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任愷

(魏晉時期官員)

鎖定
任愷(223-283年),字元褒,樂安郡博昌縣(今山東省博興縣)人。魏晉時期官員,曹魏太常卿任昊的兒子 [1] 
膽識過人,迎娶魏明帝曹叡之女齊長公主,歷任中書侍郎、員外散騎常侍。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封晉公,出任晉國侍中,受封昌國侯。西晉時期,累官吏部尚書、奉車都尉,勤勞恪慎,獲得朝野讚譽,但與寵臣賈充有朋黨之爭,因事去官,起任河南尹光祿勳、太僕、太常。
太康四年,鬱鬱而終,享年六十一歲,諡號為元。 [2] 
本    名
任愷
元褒
所處時代
曹魏→魏晉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樂安郡博昌縣(今山東博興)
出生日期
223年
逝世日期
283年
職    業
官員
官    職
奉車都尉、吏部尚書
諡    號

任愷人物生平

任愷武帝近臣

任愷年少時就膽識過人,娶魏明帝曹叡之女齊長公主為妻,後歷任中書侍郎、員外散騎常侍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封晉公,建晉國,任愷任侍中,封昌國縣侯。任愷有經國才幹,大小事務都會涉足瞭解,性格忠誠正直並以社稷為己任,晉武帝司馬炎器重親近他,政事經常諮詢其意見。泰始年間(265年―274年),鄭衝王祥何曾荀顗、裴秀等人相繼以年老、有病要求辭職,司馬炎特地優待他們,不必讓他們前來朝會,派任愷去他們的府第諮詢對重大事件的意見。 [3] 

任愷結怨賈充

任愷厭惡賈充的為人,不忍見他長居高位,曾多次制約賈充;賈充雖極為不滿,但未有計謀。後來賈充稱讚任愷“忠誠堅貞,氣度純正,宜在東宮使護太子”,推薦他輔助太子,意圖削去他的權力,但晉武帝採納,任命任愷為太子少傅,更讓他繼續任侍中,賈充沒有得逞。 [4] 
泰始七年(271年),氐人齊萬年在關中起義,秦、雍兩州的羌人紛紛響應,聚眾十餘萬,晉武帝甚為憂慮,任愷乘機提議以有威望而有謀的重臣去安撫邊族,提薦賈充;在中書令庾純支持之下,司馬炎任命賈充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西鎮長安。荀勖出計才令賈充得以留在洛陽 [5] 
當時朝中因着任愷和賈充分成了兩派,形成朋黨之爭。司馬炎試圖令他們和好,二人卻結怨更深,表面上互相敬重,內心卻對對方極度不滿。後有人向賈充獻謀,建議賈充先將任愷調離皇帝身邊;賈充於是稱讚任愷的才能,建議司馬炎任他典選舉事。司馬炎任命任愷為吏部尚書,加奉車都尉 [6] 
任愷在任內選舉公平,盡心盡責,但少了見皇帝的機會。賈充又與荀勖和馮紞中傷任愷豪華奢侈,用皇帝的食物器皿,還派尚書右僕射、高陽王司馬圭上奏晉武帝,任愷被免官。後來查證時發現那些御用器皿其實都是任愷妻子齊長公主在曹魏時獲賜的,任愷還是因被免官而多作毀謗,司馬炎與他疏遠。後獲山濤舉任河南尹,又因事而免官,後又任光祿勳 [7] 
任愷有識鑑,在公事上勤奮又恪守職責,甚得朝野稱譽,但賈充和他的朋黨指任愷和立進令劉友勾結,尚書杜友和廷尉劉良以理為任愷申訴,最後二人和任愷竟然都被免官。任愷再次丟官,十分不快,縱情於酒樂,一頓飯用萬錢,卻還嫌沒有下筷子的地方。有時任愷得到皇帝朝請,司馬炎時而慰問他,任愷只是哭泣。後任太僕,轉太常 [8] 

任愷失志憂死

當初,魏舒歷任郡守之職,沒有得到重任,任愷為侍中時,推薦魏舒為散騎常侍。太康四年(283年),魏舒已經官至尚書左僕射、右光祿大夫、開府,加領司徒,接替逝世的山濤;晉武帝命任愷為魏舒授官。昔日,魏舒得益於任愷的舉薦提拔;但當魏舒貴為三公之一時,任愷只任散卿,尚未曾登三公之位,眾人都為任愷感到不值;任愷感到很不得志,憂鬱而死,享年六十一歲,諡號元。其子任罕,嗣任愷的爵位。 [2] 

