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任進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安全評價研究中心主任)

鎖定
任進,女,1958年4月11日出生,漢族,2002年9月加入致公黨,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6] 
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安全評價研究中心主任。
2021年4月23日,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3] 
中文名
任進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4] 
出生日期
1958年4月11日
畢業院校
中國醫科大學(學士·、碩士)
北海道大學(博士)
政治面貌
致公黨黨員

任進人物經歷

任進教育經歷

1977-02--1982-07 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 醫學學士學位
1982-09--1985-07 中國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病理學碩士學位
1986-10--1991-03 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系癌研究所 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5] 

任進工作經歷

1985.08-1986.09 中國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任助教
1992.10-1994.03 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化學環境部,任研究員
1994.04-1996.03 日本國千葉縣癌中心病理研究部,任研究員
1996.04-2001.03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事業團,戰略的基礎研究推進事業“腦研究Project研究員 (在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系,神經病理研究室)
2001.04-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任中心主任,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 

任進社會任職

2003年/2008年/2012年/2017年連續四屆當選為上海市人大代表 [1] 
2011年/2012年連續當選為上海市人大教科文衞專委會委員
2005年/2010年/2015年連續三屆當選為上海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常委
2005年/2012年當選為致公黨上海市市委委員、科技支部副主委 [2] 

任進學術任職

國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責任專家組成員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專家
國家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新藥審評專家
國家NMPA的GLP實驗室檢查專家
中國藥學會 常務理事、藥物毒性病理學專委會 主任委員
中國毒理學會/上海市環境誘變劑學會/上海市藥理學會/《中國藥理學報》 理事
日本《毒性病理學雜誌》 特約海外編委
《中國新藥與臨牀雜誌》 特約編委
《衞生毒理學雜誌》/ 《中國新藥雜誌》/《中國藥學雜誌》/《藥物不良反應》編委 [2] 

任進參與會議

(1)傳統中藥雷公藤衍生物引發的生殖毒性及分子機制研究 首屆中國藥學會毒性病理專委會學術研討會 2015-11-13
(2)靶向藥物安全評價的關注點——毒性病理學角度的詮釋 2015年(第五屆)藥物毒理學年會 2015-07-01
(3)ADC抗體藥物:生物分析和安全性評價的 “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抗體-藥物偶聯(ADC)藥物專題討論會 2015-06-26
(4)藥物誘發的毒性病理學改變:案例分析 2015 年第四屆毒性病理學研討會 2015-04-21
(5)The Virtue of Translational Toxicology in Drug Discovery: Selecting the Right Cinical Candidate While Reducing Risk 2014-04-12
(6)國際毒性病理學研究的新趨勢新要求 2013年中國藥物毒理學年會暨藥物非臨牀安全性評價研究論壇 2013-07-17
(7)國際藥物毒理學研究的關注點及新藥潛在的肝腎毒性評價體系的建立應用 2012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藥師周大會 2012-11-21
(8)藥物誘發腎臟毒性病理學研究的特點和探討 第二屆中國藥物毒理學年會(2012) 2012-10-24
(9)符合GLP規範的毒性病理學研究體系 藥物非臨牀安全性研究培訓班 2012-07-14
(10)國際 GLP 認證檢查的幾個關注點 藥物非臨牀研究質量管理規範(國際)研討會 2012-07-03
(11)藥物安全評價面臨的趨勢和挑戰——毒性病理學的應用 首屆中國藥物毒理學年會(2011年)暨國際藥物非臨牀安全性評價研究論壇 2011-10-23
(12)Globalization o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任進 2011-03-10
(13)中國毒理學會召開的藥物毒理學新技術方法研討會 新技術方法、新模型在毒性病理學中的應用 2010-04-27
(14)毒性病理學在GLP檢查中的關注點 SFDA“2009年第一期GLP檢查員研討班” 2009-12-04
(15)毒性病理學在藥物安評中的重要作用 全國藥物安全性評價專題負責人(SD)第二期高級培訓班 2009-11-04
(16)毒性病理研究在藥物安評中的作用 SFDA“2009化學原料藥及其製劑非臨牀安全評價與GLP要求培訓班” 2009-08-14
(17)毒性病理研究進展 新藥評價前沿培訓班 2009-07-19
(18)GLP實驗室的規範管理和實施運行 中英GLP學術研討會 任進 2008-03-26 [5] 

