多年了,你想想是這樣不?”老人的話使劉清明頓開茅塞,他恍然大悟的説:“你老説的對,我當時一離開寺門,寺院便無影無蹤了。這也是我前世積的德,使我有緣親眼見到大神仙,神仙還送我一本書哪!”説着劉清明掏出一本線裝黃皮書,老人看了一眼,説道:“照這麼説你這可是天書,無價之寶啊,有了它你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宇宙乾坤盡在胸中,你雲遊天下不會難了,我見了你也會多活幾年,你還這麼年輕,前途無量,祝你好運!”
從此,劉清明離開了家鄉,真的雲遊四方去了。山東及周邊省市傳説有一位劉先生,算卦、看風水很準,指的就是他。他紅光滿面、精神抖擻,完全不像一個百歲老人,倒像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據説前幾年他已經入大道得正法了,在一個鄉下定居實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