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代號221

鎖定
《代號221》是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青海省廣播電視局、上海廣播電視台紀錄片中心聯合制作,李曉擔任總導演的3集文獻紀錄片。
該片旨在挖掘大歷史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命故事,從不同剖面解讀不一樣的“兩彈”研製歷史,通過親歷者故地重遊,為觀眾分享當年的青春往事,用細節還原221基地的風雲歲月 [2] 
該片於2019年9月27日在上海東方衞視首播 [2] 
中文名
代號221
類    型
文獻
集    數
3 集
在線播放平台
央視網
播出頻道
上海東方衞視
上海廣播電視台紀實頻道
首播時間
2019年9月27日
每集長度
45 分鐘
總導演
李曉

代號221劇情簡介

該片聚焦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銀灘221基地,以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為視角,從現實切入歷史,採用重返現場、尋訪調查的實景拍攝方式,聚焦一個個親歷者的生動故事,用真實影像記錄中國核工業發展的偉大壯舉,記錄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發歷史,回望中國核工業在源起、研發、試驗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中國核武器科研工作者的精神風貌 [3] 
劇照 劇照

代號221分集劇情

    第1集 出征

    原國營221廠研製出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代號221》正是講述自1958年以來的幾十年間,我國第一代核工業人在青海金銀灘草原上“做隱姓瞞名人,幹驚天動地事”的那段重要歷史。


    第2集 巨響

    半個多世紀前,羅布泊戈壁深處的東方巨響讓世界為之震驚,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最早的原子彈、氫彈在哪裏研發製造,答案就隱藏在青藏高原的金銀灘。肩負着特殊使命,他們將夢想付諸現實,以熱血和智慧鍛造國之重器,昔日青春芳華,今已耄耋之年,魂牽夢繞的塵封往事是家國無悔的奮鬥誓言,重返歷史現場,一起走進絕密之地。


    第3集 迴響

    從氫彈的製造説起,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221廠決定退役撤廠銷號,到原廠址向旅遊功能轉型,以現實角度呈現了中國從擁有核武器到無核化的大國擔當,彰顯昂揚奮進的中國精神。13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1] 

代號221幕後製作

拍攝過程
2019年6月2日,該片在青海西寧舉行開機儀式,製作團隊三赴青海實地尋訪、勘景,採訪了30多位當年在221基地工作和戰鬥過的老人。撰稿團隊文稿前後撰寫6版,總計20多萬字,小修改不計其數。拿到影像資料後,後期團隊開始了近半年的剪輯製作過程,先後經歷了精編剪輯4版,最終成片。在拍攝期間,在青海省各級單位大力協同下,共有10多位老人從全國各地回到金銀灘草原,重返歷史現場,在221基地為觀眾實地講述那段歲月。之後,攝製組又轉戰北京、河北、浙江等地,走訪拍攝當年的親歷者,記錄他們在“兩彈”研製過程中的往事 [2]  [7] 

代號221主創團隊

出品人
高韻斐、申紅興
總策劃
王育宏、陳雨人
策劃
王永昌、劉寶春、張學倫、唐俊
總導演
李曉
執行導演
顏磊、張曉蕾、習昆
撰稿
秦雪、黃達
解説
馬宗武
節目統籌
王斌、董海安、朱莉、劉軍
攝像指導
孫堯
攝影
卞鳴龍、周文龍、王鎖、劉龍
燈光
呂迎帥、閆登科、劉建強、黎慶輝
剪輯
王驍、郭晗、李珂、應人傑
注:以上為部分創作人員名單參考片尾字幕 [4] 

代號221音樂原聲

歌曲
演唱
備註
《在那遙遠的地方》
插曲 [12] 

代號221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作品
備註
2019年
國家廣電總局2019年第三批優秀國產紀錄片
《代號221》
獲獎 [9] 
2019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特別推薦優秀紀錄片
入選 [6] 

代號221發行信息

宣傳信息
2019年9月23日,該片在北京召開開播儀式 [8]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播出時間
上海東方衞視
2019年9月27日首播
上海廣播電視台紀實頻道
2019年9月27日同步播出 [2] 
青海衞視
2019年9月28日播出
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頻道(CCTV-9)
2019年11月4日晚22:00播出
央視網
2019年11月4日晚22:00同步播出 [10] 
雲南衞視
2019年12月1日晚21:20播出 [11] 

代號221作品評價

《代號221》的攝製播出,浸透着攝製創作團隊的激情付出,從拍攝、用光、色調、編輯、剪輯、特效製作、文稿撰寫、配音解説、配樂、音效、節律把握等方面下了功夫,尤其是主題主線的重點把握,鏡頭畫面的結構設計,內容層次的邏輯擺佈,配音解説的節奏控制,每個環節各種要素合成的精細銜接,以深刻的主題立意,典型的人物故事,巧妙的情節設計,通過普通人、具體事以及獨特的自然、人文環境,運用精準的畫面語言,生動的文字解説,用心用情用功記錄了重大的時代主題和共和國的英雄羣體,將時代精神和社會主流核心價值理念融入精湛的視聽藝術之中,打造了一部藴含正能量、高揚主旋律、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青海標識的優秀作品。 [5]  (《青海日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