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任鋭

(辛亥革命老人)

鎖定
任鋭(1891年―1949年4月11日),原名緯坤,河南新蔡人。畢業於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早年與李大釗拜於白雅雨門下。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反對清政府的活動。1913年與孫炳文結婚。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與黨組織失去聯繫。1936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2月到延安,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和馬列學院學習。1939年派到四川璧山第五兒童保育院工作,後在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圖書館工作。同年冬回到延安,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監印。1949年4月11日在天津逝世。 [1] 
(概述圖來源: [4] 
中文名
任鋭
別    名
任緯坤 [1]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1年 [1] 
逝世日期
1949年4月11日 [1] 
出生地
河南省新蔡縣
性    別

任鋭人物生平

任鋭,1891年出生於河南新蔡,16歲入河南女子師範讀書,3年後轉北京女子師範學習。1911年加入同盟會,往來京津之間,運輸炸彈,參加了攻打天津署衙門的戰鬥。她經常裝扮成達官顯貴的“閨秀”,帶着外表華麗、內裝炸彈的箱子,昂然坐上黃包車,來往於大街小巷。
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清帝遜位。任鋭退出同盟會返校讀書。當時,校長關鼎昌以任鋭曾參加革命,喪失了婦女“道德”,表示輕視。同時,因他的昏庸使整個學校陷於不良狀態。任鋭為了自己和同學們的前途,聯合其他同學向教育部控告吳鼎昌。教育部與吳鼎昌臭味相投,仇視革命,以“學生囂張之風不可長”的罪名,將任鋭等7名學生開除出校。教育部的決定,引起輿論界的憤慨,各報紛紛揭露吳鼎昌的罪惡。在這種情況下,吳鼎昌被迫辭職。學校恢復了任鋭的學籍,但由於經濟困難,她無力再進校讀書了。
1913年春,任鋭與孫炳文結婚。當時形勢緊張,袁世凱到處捕殺革命黨人。為了躲避反動當局的迫害,他們回到了孫炳文的家鄉——四川省南溪縣。
1916年,在反對袁世凱的鬥爭中,孫炳文與朱德結成莫逆之交。
1922年9月,朱德、孫炳文結伴出國留學。任鋭堅決支持丈夫出國,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她在北京,一面撫養子女、一面繼續學習。1922年11月,孫炳文和朱德在柏林經周恩來介紹同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9月,孫炳文回國。經孫炳文介紹任鋭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6年3月18日,任鋭參加了北平青年抗議北洋軍伐段祺瑞賣國行徑的示威遊行,在和反動軍警搏鬥時受傷。同年6月,北伐開始,孫炳文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後方留守處主任。任鋭也到了廣州,任孫炳文的秘書。
1927年春,正當北伐軍節節勝利時,蔣介石公開叛變革命,瘋狂屠殺共產黨人。4月中旬,孫炳文在上海遇難。任鋭強忍悲痛,逃到武漢,揮淚寫文,痛斥蔣介石的罪行。她親自將文章印成傳單,到街頭散發。
大革命失敗後,任鋭和中共失掉了聯繫,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她回到南溪縣,劣紳忌恨她,告她搞暴動,要逮捕她。為了撫孤成人,她帶着子女至安徽,任浮山中學圖書館主任。不久,有人以安排“共黨家屬”攻擊董事長,任鋭被迫去上海。她在上海貧病交加,幾陷絕境。1930年,由鄧演達資助,先在上海辦起了明清小學,後在北京辦起了北辰中學。
1934年,重返上海找到黨組織。次年春任黨組織的“外圍交通”。後因負責人被捕叛變,任鋭又與黨組織失掉了聯繫。
1936年返回新蔡任教,屢受國民黨縣黨部的迫害。
抗日戰爭開始後,任鋭在鄭州組織婦女救護隊。後加入鄭州各界抗敵後援會,任慰勞隊長。年底,考入山西民大學習,始與朱德取得聯繫。1938年2月,經朱德介紹到延安。到延安以後,任鋭和女兒孫維世同在抗日軍政大學和馬列主義學院學習。由於任鋭年齡大,同學們親切地稱她為“媽媽同志”。毛主席在給她的信中也以“媽媽同志”相稱。
1939年9月,任鋭被分配到壁山兒童保育院工作。是年冬,又調重慶辦事處搞圖書館工作。
1941年初,因形勢緊張,組織上為了她的安全,又把她調回延安,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監印。
1943年,在大生產運動中,任鋭和青年們一齊開荒種地,餵豬紡線,組織上照顧她年老體弱,每月發給她生活補貼,她用這些錢買來白糖和雞蛋,分給有吃奶孩子的母親和身體不好的同志。她自己的生活艱苦樸素,衣服補了又補,把發給她的新衣服送給前線的同志。
1945年秋,任鋭的三兒子孫名世由前線歸來探望老母,組織上打算把名世留下來照顧她,她又毅然把兒子送回前線。
1949年4月11日,任鋭在天津病逝,安葬於北京香山公墓。墓碑上雋刻着周恩來的親筆題詞:“任鋭同志之墓。” [2] 

