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任輔臣

鎖定
任輔臣(1884—1918),中國近代早期無產階級革命者、傑出的華工領袖、中國第一個布爾什維克、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卓越的軍事指揮員、蘇俄紅軍“中國紅鷹團”團長。1884年農曆4月4日出生於遼寧省鐵嶺縣鎮西堡鄉河夾心村,1896年考入銀岡書院學習。1908年正式加入布爾什維克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2000餘名華工遠離祖國,到俄國烏拉爾地區彼爾省的阿拉伯耶夫斯克礦區從事開礦、伐木等艱苦勞動。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在任輔臣的倡導與組織下,全礦區1500餘名華工毅然參加紅軍隊伍,受到蘇維埃政府的熱烈歡迎,組成了“中國團”,編入紅軍第三軍第二九狙擊師,任輔臣被任命為團長。十月革命後,他率領的中國團打了許多漂亮仗,受到蘇維埃政府的嘉獎,被命名為“紅鷹團”,並舉行了隆重的授旗儀式。1918年底,在維雅的一次戰鬥中英勇犧牲。他的國際主義精神得到列寧的稱讚。 [1-2] 
佐卿 [3] 
出生地
遼寧鐵嶺縣鎮西堡鄉河夾心村 [3] 
出生日期
1884年4月4日(農曆) [1] 
逝世日期
1918年11月29日 [3] 
本    名
任輔臣