任進研究方向

1. 用於新藥IND註冊的符合中國NMPA/美國FDA/歐盟OECD等多國GLP要求的藥物非臨牀安全性評價研究(化藥、中藥、生物藥和細胞療法)
2. 新藥的早期藥效/藥代/毒性篩選,以提高新藥研發的成功率、降低風險
3. 生物藥(單抗、ADC抗體、核酸類藥物等)和細胞療法的特殊關鍵技術評價、分析和研究
4. 針對藥物的重要靶器官肝臟、腎臟、心臟等分子毒性機制研究,以及新技術/新方法/新模型的探索
5. 非編碼RNA在生理和多種疾病中的分子機制和應用研究 [2] 

任進主要成就

1.創建符合國際GLP規範的藥物非臨牀安評中心,率先獲得美國FDA/英國MHRA/歐盟OECD GLP資格認證,使我國藥物安評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帶領團隊經過十餘年努力,建成了符合國際GLP規範的藥物安評平台,率先實現藥物安評平台與國際接軌,以無任何GLP偏離的結果,獲得美國FDA/英國MHRA/瑞典/比利時藥監權威機構的GLP檢查和認證資格,成為我國獲得國際GLP認證最多的安評平台。已列入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平台建設取得的標誌性成果。高質量完成了多項新藥安評項目:建立了百餘種早期毒性篩選方法與模型。完成了國內外320餘種、1500餘藥次的新藥安評項目,申報或進入美國FDA/英國/歐盟OECD等國外臨牀試驗50餘項,我國創新藥物近100項並獲得新藥證書或臨牀批件。如我國抗腫瘤明星新藥安羅替尼、吡咯替尼、阿帕替尼、抗高血壓新藥阿利沙坦酯等已成功上市,上市後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了藥物安評與國際接軌、安評數據與國際互認重大目標,已成為國家十二五“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平台建設取得的標誌性成果,國家科技部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並在10多家主流新聞媒體宣傳推廣。
2.分子毒理學機制研究成果顯著獲國際同行高度評價:毒性機制是藥物安評的重要基礎。
針對傳統中藥活性成分,通過迥然不同的靶器官與作用機制,應用特異性分子、細胞和轉基因動物創新體系,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多個常用中藥的肝臟、腎臟、生殖毒性作用新機制,如對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馬兜鈴酸(AA)腎病和肝癌相關性的毒性機制進行了創新研究,應用ICH認可的大鼠中期致肝癌模型,首次揭示了AA與肝癌發生的相關性是誘發因子、非直接致肝癌因子,驗證了DNA加合物形成和特異性基因突變是AA毒性的重要生物標誌物;應用肝臟P450還原酶特異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首次闡明肝臟P450酶氧化代謝和腎臟NQO1酶還原代謝可調控AA腎臟毒性作用。國際權威雜誌“Kidney International”主編邀請權威專家撰寫專題評論:該研究解決了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對中藥雷公藤限制性毒性進行了創新研究,首次證明雷公藤衍生物的毒性與肝臟P450酶的調控密切相關;揭示了TAK1 Ser412位點的去磷酸化是其引發特異性睾丸損傷的重要毒性分子機制;完成了創新藥雷藤舒全套安評試驗獲批臨牀。還揭示了大黃素誘導DNA雙鏈斷裂的分子機制被選為毒理學雜誌的封面文章。
3. 非編碼RNA研究領域取得多項新成果
創建了基於非編碼RNA全新分子機制為基礎的早期發現和成藥性研究體系,創新性提出小RNA在轉錄後和轉錄水平同時抑制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改變了單一經典調控的概念,闡明瞭小RNA精細調控基因表達的物質基礎和四種雙重調控的新模式,即同時調控靶基因mRNA翻譯和啓動子轉錄、轉錄因子表達和上游信號通路活性(綜述文章)。
(1)Oncogene:miR-629-5p通過增強腫瘤細胞侵襲和內皮細胞滲透的雙重作用促進肺腺癌的浸潤。本研究採用一系列分子生物學最新技術方法,包括TCGA數據庫的篩選、體外/體內功能考察、蛋白質譜分析和分子機制探究,以及臨牀樣本的驗證,首次發現miR-629-5p能夠通過抑制肺腺癌細胞中PPWD1的表達、同時抑制血管內皮細胞中CELSR1的表達而發揮更顯著的促進肺腺癌浸潤的雙重作用分子機制。這一研究成果為闡明肺腺癌浸潤轉移機制提供了新依據、新思路,同時為肺腺癌的治療提供了新靶點、新策略。
(2)CDD: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Nuclear miR-30b-5p suppresses TFEB-mediated lysosomal biogenesis and autophagy。本研究通過RNA-seq、蛋白質譜分析、CRISPR/Cas9敲除等一系列最新分子生物學技術方法的分子機制探索,以及體內外功能驗證,發現miR-30b-5p能夠在細胞核中通過與自噬溶酶體相關基因啓動子區的CLEAR元件相結合,佔據了調控溶酶體生成及自噬過程的關鍵轉錄因子TFEB的結合位點而抑制TFEB的轉錄活性,進而抑制溶酶體的生成以及自噬。本研究創新性地證明了成熟形式的miRNA可以進入細胞核來發揮非經典基因轉錄調控作用,揭示了其在細胞核中與順式作用元件和轉錄因子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全新分子機制,闡明瞭miRNA在溶酶體自噬過程中發揮的重要調控作用,為非編碼RNA對基因非經典的轉錄抑制調控提供了新的分子機制,同時這些發現也為治療自噬異常相關疾病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
(3)Journal of HEPATOL:揭示新的糖脂代謝調控miRNA—miR-552-3p在細胞核內調控FXR和LXR轉錄活性從而調節肝臟糖脂代謝功能異常。本研究通過RNA-seq、質譜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發現了miR-552-3p可以在細胞核內發揮調控肝X受體(LXR)和法尼醇X受體(FXR)下游基因的新的生物學功能,並在多種動物模型中驗證了這個miRNA對肝內糖脂代謝異常的改善作用。再通過體外FRET、ChIP、pull down、EMSA等分子生物學技術發現miR-552-3p序列中特有的與NR1家族響應元件類似的鹼基排列可與LXR響應元件(LXRE)中DR4序列的反義鏈結合,以及與FXR響應元件(FXRE)中IR1序列的正義鏈和反義鏈結合,從而影響它們的轉錄活性及下游糖脂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這一作用機制也再次在人的肝原代細胞上得到印證。進一步,應用人的臨牀樣本首次發現了miR-552-3p與NAFLD病人肝脂蓄積程度和肝損傷的相關性。該研究不僅首次提出了miR-552-3p對肝內糖脂代謝的調控作用,具有改善糖脂代謝紊亂的生物學功能,再次證明了本實驗室首次提出的miRNA、轉錄因子和順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的新的分子機制,也為miR-552-3p發展為NAFLD無創診斷的生物標誌物及基於該miRNA進行糖脂代謝病的藥物開發提供了可能性。這些新發現為進一步研究細胞核內miRNA調控下游基因表達提供了新機制,為miRNA參與體內糖脂代謝提供了新依據,為糖脂代謝失調性疾病的藥物研發提供了新方向。
共發表論文百餘篇,他引一千餘次次,影響因子>350。申請專利13項、授權5項。培養了二十多名碩博研究生。 [2] 