任鋭主要事蹟

任鋭參與辛亥革命

任鋭15歲考入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在北京女師學習期間,正值孫中山倡導發起的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任鋭積極擁護同盟會的政治主張,喜歡閲讀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及其它進步刊物,深受其影響。1911年,任鋭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京津支部(簡稱京津同盟會)。在同盟會的活動中,結識了北京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的學生孫炳文等,深受他的進步思想的影響。不久,任芝銘從奉天昌圖入關天津,適逢彭家珍、黃復生、孫炳文等人組織革命黨人暗殺團,遂命任鋭加入。她在這一活動中,擔任保藏和運輸炸藥的任務。為了防止敵人的搜查,她經常扮裝成豪門閨秀,攜帶着裝有炸藥的皮箱來往於京津間,並參加了攻擊天津督署門衞和刺殺楊一德的活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但是,沒有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慘遭鎮壓,孫炳文等人組織的革命黨人暗殺團相繼敗露。任鋭回校學習,因參加了革命活動,遭到校長吳鼎昌的迫害。為申張正義,倡導新思想,抨擊舊禮教,她聯合進步同學與校長吳鼎昌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並向教育部控告校長迫害學生的罪行。教育部不僅不支持學生的革命行動,反以“囂張之風不可長”為由,指令學校開除了任鋭等7名學生。一時引起社會公憤,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吳鼎昌被迫下台。
1912年夏,孫炳文擔任《民國日報》總編輯,任鋭等3位女同志應邀擔任婦女版的編輯工作,積極宣傳婦女解放,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強調婦女在改革社會中的作用,在當時的反封建鬥爭中產生了積極影響。
1913年春,經鄒吉庵介紹,任鋭和孫炳文在北京敍館結婚。不久,“鐵血團”暗殺袁世凱敗露,孫炳文是緝捕的對象之一。為避開反動勢力的追捕,在同學胡金祖的資助下,任鋭夫婦離京返回孫炳文的家鄉四川南溪。 [3] 

任鋭“三·一八”慘案

1926年3月12日,日本帝國主義以軍艦兩艘進駐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守軍,國民軍奮起還擊。日本帝國主義便以此為藉口,聯合英、美、法等國於3月l 3日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最後通諜,無理要求國民軍停止津沽之間的軍事行動,撤銷防務,帝國主義的強盜行為激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3月18日,北京各界人士在天安門前集會,聲討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和段祺瑞政府的賣國罪行。當時,在北京大學當旁聽生的任鋭,懷着身孕參加集會和遊行。當愛國羣眾結隊遊行示威,到段祺瑞政府門前請願時,段祺瑞政府下令衞隊向徒手請願的羣眾開槍射擊,並用大刀鐵棍砍殺追打革命羣眾,劉和珍等47名愛國羣眾當場犧牲,150多人受傷,製造了“三·一八”慘案。任鋭在這場與荷槍實彈的敵人搏鬥中,被手持鐵棍的衞隊打倒,腹部受重傷,血染北京街頭,仍然堅持鬥爭,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為祖國尊嚴不怕流血犧牲的錚錚鐵骨。 “三·一八”慘案後,孫炳文去北京接任鋭及子女寧世、維世、名世到廣州。為了北伐戰爭的勝利,任鋭盡力協助孫炳文工作。 [3] 

