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以鳥獸之名

(孫頻著小説集)

鎖定
《以鳥獸之名》是孫頻創作的小説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4月。 [1] 
《以鳥獸之名》是孫頻的山林系列小説,敍述人“我”從現代都市返回山林護圍的老家,沿着山的脊背,河的脈搏,一場又一場無蹤的“尋找”和一次又一次驚心的相遇,不過證明,月是故鄉明,極有可能是一廂情願的詩意想象。 [1]  該書中的三部中篇小説都圍繞陽關山裏山民生活的歷史與現實展開,順序是由遠景到近景最後變成特寫,漸次深入到陽關山的精神內核。這種變焦敍事既是遠離塵囂與迴歸山林的同步過程,也是作者審美姿態與精神立場逐漸顯現的感性之旅。 [11] 
作品名稱
以鳥獸之名
作    者
孫頻
文學體裁
小説集
字    數
173千字
首版時間
2021年4月

以鳥獸之名內容簡介

該書是《以鳥獸之名》《騎白馬者》《天物墟》三篇中篇小説的合集,分別構建了三組關係:《以鳥獸之名》中出入山林的那些人羣再也回不去家鄉;《騎白馬者》的主人公離開大山,進入現代社會,最後還要返回深山;《天物墟》是後來通過某個契機而走入這座山林,主人公永鈞通過埋葬父親而重新進入和發現山林,並且獲得一種自我的成全。 [4]  藉由對身與心的棲居、失落文明、主體存在意義的追尋,作者揭示出社會轉型時代山民的生存困境,反思現代文明對傳統鄉村文明與文化的衝擊,拷問主體存在的意義與本原。 [10] 

以鳥獸之名作品目錄

以鳥獸之名
騎白馬者
天物墟 [1] 

以鳥獸之名人物介紹

遊小龍
遊小龍是一個處在山民與市民之間的角色。不同於那些陽關山上搬下來的山民,遊小龍雖然生在陽關山中,但是他在縣城讀過高中,又去外地上過大學,最後才回到縣城工作。雖然在城市中生活了很久,但遊小龍內心仍以山民自居。因為居住在平原上的人歷來有點兒瞧不起山民,所以在城裏人面前他總是顯得十分自卑,自覺地把自己與他人隔絕開來。遊小龍是一個主動走出陽關山的人,他已經是一個城市人,但城市也不能給他以歸屬感,像其他山民一樣,他的生命已經緊緊地和陽關山關聯在一起,只有把自己看作山民的一分子,遊小龍才能給自己安全感。 [9] 
遊小虎
遊小龍的弟弟遊小虎是一個純粹的山民,因為遊小龍家裏並不富裕,所以只供了遊小龍出門上學。遊小虎沒有上過學,搬下山後抵禦不了城市生活的種種誘惑,最後痴迷於賭博,不僅欠下了一堆賭債,還為了賭博借了不少高利貸。但對於遊小龍來説,遊小虎不僅是他的親兄弟,同時還是把他和陽關山連接起來的紐帶,他不能置遊小虎不管不顧。於是遊小龍只能靠着微薄的工資去還遊小虎欠下的賭債和高利貸,為此自己也欠下了幾筆債。 [9] 