任進科研項目

( 1 ) 藥物安全性評價方法的研究, 主持, 部委級, 2001-01--2003-12
( 2 ) 用於新藥快速致癌性檢測和致癌機制研究的動物模型的建立, 主持, 國家級, 2003-01--2005-12
( 3 ) 新藥臨牀前安全評價GLP標準化研究(子課題), 主持, 國家級, 2004-01--2005-12
( 4 ) 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作為抗肺氣腫藥物的研究, 主持, 省級, 2005-01--2008-12
( 5 ) 中藥藥性理論繼承與創新研究(子課題), 主持, 國家級, 2006-01--2010-12
( 6 ) 藥物安全評價關鍵技術平台的國際化和應用, 主持, 省級, 2008-01--2010-12
( 7 ) 建立符合國際GLP標準的要求,以毒性病理學為優勢的藥物安全評價技術平台, 主持, 國家級, 2008-10--2010-12
( 8 ) 建立符合國際GLP標準的要求,以毒性病理學為優勢的藥物安全評價技術平台, 主持, 國家級, 2012-01--2015-12
( 9 ) 基於人源化動物模型和肝臟生物功能網絡的藥物肝毒性預測關鍵新技術, 參與, 國家級, 2012-01--2015-12
( 10 ) 生物大分子藥物特殊評價關鍵技術研究, 參與, 國家級, 2015-01--2018-12
( 11 ) 針對miRNAs重要靶點的創新藥物研發-MDR1所致腫瘤耐藥, 參與, 國家級, 2015-01--2018-12
( 12 ) 免除血樣中藥物分子干擾的抗藥抗體測定的樣品預處理試劑盒的研究, 主持, 部委級, 2015-09--2017-08
( 13 ) 發現緩解PD運動失調新先導化合物的研究, 主持, 部委級, 2016-01--2017-12 [5] 