任愷人物評價

《晉書》:①任愷有經國之幹,萬機大小多管綜之。性忠正,以社稷為己任,帝器而暱之,政事多諮焉。②愷素有識鑑,加以在公勤恪,甚得朝野稱譽。③大業(郭奕)非楊(楊駿),元褒(任愷)誚賈(賈充)。 [9] 

任愷家庭成員

任愷父親

任昊,曹魏太常。 [1] 

任愷妻子

齊長公主曹氏,魏明帝曹叡之女。 [3] 

任愷兒子

任罕,字子倫,幼有門風,以品行好而著稱,《晉書》稱之為“清平佳士”,但才能聲望不及其父任愷,歷任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兗州刺史、大鴻臚。 [10]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四十五·列傳第十五》:任愷,字元褒,樂安博昌人也。父昊,魏太常。
  • 2.    《晉書·卷四十五·列傳第十五》:初,魏舒雖歷位郡守,而未被任遇,歷位郡守,愷為侍中,薦舒為散騎常侍。至是舒為右光祿、開府,領司徒,帝臨軒使愷拜授。舒雖以弘量寬簡為稱,時以愷有佐世器局,而舒登三公,愷止守散卿,莫不為之憤嘆也。愷不得志,竟以憂卒,時年六十一,諡曰元,子罕嗣。
  • 3.    《晉書·卷四十五·列傳第十五》:愷少有識量,尚魏明帝女,累遷中書侍郎、員外散騎常侍。晉國建,為侍中,封昌國縣侯。愷有經國之幹,萬機大小多管綜之。性忠正,以社稷為己任,帝器而暱之,政事多諮焉。泰始初,鄭衝、王祥、何曾、荀顗、裴秀等各以老疾歸第。帝優寵大臣,不欲勞以筋力,數遣愷諭旨於諸公,諮以當世大政,參議得失。
  • 4.    《晉書·卷四十五·列傳第十五》:愷惡賈充之為人也,不欲令久執朝政,每裁抑焉。充病之,不知所為。後承間言愷忠貞局正,宜在東宮,使護太子。帝從之,以為太子少傅,而侍中如故,充計畫不行。
  • 5.    《晉書·卷四十五·列傳第十五》:會秦、雍寇擾,天子以為憂。愷因曰:
  • 6.    《晉書·卷四十五·列傳第十五》:充既為帝所遇,欲專名勢,而庾純、張華、温顒、向秀、和嶠之徒皆與愷善,楊珧、王恂、華暠等充所親敬,於是朋黨紛然。帝知之,召充、愷宴於式乾殿,而謂充等曰:"朝廷宜一,大臣當和。"充、愷各拜謝而罷。既而充、愷等以帝已知之而不責,結怨愈深,外相崇重,內甚不平。或為充謀曰:"愷總門下樞耍,得與上親接,宜啓令典選,便得漸疏,此一都令史事耳。且九流難精,間隙易乘。"充因稱愷才能,宜在官人之職。帝不之疑,謂充舉得其才。即日以愷為吏部尚書,加奉車都尉。
  • 7.    《晉書·卷四十五·列傳第十五》:愷既在尚書,選舉公平,盡心所職,然侍覲轉希。充與荀勖、馮紞承間浸潤,謂愷豪侈,用御食器。充遣尚書右僕射、高陽王珪奏愷,遂免官。有司收太官宰人檢核,是愷妻齊長公主得賜魏時御器也。愷既免而毀謗益至,帝漸薄之。然山濤明愷為人通敏有智局,舉為河南尹。坐賊發不獲,又免官。復遷光祿勳。
  • 8.    《晉書·卷四十五·列傳第十五》:愷素有識鑑,加以在公勤恪,甚得朝野稱譽。而賈充朋黨又諷有司奏愷與立進令劉友交關。事下尚書,愷對不伏。尚書杜友、廷尉劉良並忠公士也,知愷為充所抑,欲申理之,故遲留而未斷,以是愷及友、良皆免官。愷既失職,乃縱酒耽樂,極滋味以自奉養。初,何劭以公子奢侈,每食必盡四方珍饌,愷乃逾之,一食萬錢,猶雲無可下箸處。愷時因朝請,帝或慰諭之,愷初無復言,惟泣而已。後起為太僕,轉太常。
  • 9.    晉書·卷四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08-05]
  • 10.    《晉書·卷四十五·列傳第十五》:罕字子倫,幼有門風,才望不及愷,以淑行致稱,為清平佳士。歷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兗州刺史、大鴻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