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任紀舜

鎖定
任紀舜,1935年2月6日出生於陝西華陰,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3] 
任紀舜於1955年從西北大學地質系畢業,進入西北的石油普查現場,之後調到北京的地質部普查委員會;1956年夏赴廣西、貴州等海相碳酸鹽巖分佈區,實地考察石油天然氣地質;1957年夏在老師黃汲清親自指導下於南嶺區測隊進行區域地質填圖等訓練;1958年夏赴湘粵贛閩進行野外考察;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 
任紀舜長期從事中國大地構造研究 [1] 
中文名
任紀舜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陝西華陰
出生日期
1935年2月6日
畢業院校
西北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任紀舜人物經歷

任紀舜
任紀舜(6張)
1935年2月6日,任紀舜出生於陝西華陰。
1955年,從西北大學地質系畢業,進入西北的石油普查現場,之後調到北京的地質部普查委員會,不久成了黃汲清先生的助手和學生 [5] 
1956年夏,隨地質大師謝家榮、前寒武系專家王曰倫赴廣西、貴州等海相碳酸鹽巖分佈區,實地考察石油天然氣地質。
1957年夏,在老師黃汲清親自指導下於南嶺區測隊進行區域地質填圖等訓練 [7] 
1958年夏,隨大地構造學家張文佑陳國達陪同蘇聯專家柯西金等赴湘粵贛閩進行野外考察 [5] 
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 

任紀舜主要成就

任紀舜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任紀舜確認中國東南部為加里東褶皺帶,發現滇西為印支褶皺帶、南海原為前寒武紀地塊在中國大地構造圖上率先詳細標繪了中國境內的板塊縫合帶,從全球動力學觀點發展了多旋迴構造理論揭示了中國東部地殼—上地幔的立交橋式結構及其動力學背景指出東亞顯生宙構造演化主要體現為岡瓦納大陸裂解,亞洲大陸增生,古亞洲、特提斯和濱太平洋三大構造域的形成 [2] 
  • 學術論著
任紀舜代表作有《中國大地構造及其演化》《中國東部及鄰區大陸岩石圈的構造演化與成礦》《1∶5000000中國及鄰區大地構造圖》和《從全球看中國大地構造》 [2]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80.12
《中國大地構造及其演化 1:400萬中國大地構造圖簡要説明》
黃汲清指導,任紀舜等執筆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3
《構造地質學理論叢書 中國大地構造及其演化1:400萬中國大地構造圖簡要説明》
任紀舜執筆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0.08
《中國東部構造岩漿演化及成礦規律 5 中國東部及鄰區大陸岩石圈的構造演化與成礦》
任紀舜,陳廷愚,牛寶貴,劉志剛,劉鳳仁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8
《中國東部岩石圈結構與構造岩漿演化》
任紀舜,楊巍然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9
《從全球看中國大地構造:中國及鄰區大地構造圖簡要説明》
任紀舜,王作勳,陳炳蔚等編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5.01
《中國新生代成礦作用 上》
陳毓川,常印佛,裴榮富,任紀舜,湯中立,翟裕生總主編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11.12
《地質信息科學與技術概論》
吳衝龍,任紀舜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3
《從天山之麓到松花江畔 紀念黃汲清先生誕辰110週年》
任紀舜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3
《黃汲清中國地質科學史文選》
任紀舜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12
《中國煤礦瓦斯地質規律及編圖》
任紀舜,翟光明主審
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14.12
《中國煤礦瓦斯地質規律及編圖附圖圖冊》
任紀舜,翟光明主審
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8]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1年11月中國地質科學院網站顯示,任紀舜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二等獎,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科技獎一等獎,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 [5]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78年

全國科學大會獎二等獎 [4] 
2015年
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
地質科技獎一等獎 [13] 
2016年
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
國土資源科技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12] 

任紀舜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59年
“五四”青年獎章

1995年
第四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地質科技研究者獎)
1997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任紀舜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4年
世界地質圖委員會(CGMW)副主席 [14] 

世界地質圖委員會構造圖分會中國代表

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副主任、主任

國際地球科學計劃(IGCP)224項目中國工作組組長

國際地球科學計劃(IGCP)321項目國際工作組組長 [11] 

中國地質學會理事 [8] 

西北大學教授 [9] 

任紀舜人物評價

任紀舜熱愛的是地質,是廣袤的大地和山川。因此,即使在他政治上“最紅”、光環最亮的時候,他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業務上,在努力追尋與探索 [5] (中國地質科學院評)
任紀舜能用鋭利而敏捷的眼光分析地質成果, 達到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目的,對重大科學問題能深入探討,窮追不放,必須達到水落石出 [6] (1985年黃汲清在任紀舜博士生導師推薦書上寫道)
任紀舜長期以來是中國大地構造學的重要學術帶頭人之一 [8]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