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鎖定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簡稱“仲愷”,以廖仲愷名字命名,位於廣州市,是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14] 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學校 [15]  ,未來技術技能與人文交流人才國際訓練基地,廣東省特色高校提升計劃建設高校 [16]  ,為中國-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國際聯盟成員 [1]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前身為1925年提議創辦的仲愷農工學校;於1927年3月正式招生;於1984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仲愷農業技術學院”;於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於2008年3月更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於2021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1] 
截至2022年6月,學校有海珠、白雲2個校區,校園總規劃面積2484畝,現佔地面積1765畝;下設二級學院(教學部)20個,開設本科專業64個;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7838人,教職員工1658人 [1] 
中文名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外文名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簡    稱
仲愷學院、ZHKU [9] 
創辦時間
1927年4月23日
創辦人
何香凝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類別
綜合類
學校特色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14年)
廣東省特色高校提升計劃建設高校(2021年)
主管部門
廣東省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宋垚臻
院長:廖明
專職院士數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1人
烏克蘭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
本科專業
6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個
博士後
科研工作站1個
院系設置
20個
校    訓
注重實踐 扶助農工
校慶日
4月23日 [9] 
地    址
海珠校區:廣州市海珠區仲愷路501號
白雲校區:廣州市白雲區廣從八路1188號
院校代碼
11347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 仲愷農工學校
廖仲愷先生紀念碑 廖仲愷先生紀念碑
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先生光榮犧牲後,其夫人何香凝女士為繼承廖仲愷先生扶助農工,為農工謀利益的遺志,她與詹似菊、鄧青陽、郭威白等8人,提議於中山路旁撥空地一處,建築仲愷紀念公園,其內附設農工學校一案。10月5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117次會議全體一致通過何香凝先生等關於設立農工學校的提案,併成立籌備委員會。
何香凝先生漢白玉像 何香凝先生漢白玉像
1926年春,國民政府指撥廣州市河南石湧口一帶共250餘畝地創立了仲愷農工學校及實驗農場用地。學校初設蠶絲實習科、蠶絲本科。何香凝女士任校長。辦校宗旨勉勵師生貫徹執行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1927年3月26日,仲愷農工學校正式開學。
1937年9月,因廣州局勢緊張,學校遷至南海西樵山下官山圩。
1938年10月21日,日寇攻陷廣州。同日,仲愷學校校園校舍被日軍佔用為軍營。日軍在學校範圍內建立五個軍事碉堡 [20] 
1939年8月,學校遷至中山南屏鄉(現隸屬珠海市)。
1940年2月,學校遷至澳門;9月,學校遷到粵北山的樂昌縣西鄉桂花村 [19]  [24] 
  • 廣東省立仲愷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1943年1月,學校以“經費短絀,勢難支持”為由,奉當時省政府令準,改名為“廣東省立仲愷高級農業職業學校”。陳頌碩任校長。奉省政府令,遷校於粵本新興縣,在途中,新興淪陷。師生分避雲浮縣寧波鄉西區中學及廣西賀縣等處。同年10月,學校改遷羅定縣松朗鄉,借一座大祠堂為校舍復學。
1946年2月,學校返廣州原校址復辦 [19] 
  • 廣東省仲愷高級農業技術學校
1950年1月,學校定名為廣東省仲愷高級農業技術學校。
1950-1953年間,對教育方針、傳統學科、師生思想等進行了整頓和改造 [19] 
  • 廣東省仲愷農業學校
1954年春,學校定名為廣東省仲愷農業學校。
1962年,廣東省在仲愷試行“社來社去”招生制度。
文革期間,學校停止招生,停止畢業。
1973年,復辦仲愷農校 [20] 
1980年,學校被確定為國家重點中等專業學校 [1] 
1983年6月15日,省農業廳向省政府遞交《關於將仲愷農校改建為園藝學校的請示報告》 [19] 
  • 仲愷農業技術學院
1984年8月20日,農牧漁業部和教育部聯合發出《關於將仲愷農校升格為仲愷農業技術學院的覆函》。王震同志為“仲愷農業技術學院”題名校名 [19] 
1985年起,學校招收專科生。
1987年起,學校招收本科生 [24] 
1992年6月27日,學校英東大樓落成典禮。
1994年6月27日,學校圖書館舉行落成典禮。
1997年4月23日,學校科學樓舉行落成典禮。
2000年11月9日,學校南校門舉行奠基儀式。
2001年9月28日,學校南校門舉行落成典禮。
2002年12月3日,學校首個國有民辦二級學院—仲愷(南海)信息學院獲准設立。
2003年2月18日,仲愷(南海)信息學院舉行成立揭牌儀式 [20] 
2006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2008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2009年1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優秀學校 [22] 
2021年5月25日,廣東省學位委員會下發《廣東省學位委員會關於調整省博士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的通知》,正式批准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3] 
2023年9月8日,學校白雲校區圖書館啓用 [47] 
白雲校區何鴻燊實驗大樓 白雲校區何鴻燊實驗大樓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辦學條件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院系設置

截至2022年6月,學校下設二級學院(教學部)20個,開設本科專業64個 [1]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學位授予門類
設置時間
所在學院
090101
農學
農學
1990
090103
植物保護
農學
1993
090105
種子科學與工程
農學
2012
071002
生物技術
理學
2002
071001
生物科學
理學
2005
100806T
中草藥栽培與鑑定
理學
2020
090102
園藝
農學
1987
090502
園林
農學
1987
090701
草業科學
農學
2000
090501
林學
農學
2020
082701
食品科學與工程
工學
1989
082702
食品質量與安全
工學
2004
083001
生物工程
工學
2005
081702
包裝工程
工學
2007
082710T
食品營養與健康
工學
2021
090301
動物科學
農學
2004
090601
水產養殖學
農學
2012
090401
動物醫學
農學
2017
090604TK
水生動物醫學
農學
2020
120301
農林經濟管理
管理學
1993
020401
國際經濟與貿易
經濟學
2003
020304
投資學
經濟學
2009
120903
會展經濟與管理
管理學
2012
120204
財務管理
管理學
1996
120202
市場營銷
管理學
2002
120201K
工商管理
管理學
2003
120206
人力資源管理
管理學
2004
120203K
會計學
管理學
2004
080901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學
2002
120102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學