以鳥獸之名作品鑑賞

該書的三部中篇小説採用了三重漸次深入的審視視角去逐步貼近陽關山裏的世界,也即已經瀕臨消失的理想生活境界,小説的文化立場也同時得以漸次確立。《以鳥獸之名》中的敍事者李建新在審視和挖掘遊小龍的生活世界的同時,自己本身也處在逐步敞開的過程中,其身上的城市生活烙印反襯着遊小龍,尤其是其對遊小龍的懷疑——既是推動小説情節朝着看似合理、符合邏輯的方向不斷髮展,也同步釋放出自反性的主題空間。李建新打量遊小龍的目光裏包含着來自城市文明的偏見和定勢,小説對這種定勢的反向審視恰好構成對遊小龍等山民進行的歷史重構的有力支撐。因此,這部中篇小説藉由李建新與遊小龍之間的對視關係建構了豐富的時間廣度與空間深度,以城鄉二元模式為主要架構展示了橫亙在市民與山民之間的複雜文化關係。《騎白馬者》同樣以時間和空間為座標軸,但視角內移到陽關山裏,以單一的敍事者“我”所具有的山裏和山外兩重身份、兩種經歷、兩種眼光進行對比分析,山外的城市生活更多的成了被反思、被厭倦、被離棄的對象,而“我”在整個敍事結構中都試圖返回山裏的世界之中。尋找田利生,只不過是某種藉口和動力;通過返回重歸自我,才是真正的心理動因。因此,小説深入到對自我的歷史、身份、出路的尋找之中,藉由此種敍事結構,小説對城市文明及其對鄉村文明的戕害展開了較全面呈現與深刻反思。到了《天物墟》,其文化立場變得鮮明而直接,那個揹着父親骨灰回到山裏的城市青年完全變成了被審視的對象,城鄉二元文化空間已經不再是主要審視視角,時間維度上的今昔對比成了主要線索,代表着傳統文化的老元連同他的眾多文物一起消失了,留在世間的只有他用畢生心血寫就的書稿。無疑,這部書稿就是時光之書,是古老的傳統文化遺存下來的羊皮卷與啓示錄。
該書的三部中篇小説在敍事層次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特徵。首先是基礎性的敍事動機平面。杜迎春、田利生、“我”父親分別承擔了影子人物的作用,建構起小説所要呈現的現實平面,在時間與空間上都起到了連接過去與現實的結構作用,是小説社會主題的展開平面。在這個平面中,小説主題主要呈現為“尋找”,是橫向的、推展的、蔓延的。藉由這種橫向鋪展,三部小説分別以三個影子人物為中心點氤氲開去,形成了三個探秘過程(杜迎春之死、田利生的下落、“我”父親的山裏生活之謎),也構造出了三個沒有結局的結局。情節上的虛實相間導致了藝術上的朦朧迷離,與陽關山裏神秘晦暗的生活相互映襯,產生出整部小説如煙似雲的詩意氛圍。其次是中間性的主題動機平面。李建新與遊小龍、“我”與山民們、“我”與老元三種對話關係及其相互審視構成了小説在時間與空間兩個維度上的展開角度,幾乎全部主題要素都聚焦在由這三組對話關係所展開的情節結構之中。三組關係中,處在主體地位的前一個人物構成在反思城市文明過程中逐漸迴歸鄉村文明繼而尋回自我身份的主要視角,而出於對象地位的後一個人物則是展示歷史與現實的複雜性、展開文化思考的主要通道,並最終形成對前者的反向審視,從而使得小説的主題空間在兩者的文化間性之中獲得更加開闊的領域和更加複雜的張力。因而,這個敍事平面的作用主要是引導着小説的主題走向深入,建構起小説人物立體的、豐富的、多維的心理結構與精神圖景。最後是外圍性的審美動機平面。這個敍事平面主要由敍事者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構成,表現為三部中篇中無處不在的、百科全書般的自然書寫,城鄉街衢、山川河流、花草樹木、歷史遺存、奇風異俗、奇人異事,層出不窮的世間萬物充盈在小説的角角落落,尤其是後兩部具有明顯的博物志特徵。這個平面的建構超越了簡單的技巧層面,不但填充了小説中敍事者的主體內涵,更以充盈的詩意強化了小説的整體氛圍,對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隱喻色彩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平面的詩學作用主要是引導小説敍事分別沿着時間與空間兩個維度迴歸到文化與精神雙重意義上的遠方。三個敍事平面構成的立體式敍事結構保證了敍事空間的深廣、主題空間的多義與審美空間的充盈。雖然都由三個層次組成,但三部中篇在使用時的側重各有不同,並無重複,保證了三部小説各自不同形態的厚實品性與靈動風格。 [11] 

以鳥獸之名作品影響

入選榜單
該書入選文學好書榜2021年5月榜單、 [2]  “持微火者·女性文學好書榜”2021年夏季書單、 [3]  2021文學報年度好書榜、 [6]  “2022花地文學榜•年度新鋭文學”、 [7]  第一屆“芙蓉文學雙年榜•芙蓉文學圖書榜”。 [8] 

以鳥獸之名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以鳥獸之名》
2021年4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17018-0 [1] 

以鳥獸之名作者簡介

孫頻,1983年2月出生於山西交城,漢族,2002年9月至2006年7月就讀於蘭州大學中文系戲劇影視文學專業,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創造性寫作專業。曾任職於太原市文聯《都市》雜誌社,現為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2008年開始小説創作,已發表中短篇小説四百餘萬字,出版有小説集《以鳥獸之名》《鮫在水中央》《松林夜宴圖》等。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