任輔臣人物生平

任輔臣,1884年農曆四月初四出生於遼寧省鐵嶺縣鎮西堡鄉河夾心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891年,由於家境貧寒,父母無力供他上學,只好把他託靠給孃舅吳秀才,斷斷續續地讀了5年私塾。任輔臣天資聰穎,勤奮好學,1896年考入著名的鐵嶺銀崗書院。
1899年,根據中俄密約,沙俄當局開始修築經過鐵嶺的東清鐵路支線,在銀州城內招收僱員。為了緩解家裏經濟的困難,15歲的任輔臣應招做了一名錄事(即書記員)。兩年屈辱的僱員生涯使他看到了沙俄帝國主義的殘酷統治,清朝地方當局的極度腐敗,窮苦百姓生活的日益艱難,內心逐漸產生了拯救勞苦大眾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責任感。
1901年,任輔臣辭去現有工作,考取了官費奉天警員教練所。在這裏,他發奮學習,刻苦鍛鍊,廣泛涉獵各種知識。
1902年,18歲的任輔臣畢業回到家鄉鐵嶺,在縣警察署當了一名警官。
1904年,任輔臣得到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思想的啓迪,知道這是一個為平民百姓謀利益的政黨,從此開始接觸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在這以後,任輔臣又結識了不少具有進步思想的俄國軍官,在他們的影響下,決心投身革命。
1907年,任輔臣毅然放棄了警官職位,經瓦夏介紹,來到哈爾濱,在東清鐵路護軍司令部主辦的俄國軍官學堂任漢語教官。這時,他參加了市爾什維克秘密領導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哈爾濱工人團”,開始從事革命活動。
1908年,任輔臣秘密加入了布爾什維克,決心力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奮鬥終生。
1911年,在布爾什維克巴庫委員會的指派下,任輔臣通過原警員教練所老同學的推薦,出任黑龍江省警察總署的巡邏隊長,布爾什維克黨給他的任務是掩護被沙俄流放到東西伯利亞地區的“政治犯”,潛渡到黑龍江越境避難。
1912年,沙俄政府發現一個重要的布爾什維克“政治犯”被中國巡邏隊掩護起來,便向宋小濂發出通諜,限中國行政當局在48小時內交出越境人犯,並引渡任輔臣到俄方受審,否則就向黑龍江南岸中國一方開炮。宋小濂無奈將任輔臣逮捕起來,並關進模範監獄死牢。但由於他平時對任輔臣非常器重,加上地下黨組織及任輔臣同學、同事和妻子張含光的全力相助,宋小濂表面下了—-道通緝令,暗中卻把他送到位於中俄邊境的東寧縣,出任水上警察局局長。任輔臣在這裏照常接受布爾什維克黨的指示,除繼續轉送、掩護布爾什維克“政治犯”外,還經常越過綏芬河出境,到指定地點參加布爾什維克黨的秘密會議,傳遞重要文件和宣傳材料,受到布爾什維克黨組織的高度信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為協約國成員的中國無力出兵,根據協定,只能以派遣勞工到協約國後方出勞役的方式參戰。一時間大批華工流入歐洲,僅去俄國的就達幾十萬人。任輔臣深刻認識到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爆發的歷史必然性,冷靜地思考了下一步路應該怎樣走,黨的工作如何開展。1914年底,俄國富亞公司在哈爾濱召募2000名華工到阿拉巴耶夫斯克礦區從事開礦、採伐木材勞動,這時,任輔臣接受布爾什維克黨的任務,也接受了中國行政當局的指派,他以中國外交署官員、華工總辦的雙重公開身份,率2000名華工來到俄國烏拉爾地區彼爾姆省的阿拉巴耶夫斯克礦區。任輔臣為改變工人兄弟的悲慘境況而積極奔走,他一方面組織華工團結自救,蓋屋、種菜,戰勝困難;另一方面反覆與俄國當局和礦廠主交涉,努力改善華工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1916年,在布爾什維克地下黨的指導下,任輔臣開始在華工中秘密建立革命組織,召集會議,給工人們上文化課,並講解列寧的著作,宣傳工人階級只有消滅舊的社會制度才能得到自身解放的道理。他把俄文傳單譯成中文散發到華工中去,極大地提高了工人們的思想覺悟。1916年冬天,由於俄國礦廠主、伐木場主不履行合同,無故扣發工錢,任輔臣組織了一場以取締非人待遇為目標的華工大罷工。
1917年俄歷10月25日,十月革命爆發了,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他組織全礦區近2000名華工參加紅軍,編人第三軍第二十九步兵師,命名為中國團,番號為二二五團。任輔臣任團長,布爾什維克黨組織派來一位紅軍幹部任政委。
1918年,任輔臣率領中國團響應列寧號召,向敵人發起猛烈衝擊,相繼參加了魏爾霍圖利耶方面消滅反革命捷克軍團和白匪軍等多次戰鬥。1918年9月21日清晨,拉亞鎮籠罩着黎明前的黑暗,這是位於卡馬河附近白匪軍控制的一個重鎮,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白匪軍企圖以此為據點,突破紅軍前哨陣地,打開西進的通道。任輔臣奉命率領中國團主動出擊,圍殲該鎮守軍。這場戰鬥取得了很大勝利,是一場漂亮的圍殲戰,中國團從此更是名聲大振。為了表彰中國團的戰功和卓越指揮者任輔臣,蘇維埃中央命名中國團為“紅鷹團”。戰後第六天,在庫什瓦城團後方辦事處舉行了隆重的授旗儀式,紅軍軍部、師部的首長還同任輔臣及全團戰士合影留念。
1918年10月,任輔臣指揮中國“紅鷹團”轉戰在烏拉爾地區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一線,接連打了幾個硬仗。與此同時,高爾察克白匪軍在大本營伊爾庫茨克經過整頓,開始向西反撲,很快推進到烏拉爾山以東地區,並佔領了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以北一座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託博爾河鐵路大橋。蘇俄紅軍司令部下令必須奪回這座大橋,可是駐防該地的紅軍部隊幾次衝鋒都失敗了,形勢十分危急。最後,司令部決定調中國“紅鷹團”完成奪橋任務。這場惡戰中國團陣亡600多人,只有160多名戰士沒有負傷。戰士們英勇無畏的鬥爭精神,深得蘇俄人民的敬佩,他們親切地稱中國團為“中國英雄軍”。
1918年11月中旬,仟輔臣率領中國“紅鷹團”經短暫休整後,繼續戰鬥在東部戰區最前沿。他們在庫爾幹大草原上配合紅軍部隊追擊潰逃的一部白匪軍。任輔臣與戰士們一起同兇殘、頑固的敵人鬥智鬥勇,勝利完成了追擊任務。
1918年11月下旬,任輔臣被任命為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維雅戰場的臨時總指揮。位於烏拉爾地區的維雅火車站是個小站,但地理位置卻非常重要。任輔臣臨危不懼,指揮若定,機智果斷,沉着冷靜,在缺少彈藥和食品的艱苦條件下,率領全團戰士與人數眾多、武器精良的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殊死戰鬥。11月29日,任輔臣指揮全團官兵與白匪鏖戰了一天。終因被動應敵,寡不敵眾,中國團傷亡慘重,除少數人突圍外,絕大部分壯烈犧牲。任輔臣在左臂負傷的情況下,一直戰鬥到打光最後一顆子彈。最後,在車廂的通過台上被敵人用刀刺死。 [3] 