2003
080701
電子信息工程
工學
2003
080903
網絡工程
工學
2004
080703
通信工程
工學
2005
080905
物聯網工程
工學
2012
080910T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工學
2019
050201
英語
文學
2004
050207
日語
文學
2005
050262
商務英語
文學
2012
080501
能源與動力工程
工學
1998
080202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學
2005
080204
機械電子工程
工學
2007
082301
農業工程
工學
2020
130503
環境設計
藝術學
2003
130502
視覺傳達設計
藝術學
2003
130504
產品設計
藝術學
2006
130508
數字媒體藝術
藝術學
2021
070302
應用化學
工學
2004
080407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工學
2005
081301
化學工程與工藝
工學
2006
080403
材料化學
工學
2009
082502
環境工程
工學
2001
082503
環境科學
理學
2006
082506T
資源環境科學
理學
2013
070102
信息與計算科學
理學
2005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數學與數據科學學院
071201
統計學
理學
2007
082802
城鄉規劃
工學
2003
081003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工學
2005
081001
土木工程
工學
2006
080801
自動化
工學
2007
080601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工學
2014
080803T
機器人工程
工學
2019
120402
行政管理
管理學
2006
030302
社會工作
法學
2013
120210
文化產業管理
管理學
2019
參考資料: [26]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6月,學校有教職員工1658人,具有博士學位專任教師比例為60.05%,具有高級職稱專任教師比例為42.94%;有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烏克蘭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1人、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6名、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珠江科技新星5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廣東省教學名師4人、南粵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17人,柔性引進特聘院士10人、特聘教授(拔尖人才)42人、決策諮詢專家11人 [1] 
高層次人才
類別
名單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烏克蘭工程院外籍院士
肖更生
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
肖更生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肖更生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
肖更生
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
李小琴、田允波周厚高、鄭奕雄、遊春平、程東美
珠江學者特聘教授
珠江科技新星
李秀金、蘇友祿、蔡肯、肖乃玉、唐宇
南粵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
肖乃玉、唐宇、宋光泉、黃麗燕、雷澤湘、黃建昌、周厚高、曾秀蘭、杜江南、黃繼珍
備註:名單不全 [27-42] 
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獲獎教師
獲獎年度
獲獎屆數
楊逢建
2007年
第二屆
曾學龍
2010年
第五屆
黃建昌
2017年
第八屆
王克強
2021年
第十屆
參考資料: [43] 
省級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名稱
團隊負責人
所在學院
高等數學課程教學團隊
張超龍
數學與數據科學學院
食品生物化學教學團隊
白衞東
食品科學學院
分子生物學課程羣教學團隊
梁雪蓮
教務處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團隊
蔡立彬
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於移動教學的環境課程羣教學團隊建設
劉暉
資源與環境學院
計算機專業基礎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石玉強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遺傳學課程羣校所結合教學團隊
梁紅
農業與生物學院
物理與電工電子教學團隊
於鳳梅
自動化學院
校內外協作數學建模教學團隊
吳東慶
數學與數據科學學院
應用化學專業校校企協同育人教學團隊
舒緒剛
化學化工學院
製冷空調校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羅玉和
機電工程學院
花卉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周厚高
園藝園林學院
基礎化學教學團隊
宋光泉
化學化工學院
參考資料: [10]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2年6月,學校設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強特色”學科3個,珠江學者設崗學科7個 [1]  [7] 
  • 學位授予
學位授予點
學科領域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化學工程與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林學、植物保護、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畜牧學、園藝、作物學
專業碩士授權類別
風景園林、獸醫、藝術、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農業
參考資料: [18] 
  • 優勢學科
重點學科
學科領域
廣東省重點學科
化學工程與技術、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植物保護
廣東省“強特色”學科
化學工程與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畜牧學
珠江學者設崗學科
生物化工、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畜牧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農藥學、農業電氣化與信息化、環境科學
ESI全球1%學科
植物學與動物科學、工程科學、農業科學 [46] 
參考資料: [7]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2年6月,學校擁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 [1]  ,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1個 [24]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擁有2個國家級一流專業,13個省級一流專業,1個入選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計劃專業,14個省級特色專業;設有7門省部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SPOC課程9門;省級思政課程2門,省級思政課堂4個;省級產業學院2個,省級示範性產業學院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 [17]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本科專業建設
專業名稱
專業類型
所在學院
園林
教育部“卓越工程人才”計劃實用技能型專業、省級特色專業、省級一流專業
園藝園林學院
園藝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一流專業
種子科學與工程
省級協同育人平台建設項目專業
農業與生物學院
植物保護
