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20論

鎖定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20論》是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德震。
中文名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20論
作    者
薛德震
類    別
社會科學類圖書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年9月1日
頁    數
319 頁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10057835 [1]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20論內容簡介

二十篇文章構成《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20論》的第一單元,記錄了兩三年來作者的所思所得,其中有對“人”之所以能夠為“本”的哲學解讀,以及從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社會、倫理道德等方面論説“以人為本”的豐富內涵的;有從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説、馬克思主義社會勞動科學化理論、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等理論層面論説“以人為本”與構建和諧社會重要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證明的;有詮釋這一重要指導思想是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上的深化的;有從理論同實際相結合的角度論説“以人為本”在執政興國和構建和諧社會實踐中運用的;用了更多的筆墨具體分析和論證了“以人為本”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怎樣既堅持又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怎樣深人人心,變成為人民羣眾所掌握的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物質力量。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20論》第二單元三篇關於勞動異化論的文章是論説“以人為本”和構建和諧社會派生出來的理論問題。 第三單元的文章,收錄了作者的《人的哲學論説》、《人的哲學論綱》兩《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20論》的自序和跋,記錄了作者26年來研究人的哲學的心路歷程,對於瞭解作者對“以人為本”與構建和諧社會重要指導思想的認識也有一定的用處。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20論圖書目錄

序言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是時代的主題與實踐的課題
(一)
一論 “以人為本”
一、從哲學上説就是要以人為本位
二、從經濟上説就是我們的一切生產要以滿足人的需要為目的
三、從政治上説就是要以人民為主人
四、從倫理道德上説就是要把人當作人來對待
二論 “以人為本”與馬克思主義的人本主義
一、馬克思主義的人本主義與以往人本主義根本區別是什麼?
二、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與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在哪裏?
三、提出“以人為本”會導致“個人中心主義”、“以我為本”以至“天下大亂”嗎?
三論 馬克思主義人本主義對舊人本主義的揚棄和超越
四論 “以人為本”的馬克思主義證明
一、作為主體的證明
二、作為客體的證明
三、作為主體和客體統一的證明
五論 “以人為本”與馬克思關於勞動過程中人與物關係的理論
六論 “以人為本”與馬克思關於社會勞動科學化的理論
一、一百五十年前馬克思提出的社會勞動科學化,在當時還只是一種科學預見和理想
二、科學發展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成為
一種客觀的必然的需要
三、科學發展在今日中國不僅是一種需要,而且成為可能
四、改革也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導向
七論 “以人為本”與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説的新發展
一、無產階級專政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説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人民民主專政思想是對無產階級專政思想的重大發展
三、以人為本、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等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執政黨和國家學説的新發展
八論 “以人為本”是執政興國理念的新飛躍
九論 “以人為本”與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
一、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歷史觀、價值觀能是不一致的嗎?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
三、“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既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與歷史觀,也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
四、馬克思在經濟學上論“人”與“物”的關係
五、“以人為本”的科學價值
十論 “以人為本”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動力
一、人的需要是人從事生產勞動的內在動因,需要與生產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在階級社會中這一矛盾表現為階級鬥爭
二、在消滅了剝削階級的社會主義社會中,需要與生產的矛盾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十一論 “以人為本”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一、歷史的、理論的證明
二、現實的、實踐的意義
三、全球的、未來的展望——在全球化語境下論説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
四、結束語
十二論 “以人為本”與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一、社會的發展與人的發展的統一性
二、“以人為本”的目的是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三、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十三論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
十四論 “以人為本”與教育在變人口壓力為人力資源優勢中的作用
十五論 對“以人為本”的幾種不同解讀的商榷
一、能將“以人為本”改為“以人民為本”嗎?
二、能將“以人為本”改為“以好人為本”嗎?
三、能將“以人為本”改為“以社會為本”嗎?
十六論 構建和諧社會的哲學思考
一、關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二、關於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關於人與自身的和諧發展
十七論 “以人為本”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各種經濟成分,為什麼説我國社會是社會主義性質的
二、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三、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思想的提出,徹底告別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思維誤區
十八論 “以人為本”與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發展
一、人的解放即人對自然、社會和自身的把握
二、人與自然、社會、自身的和諧發展
三、三個和諧發展與三個文明建設的內在一致性及其辯證關係
四、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五、理想的社會與理想的人的生成
十九論 理論一經掌握羣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
二十論 繼承馬克思走向新時代
(二)
勞動異化論是唯心史觀嗎?
駁在異化問題上所謂兩個馬克思對立的觀點
異化勞動論與馬克思兩個偉大發現的關係
(三)
《人的哲學論説》自序
《人的哲學論綱》自序
《人的哲學論綱》跋
(一)
(二)
(三)
後記
(一)
(二)給周凡博士的一封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