任鋭“媽媽同志”

任鋭在山西臨汾民大學習時,於1938年2月,收到了在山西抗日前線戎馬倥傯的朱總司令來函,介紹任鋭到延安抗大學習。是年秋,她的六妹任均也由父親任芝銘親自送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學習,閤家抗日戰士歡聚一堂。
任鋭到達延安時,女兒維世已在那裏學習。母女同窗,分硯裁詩,一時傳為佳話。在學員中,任鋭的年齡最大,有較深的閲歷和豐富的鬥爭經驗,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嚴格的要求自己,起模範帶頭作用,她語重心長地説: “過去那有這樣好的條件呀!看一本馬列主義的書要克服多少困難,一不小心被發現就要坐牢。現在黨給了這樣好的條件,可要認真學習啊!”任鋭在學習中,聯繫自己的親身體會,生動地在小組會上發言,很受大家歡迎。因為她是革命隊伍裏一位老同志,大家都很尊敬她。所以維世喊媽媽,其他學員也都親切地喊“媽媽同志”。延水河濱,寶塔山下,人人都知道有個年齡雖大,鬥志彌堅的“媽媽同志”。連毛主席在給任鋭的信中也以“媽媽同志”相稱。周恩來副主席,在贈給任鋭的一張鄧穎超的照片後面寫着: “代送給任鋭同志媽媽。”
1938年5月,任鋭在延安抗大學習期間,經李士揚、呂英(均是抗大指導員)介紹,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任鋭從馬列學院畢業後,組織分配她到四川壁山第五兒童保育院工作。那裏有500多個孩子,都是從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下搶救出來的。任鋭懷着深厚的階級感情,視孤兒們如親生兒女,從學習到生活無不關懷備至,孤兒們被分成若干中隊,其中有病的孩子編在一起,任鋭特別關心病隊中的孩子,她親自照顧他們大小便,送水給他們服藥。為浸孩子們儘快恢復健康,他用自己的生活津貼費買來白糖等營養品分給孩子們。她經常給孩子們講革命故事,講抗日救國道理,講日本侵略者慘無人道的罪行,讓孩子們牢記階級仇、民族恨,讓革命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紮根,後來這些孤兒中有不少人走向革命道路。 [3] 

任鋭歷史評價

任鋭同志的—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她在腥風血雨的逆境中,不改忠貞之志,生死存亡關頭,不失報國之心,表現了一位女革命家的高尚情操。 [3] 
1950年4月11日, 《人民日報》在紀念任鋭逝世週年特刊上, 刊登了中共創始人之一董必武老人寫的《為紀念任鋭同志逝世週年作》三首詩:“五十年來變故多, 人生甘苦味如何? 夫死毒謀兒戰歿, 身逢勝利染沉痾。革命原非為個人,支持羣眾得翻身。即今此事初如願,況復芝蘭秀有春。革命兒童愛不賒,羣呼孫母老媽媽。慈祥愷悌流風遠,春日墳前共獻花。” [4] 
參考資料
  • 1.    朱德思想生平研究會編.朱德大辭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562
  • 2.    邵文傑,河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河南省志 第60卷 人物誌 傳記上.河南人民出版社:167—169.
  • 3.    侯志英主編.河南黨史人物傳 第3卷.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236—243
  • 4.    民國時期革命家庭--【任鋭】(女革命家, “媽媽同志”)  .宜賓市南溪區門户網.2016-06-14[引用日期202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