國家級一流專業、省級特色專業
生物技術
省級特色專業、省級一流專業
農林經濟管理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經貿學院
市場營銷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管理學院
會計學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網絡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省級特色專業、省級一流專業
自動化學院
自動化
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省級一流專業
食品質量與安全
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省級一流專業
輕工食品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一流專業
包裝工程
省級協同人才培養試點專業
能源與動力工程
省級一流專業
機電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機械電子工程
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專業
應用化學
省級特色專業、省級一流專業
化學化工學院
環境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省級一流專業
資源與環境學院
環境科學
省級特色專業
視覺傳達設計
省級特色專業
何香凝藝術設計學院
環境設計
省級特色專業
產品設計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省級一流專業
英語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外國語學院
商務英語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驗區專業
土木工程
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專業
城鄉建設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
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
數學與數據科學學院
參考資料: [6]  [11]  [14]  [21] 
省級一流課程
課程類別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承擔單位
線下一流課程
細胞工程
周玲豔
農業與生物學院
生物化學儀器分析與檢測技術
梁雪蓮
農業與生物學院
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認定為2021年度省一流課程
資源環境生態綜合實習
鄒夢遙
資源與環境學院
工程熱力學
陳姝
機電工程學院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C語言程序設計
石玉強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饒異
馬克思主義學院
花卉學
惠俊愛
園藝園林學院
計算機網絡
劉磊安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自動控制原理
劉芹
自動化學院
畫法幾何與機械製圖
韋鴻鈺
機電工程學院
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認定為2020年度省一流課程
嶺南文化英語導讀
易興霞
外國語學院
軟件工程
鄭建華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葉芳
馬克思主義學院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數據結構與算法
石玉強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秦抗抗
馬克思主義學院
線下一流課程
工程力學
王毅
機電工程學院
農業昆蟲學
韓羣鑫
農業與生物學院
線上一流課程
智能機器人創客基本訓練
王克強
自動化學院
參考資料: [12]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培訓基地、產業學院、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類型
名稱
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
廣東清遠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
省級產業學院
仲華基因科技產業學院
生態設計產業學院
省級第三批示範性產業學院
仲華基因科技產業學院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基礎化學、基礎生物學、物理與電工電子、計算機、自動化、機械與控制工程、藝術設計、經管類等
參考資料: [17]  [24] 
  • 教學成果
2021年,學校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學校教師主持建設省部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18項 [17] 
  • 學生成績
2021年,學校發動師生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賽和校內外其他創新創業類比賽,聯合二級學院承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學校連續兩年承辦“建行杯”廣東省農村創業創新大賽,2022年大賽中全省共計21個地市共有247個項目報名。學生共發表 SCI/EI文章5篇,核心期刊8篇,普通期刊8篇,獲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著作權專利2項、製作實物8項,“挑戰杯”省賽獲獎6項 [17]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科學研究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6月,學校有博士後科研站1個,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科技平台分中心2個, [25]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個 [25]  ,廣東省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1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研發中心10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12個 [1]  [24]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科研平台
博士後科研站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綠色工程研究院博士後科研站
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嶺南特色食品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科技平台分中心
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仲愷分中心
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
廣東省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
廣東省現代農業精準智能化裝備科技創新中心
廣東省鮮食玉米科技創新中心
廣東省水禽科技創新中心
廣東省納米農藥開發與應用科技創新中心
廣東省落葉果樹科技創新中心
廣東省柑橘科技創新中心
廣東省特色糧油科技創新中心
廣東省獼猴桃科技創新中心
廣東省現代農業綠色標準科技創新中心
