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任伯年精品集

鎖定
《任伯年精品集》是2003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任伯年、董玉龍。
中文名
任伯年精品集 [1] 
作    者
(清)任伯年、董玉龍
出版時間
2003年1月
出版社
人民美術出版社
ISBN
9787102011936
定    價
340 元

任伯年精品集編輯推薦

任伯年是中國近代繪畫史上著名的畫家,也是晚清海上畫壇的傑出代表。
任伯年善於學習前人的藝術精華,能做到“施其意而不失其跡”,他不僅更重視寫生,而且在他的許多作品中吸收了一些水彩畫的技巧,從而又發展了傳統的沒骨畫法,影響所及,促使我國近代寫意花鳥畫獲得了新的發展。任伯年的作品是我國古代繪畫和現代中國畫之間的一座橋樑。徐悲鴻在《任伯年評傳》中,稱其“乃三百年來第一人”。其作品對今天中國畫的創作,無疑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任伯年精品集內容簡介

有清以來,被尊稱為“畫學正宗”的“四王”畫派,曾風靡畫壇。而以揚州八怪L為代表的很有創新精神的“揚州畫派”,以及後來的海上畫壇諸家,以任伯年為代表的“海上畫派”,則被貶稱為非正統畫派。這當然是一種歷史的偏見。很明顯,被清統治者尊封的“四王”畫派藝術,代表着統治者官僚士大夫文人的審美需要;而“揚州畫派”和“海上畫派”的藝術追求,則反映了新興市民階層的審美觀念。從中國繪畫史的發展進程來看,“揚州畫派”的形成和“海上畫派”的興起,意味着中國傳統繪畫已發生了歷史性的重大變化,意味傳統繪畫正在擺脱原有的歷史侷限,開始向新的審美意識所要求的方向逐步轉化。從這種意義上來認識和理解任伯年及其繪畫藝術,就不難發現這位出生在鴉片戰爭爆發之年的平民畫家,從其步入上海畫壇開始,就進入了中國近代畫壇變革的潮流之中,並自覺或不自覺的在個人的藝術實踐中,進行了具有歷史性的藝術道路的選擇。

任伯年精品集作者簡介

任伯年(1840-1896),名頤,初名潤,字小樓,後改伯年,浙江山陰人,初隨父學畫,後又受其族叔任熊影響。1865年正式隨其族叔任熏習畫,並開始以賣畫為生,1868年隨任熊去蘇州,接觸大量古今名畫,後居滬上,再未離開上海,以賣畫為生。是清末海上傑出的畫家之一,是海派的集大成者,與任熊、任燻、任預為海上“四任”。其肖像、人物、花鳥、山水無所不能,工筆設色、水墨、寫意無所不精。猶以人物、花鳥方面成就最為傑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