任輔臣主要事蹟

任輔臣領導華工秘密革命組織

1913 年,任輔臣離開東寧縣回哈爾濱,經人介紹任税務局局長。在這裏,任輔臣照常接受布爾什維克黨的指示,除繼續轉送、掩護布爾什維克“政治犯”外,還經常越過綏芬河出境,到指定地點參加布爾什維克黨的秘密會議,傳遞重要文件,受到布爾什維克黨組織的高度信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為協約國成員的中國無力出兵,根據協定,只能以派遣勞工到協約國後方做工的方式參戰,一時間大批華工流入歐洲,僅去俄國的就多達幾十萬人。由於這一時期沙俄在華招工極多,而且赴俄華工慘遭迫害的消息也時有傳聞,因此社會輿論越來越強烈地要求制止沙俄招工,並要求政府派人保護出國華工。當時的北洋軍閥政府迫於壓力,曾將駐俄公使擬訂的《募工章程》發給招工地區的地方政府,提出向華工集中的地區派駐“通商事務員”,兼管通商和華工事務。任輔臣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當時他才剛30歲,風華正茂,為人正直,還在中東鐵路工作過,通曉俄語、英語、日語和法語。
1914年年底,任輔臣接受指派,以中國外交署官員、華工總辦的雙重公開身份,率2000名華工前往俄國烏拉爾地區的阿拉巴耶夫斯克礦區。一年後,其妻張含光帶着3個未成年的孩子前往。在布爾什維克地下黨的指導下,任輔臣開始在華工中秘密建立革命組織,給工人們上文化課,並講解列寧的著作,把俄文傳單譯成中文散發到華工中,提高工人的思想覺悟,他在華工中威信很高。1917年俄歷10月25日,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發動了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向全世界宣告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當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到礦區時,任輔臣激動不已,他把俄文報紙譯成中文,激動地向華工們宣講:“蘇維埃俄國的今天就是我們中國的明天,我們全體華工目前立足俄國,將來回到祖國,以列寧為榜樣,終有一天受苦受難的同胞也能得到解放!”華工們聽了任輔臣極具號召力的講演,深受鼓舞。 [4] 

任輔臣在蘇聯紅軍中組建“中國團”