任進所獲榮譽

1989.12 日本癌研究基金會IWAZAWARUI癌研究獎
1995.04 日中醫學會“醫學研究助成獎”
2003.03 上海市2001-2002年度“三八紅旗手”稱號(獲榮譽證書)
2003.07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抗擊非典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03.02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04.06 全國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4.07 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
2005.03 獲上海市2003-2004年度“三八紅旗集體”稱號
2005.06 上海市“僑界十傑”
2005.09 國務院僑辦首屆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傑出創業獎”
2005.10 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2006.02 “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崗”榮譽稱號
2008.10 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暨第八屆中國藥師周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9 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0.08 中國僑界(創新成果)貢獻獎(由國務院僑辦審批)
2010.10 2010年上海市領軍人才(由上海市組織部、人事局審批)
2011 第十二屆吳階平-保羅 楊森醫學藥學獎
2013 國際毒性病理學院會士
2013 英國皇家病理學院會士
2013 藥物分子毒理學研究及新藥安全性評價關鍵技術的應用和國際認可二等獎
2013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及唯一獲獎單位)
2014 第八屆上海市巾幗創新獎 一等獎
2014 上海市浦東新區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4 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銀獎
2015 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6 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6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7 上海市浦東新區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8 第三屆中國藥學會-以嶺生物醫藥創新獎
2019 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  [5] 

