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代王佖答吐蕃北道節度使論贊勃藏書

鎖定
《代王佖答吐蕃北道節度使論贊勃藏書》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代王佖答吐蕃北道節度使論贊勃藏書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代王佖答吐蕃北道節度使論贊勃藏書作品原文

代王佖答吐蕃北道節度使論贊勃藏書
大唐朔方、靈、鹽、豐等州節度使檢校户部尚書寧塞郡王王佖致書大蕃河西北道節度使論公麾下:遠辱來書,兼蒙厚貺,慰悚之至,難述所懷。國家與彼蕃代為舅甥,日洽恩信,雖雲兩國,實若一家。遂令疆埸之臣,得以書信相問。況麾下以公忠之節,雄勇之才,翊佐大邦,經略北道。佖近蒙制命,守在邊陲,慰望之情,一一難盡。皇帝以贊普頻遣和使,懇求通好,凡此邊鎮,皆奉朝章,但令慎守封陲,不許輒令侵軼。至於事理,彼此宜然。且如党項,久居漢界,曾無徵税,既感恩德,未嘗動搖。然雖懷此撫循,亦聞彼財貨,亡命而去,獲利而歸。但恐彼蕃不知,大為党項所賣。其中亦聞誘致,事甚法銦,不能縷陳,計已深悉。今請去而勿誘,來而勿容,不失兩境之歡,不傷二國之好。在此誠為小事,於彼即是遠謀,幸履坦途,勿遵邪徑。今聖上德柔四海,威及萬方,雖外國蠻夷,尚皆率伏,況中華臣妾,敢有不恭?豈假彼蕃,欲相藉助,誠愧厚意,終訝過言。承去年出師討逐回紇,其間勝負,此亦備知,不勞來書,遠相示及。所蒙寄贈,並已檢到。佖為邊須守常規,馬及胡瓶,依命已受,其回紇生口,緣比無此例,未奉進止,不敢便留,今卻分付來人,至彼望垂檢領。有少答信,具如別數,幸恕寡薄也。初秋尚熱,惟所履珍和,謹因譯語官馬屈林恭回不具。佖白。 [1] 

代王佖答吐蕃北道節度使論贊勃藏書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遷居為下邦(今陝西渭南)人,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貞元十六年(800年)進士及第,十八年中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年)中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補盞屋(今陝西周至)縣尉。不久人為翰林學士,改左拾遺、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因上書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後歷任忠州、杭州、蘇州刺史。因晚年官太子少傅,故世稱“白傅”、“白太傅”。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4746頁
  • 2.    王振軍,俞閲主編,中國古代文學精品導讀,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7.01,第1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