1918年,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處境極其艱難,國際帝國主義企圖利用戰爭把年輕的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中。國內的匪軍及各種反革命勢力裏應外合,旅俄的中國勞工面臨的形勢危急,紛紛自願加入蘇俄紅軍。1918年年初,在任輔臣向當地的布爾什維克組織提議下,專門成立了由華工組成的紅軍部隊,被編入蘇聯紅軍第三集團軍第二十九步兵師,命名為“中國團”,任輔臣任團長。
據蘇聯檔案記載,十月革命前後,在蘇俄的中國國際主義者達 20 萬人,其中有幾支戰鬥力較強的武裝部隊。任輔臣率領的中國團很有影響,是蘇俄紅軍中最大的中國國際主義者部隊,受到蘇維埃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熱烈歡迎。中國團組建後,更換蘇維埃制式服裝和武器,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格軍事訓練,迅速開赴炮火連 天 的 東 線 戰 場 ,他 們 穿 過 高山,越過叢林,涉過沼澤,艱苦戰鬥,用血的代價獨當一面。中國團與白匪軍的第一次戰鬥,是在阿拉巴耶夫斯克礦區附近的村鎮展開的。白匪軍自恃人多勢眾、武器精良,對中國團的戰鬥力缺乏足夠估計。任輔臣抓住敵人驕狂至極的弱點,趁夜出擊,攻其不備,首戰告捷,軍威大振。
從1918年春季到秋季,任輔臣率領中國團轉戰於東部戰區的幾個戰場,在烏拉爾山西部的杜拉河、卡馬河、阿克塔伊河一帶,與敵人交戰近百次,殺得白匪軍丟盔棄甲、望風而逃。為了確保部隊的持久戰鬥力,任輔臣將中國團分為前線和後方兩部分,前線作戰部隊由他指揮,在後方相對安全的地方成立辦事處,由其夫人張含光主持,負責救護傷病員、安置隨軍家屬、籌集運送軍需物資、收容訓練流散華工、補充一線兵員等各項工作。對於中國團旺盛的士氣和卓越的戰績,當時的《共產主義者報》評論説:“中國軍隊是我們戰線上最頑強的部隊。”1918年8月1日,《烏拉爾工人報》這樣報道:“在我們前線上戰鬥着來自中國的戰士,他們頑強、堅毅、紀律嚴明、無所畏懼,越是殘酷的環境,越能激發他們的戰鬥力……他們的信條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他們曾奪取彼爾姆,血戰阿克塔伊,後又多次將敵軍擊潰在都拉河和上都拉河一帶。光是他們繳獲的機槍就可以裝備一個師了。他們是我們戰線上最好的戰士……”鑑於中國團在保衞政權的戰鬥中勇猛抗擊敵人,為表彰中國團的卓著戰功和卓越指揮者任輔臣,蘇維埃中央軍事委員會頒佈嘉獎令,將“中國團”命名為“紅鷹團”。1918年10月27日,在庫什瓦城(中國團後方辦事處所在地),舉行了隆重的授旗儀式,向中國團授予“紅鷹團”團旗。 [4] 

任輔臣維雅保衞戰英勇犧牲

1918年11月下旬,任輔臣被任命為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維亞戰場的臨時總指揮。位於烏拉爾地區的維亞火車站是個小站,但地理位置卻非常重要。敵人的目標是奪取維亞車站和下圖林斯克工廠,而任輔臣率領“紅鷹團”仍然堅守着的陣地,正是下圖林斯克工廠和維亞車站。位於烏拉爾地區的維亞火車站是個小站,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高爾察克白匪軍瘋狂叫囂,要把維亞車站變成英美國家武裝起來的“堅殼核桃”,固守車站的“紅鷹團”則寸土不讓。任輔臣一面組織力量同白匪軍、地主武裝作戰,一面率兵阻擊從魏爾霍圖利耶方向來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的進攻,戰事異常頻繁、緊張。為封鎖和圍困車站,敵人炸燬了維亞至韋爾赫納之間的鐵路線,使得紅軍後方相繼開出的幾列供給“紅鷹團”軍火的軍用列車無法到達維亞,等於切斷了“紅鷹團”的後勤補給線。任輔臣在缺少彈藥和食品的艱苦條件下,率領全團戰士與人數佔優、武器精良的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殊死戰鬥。
11月末,第二十九步兵師對面共集結了11個團的白匪軍,主要打擊方向是維亞車站、薩爾達村和拉亞村。在維亞車站北面,雙方進行了激戰,而敵人還在繼續準備着對維亞車站進行大突擊的力量。29日,任輔臣指揮全團官兵與白匪軍鏖戰了一天。儘管白匪軍組織大批兵力輪番進攻,來勢兇猛,維亞車站仍然沒有被攻下 。當夜北風凜冽 ,天寒 地凍。經過連續作戰,疲勞至極的“紅鷹團”戰士們都在軍用保暖列車裏休息。白匪軍分成幾路偷偷地靠近了維亞車站。由於敵人耍了一個花招,在皮帽子上系一條與“紅鷹團”戰士同樣的紅色帶子,從而欺騙殺害了當時值守崗哨的戰士。此外,當地一名對“紅鷹團”充滿仇恨的富農分子,偷偷跑到駐紮在普拉吉那的白匪軍指揮部向敵人提供情報,並自告奮勇做嚮導,帶領白匪軍經過一片沼澤地,從“紅鷹團”不曾預料的方向包抄過來,使得“紅鷹團”的軍用列車被敵人層層圍住、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敵人用機關槍向“紅鷹團”瘋狂掃射,車廂壁打得千瘡百孔。任輔臣迅速指揮全團官兵沉着應戰,他們憑藉車廂拐角、車廂連接處,奮起反擊。任輔臣命令機槍隊火力全開,殺出一條血路,大家高喊着:“為第一個工農政權而戰!”他們不怕犧牲,前仆後繼,與白匪軍進行死戰。白匪軍此番計劃嚴密,依仗人多勢眾,兵分幾路出擊,在包圍“紅鷹團”的同時,也攻擊了其他部隊,致使紅軍部隊首尾難以兼顧。戰鬥持續幾個小時,“紅鷹團”終因車廂狹窄、兵力施展不開而失利。團長任輔臣在左肩、右腿負重傷後,仍然堅持戰鬥,直到打光最後一顆子彈,一個趔趄摔倒在地。“紅鷹團”的拼死抵抗,使得白匪軍死傷慘重,惱怒的敵人衝進車廂,用刺刀將任輔臣挑殺在列車車廂的過道上。據稱,“紅鷹團”僅有 62 人從敵人包圍中突圍出來,其餘全部犧牲,沒有一人變節投敵。任輔臣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工農革命政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壯烈犧牲時,年僅34歲。 [4] 