廣東省農產廢棄物精細化利用科技創新中心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鮮食玉米遺傳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嶺南鄉鎮綠色建築工業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有機硅電子精細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農業產地環境污染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食品綠色包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香精香料(仲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人工環境標準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生物入侵預警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食品質量安全溯源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水禽健康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農產品冷鏈運輸與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嶺南特色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農產廢棄物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土地復墾植被恢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落葉果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水環境與水產品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農產品安全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嶺南文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新型飼料添加劑微量元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省級現代農業(新型農藥創制)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廣東省現代農業(花生)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省級現代農業(農業物聯網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省級現代農業(鮮食玉米)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廣東省現代農業(黃龍病快速檢測與防控)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廣東省現代農業(都市農業)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廣東現代農業(農產品冷鏈運輸與物流)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省級現代農業(智能裝備)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省級現代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省級現代農業(特色水果)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參考資料: [4-5]  [23]  [25]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科研成果

校園景色
校園景色(37張)
截至2022年6月,學校近五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6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廣東省專利金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14項、三等獎7項;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二等獎1項、優秀獎2項、創新獎2項,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7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5項;通過國家級品種審定2個,省級品種審定27個;獲授權專利881件,發表三大索引收錄論文1083篇,出版學術專著201部 [24] 
獎項
獲得時間
名稱
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8年度
花生抗黃麴黴優質高產育種與分子育種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21年度
糖蜜發酵廢液製備系列有機碳肥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米麪食品品質改良關鍵技術與產業化
參考資料: [44-45]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術資源

  • 圖書館
白雲校區圖書館 白雲校區圖書館
截至2023年9月,學校擁有圖書館2個,海珠校區圖書館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白雲校區圖書館建築面積3.2萬平米;兩校區館藏圖書總量達到371萬冊,其中:紙本圖書127萬冊,電子圖書244萬冊;中外文紙質期刊255種,電子期刊50770種,中外文電子數據庫55個 [48] 
  • 學術期刊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報》是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主辦的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創刊於1988年,主要反映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各院系教師和科技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刊登農學、園藝、園林、植物保護、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資源環境、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機電工程、農業經濟、數學、物理、化學與化工、計算機、電子信息,以及其他相關學科及其交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成果、實驗新方法、新技術和國內外研究動態等,主要欄目有研究報告、研究簡報、文獻綜述等 [2]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6月,學校先後與英國利物浦大學、諾丁漢大學布萊頓大學愛丁堡龍比亞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威斯康星大學聖道大學密蘇里大學、加拿大圭爾夫大學、澳洲中央昆士蘭大學、新西蘭林肯大學梅西大學、波蘭熱舒夫大學、日本創價大學京都外國語大學、韓國國立忠北大學、泰國皇太后大學、馬來西亞城市大學白俄羅斯國立工業大學、德國富克旺根藝術大學、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等建立了友好互訪、人才培養及學術合作關係 [1]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文化傳統

  • 校訓
注重實踐 扶助農工 [9] 
釋義:“注重實踐,扶助農工”由學校創辦人之一兼首任校長何香凝注重實驗、扶助農工的辦學理念與辦學定位發展而來。注重實踐,要求仲愷師生務實篤行,學以致用,服務社會。扶助農工,要求仲愷師生恪守仁愛,關注民生,立志報國 [13] 
校訓 校訓
  • 校徽
學校校徽以“仲愷”二字及麥穗為主體結構,深綠色(C100M40Y100K20)為標準色。“仲愷”寓意學校是一所以名人名字命名的“紀念學校”,麥穗和“1927”寓意學校的前身是 1927 年創辦的“農工學校”。“仲愷”和麥穗兩者襯托並環繞着大寫英文校名(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和建校年份(1927) [9] 
校徽 校徽
  • 校旗
學校校旗為長方形旗幟(長寬比為 3:2),居中自上而下分別為校徽、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右下角為學校視覺形象輔助圖形。各色校旗分用不同場合,紅色(COM100Y100K0)校旗用於慶典和黨的活動 , 橙色 (COM60Y100K0) 校旗用於師生文娛活動 , 墨綠(C100M0Y100K0)校旗用於學術活動,嫩綠(C60M20Y100K0)校旗用於社會服務活動 [9]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現任領導

職位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副院長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所獲榮譽

時間
榮譽
2004年5月
廣州市2003年無償獻血先進集體 [50] 
2023年9月
2020—2021年度廣州市無償獻血和臨牀用血先進單位 [4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