任進代表論著

任進論文

(1) MicroRNA-1304 suppresses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 growth in vitro by targeting heme oxygenase-1,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17, 通訊作者
(2) Dicer1/miR-29/HMGCR axis contributes to hepatic free cholesterol accumulation in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17, 通訊作者
(3) 1,2:5,6-dianhydrogalactitol inhibits glioma cell growth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by arresting the cell cycle at G2/M phase,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17, 通訊作者
(4) A dual inhibition: microRNA-552 suppresses both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 of cytochrome P450 2E1,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Gene Regulatory Mechanisms, 2016, 通訊作者
(5) miR-145 sensitizes breast cancer to doxorubicin by targeting MRP1, Oncotarget, 2016, 通訊作者
(6) Dephosphorylation of Tak1 at Ser412 greatly contributes to the spermatocytes-specific testis toxicity induced by (5R)-5-hydroxytriptolide in C57BL/6 mice, Toxicology Research, 2016, 通訊作者
(7) The Role of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Bcrp/Abcg2) in Triptolide-induced Testis Toxicity, Toxicology Research, 2015, 通訊作者
(8) Matthew Skinner*. Effects of group housing on ECG assessment in conscious cynomolgus monkeys, 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Methods, 2015, 通訊作者
(9) Hepatic cytochrome P450s play a major role in monocrotaline-induced renal toxicity in mice,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14, 通訊作者
(10) ROS generated by Cyp450, especially Cyp2e1, mediat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duced by tetrandrine in rat hepatocytes,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13, 通訊作者
(11) Role of multiple microRNAs in the sexually dimorphic expression of Cyp2b9 in mouse liver, 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2013, 通訊作者
(12) Tanshinone protects mice from aristolochic acid I-induced kidney injury by induction of CYP1A, Enviromental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13, 通訊作者
(13) Comparison of the mutagenicity of aristolochic acid I and aristolochic acid II in the gpt delta transgenic mouse kidney, Mutation Research, 2012, 通訊作者
(14) Microarray analysis of responsible genes in increased growth rate in the subline of HL60 (HL60RG) cells, MUTATION RESEARCH-FUNDAMENT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UTAGENESIS, 2012, 通訊作者
(15) Assessment of the mutagenic potential of arecoline in gpt delta transgenic mice, Mutation Research, 2012, 通訊作者
(16) Identification of BC005512 as a DNA Damage Responsive Mur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 of GLN Family Involved in Cell Growth Regulation, Plos one, 2012, 通訊作者
(17) 1H NMR-Based Metabolomic Analysis of Triptolide-Induced Toxicity in Liver-Specific 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Knockout Mice, Metabolomics, 2012, 通訊作者
(18) Inactivation of hepatic cytochrome P450s aggravates triptolide-induced toxicity, Toxicology Letters, 2011, 通訊作者
(19) CRITICAL ROLE OF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S 1 AND 3 IN KIDNEY ACCUMULATION AND TOXICITY OF ARISTOLOCHIC ACID I,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2011, 通訊作者
(20) The GLN family of mur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 is responsive to DNA damage and positively regulates cell proliferatio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2011, 通訊作者
(21) Inhibition of renal NQO1 activity by dicoumarol suppresses nitroreduction of aristolochic acid I and attenuates its nephrotoxicity, Toxicological Sciences, 2011, 通訊作者
(22) Emodin triggers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by stabilizing topoisomerase II-DNA cleavage complexes and by inhibiting ATP hydrolysis of topoisomerase II, Toxicological Sciences, 2010, 通訊作者
(23) β-Naphthoflavone protects mice from aristolochic acid-I-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in a CYP 1A dependent mechanism,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 2009, 通訊作者
(2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phenylamine structure and NSAIDs-induced hepatocytes injury, Toxicology Letters, 2009, 通訊作者
(25) Comparative 28-day repeated oral toxicity of Longdan Xieganwan, Akebia trifoliate (Thunb.) koidz, 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 and 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 in mice,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8, 通訊作者
(26) Role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MAP Kinases in the primary rat hepatocytes death induced by toosendanin, Toxicology, 2008, 通訊作者
(27) Hepatic cytochrome P450s metabolize aristolochic acid and reduce its kidney toxicity, Kidney International, 2008, 通訊作者
(28) Baicalin inhibits macrophage activation by lipopolysaccharide and protects mice from endotoxin shock,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2008, 通訊作者
(29) Induction of P450 1A by 3-methylcholanthrene protects mice from aristolochic acid-I-induced acute renal injury,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2008, 通訊作者
(30) Blockage of intermediate-conductance-Ca (2+) -activated K(+) channels inhibits progression of human endometrial cancer, Oncogene, 2007, 通訊作者
(31) Role of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tran sition in huma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death induced by aristolochic acid,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2007, 通訊作者
(32) The cytotoxicity of lingshuiol,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amphidinol 2 on membrane permeabilizing activities, Toxicon, 2007, 通訊作者
(33) Early lung injury contribute to lung fibrosis via AT1 receptor in rats,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07, 通訊作者
(34) Short courses of low dose dexamethasone delay bleomycin-induced lung fibrosis in rats,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6, 通訊作者
(35) Tetrandrine-induced apoptosis in rat primary hepatocytes is initiated from mitochondria: Caspases and Endonuclease G (Endo G) pathway, Toxicology, 2006, 通訊作者
(36) Glycosylation and cell surface expression of Kv1.2 potassium channel are regulated by determinants in the pore region, Neurochemical Research, 2006, 第 3 作者
(37) Establishment of a GLP Compliance Program for Drug Safety Studies at SIMM, Qual Assur Journal, 2005, 第 2 作者
(38) Application of SNP and CGH arrays for chromosome analysis (Abstr), Japanses Environmental Mutagen Society, 2005, 通訊作者
(39) Apoptosis initiatedby carbon AAIrachloride in mitochondria of rat primary cultured hepatocytes,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05, 通訊作者
(40) Altered expression of cytochrome P450 and possible correlation with preneoplastic chang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rat hepatocarcinogenesis,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05, 通訊作者
(41) Effect of Feitai on pulmonary fibrosis in rat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5, 通訊作者

任進著作

( 1 ) 毒性病理學, Toxicologic Pathology,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10, 第 5 作者
( 2 ) 圖解毒性病理學, Arts of Toxicologic Pathology, 雲南科技出版社, 2006-10, 第 3 作者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