任輔臣歷史評價

對任輔臣的英勇犧牲,蘇維埃政府和布爾什維克黨表示深切哀悼。烈士犧牲一個月之後,蘇維埃《公社社員報》上就發了訃告,對任輔臣戰鬥的一生和不朽的業績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在維雅戰役結束時,中國團團長任輔臣同志壯烈犧牲了。任輔臣在中國僑民中享有很高威信,他把他在中國人中間的影響和威信全部貢獻給蘇維埃俄國。
由他組織領導的中國團部隊是我們戰線上最堅強的最可信賴的部隊。作為世界革命的忠誠戰士,他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偉大的事業。
他的精力並沒有白費。革命戰士們將永遠記着為全世界被壓迫者的事業而獻出了生命的中國人民的兒子——任輔臣同志。”
任輔臣同志犧牲後,列寧同志在莫斯科召見了他的夫人張含光與二女一子。談到任輔臣英勇作戰時,列寧同志稱讚他是卓越的指揮員,優秀的布爾什維克,並高度評價中國工人階級的國際主義精神。
1958年春節,周恩來總理滿懷深情地説:任輔臣在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就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他是我們的先烈,他的革命業績是我們國家的光榮。 [3] 

任輔臣後世紀念

蘇聯人民也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遺忘中國“紅鷹團”,遺忘任輔臣和他的家人。1987年11月,原蘇共中央、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蘇聯部長會議聯合簽名的賀信送到了任輔臣長子任棟樑的家,賀信寫道:“值此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70週年前夕,謹向您表示共產主義的敬意和衷心祝賀這一具有重大意義的節日。”
1989年11月2日,原蘇聯駐華特命全權大使特羅楊諾夫斯基受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託,在北京舉行儀式,向中國國際主義英雄任輔臣追授紅旗勳章。大使在講話中説:這是為了表彰任輔臣在蘇俄國內戰爭期間的特殊功勳;表彰他在烏拉爾粉碎高爾察克匪軍戰鬥中的英勇無畏和自我犧牲精神;表彰他個人為鑄造蘇中兩國人民之間的戰鬥友誼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1993年,在任輔臣犧牲75週年之際,烈士的家鄉遼寧省鐵嶺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撥出專款,在龍首山烈土陵園修建了任輔臣半身銅像,英國大百科全書也介紹了任輔臣的生平事蹟。 [3] 
參考資料
  • 1.    張春喜:《任輔臣:中國第一個布爾什維克》,《鐵嶺日報》2021年1月25日。
  • 2.    顧德如主編.中外軍事人物辭典.北京:長征出版社,1990:95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中華著名烈士 第1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75—83
  • 4.    裘偉廷:《任輔臣——中國第一個布爾什維克》,《黨史文苑》,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