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代市鎮

鎖定
代市鎮,隸屬於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地處廣安區東南部,東與新橋鄉、小井鄉、大佛寺街道相連,南與華鎣市祿市鎮毗鄰,西與觀塘鎮、虎城鄉接壤,北與白馬鄉隔江相望。 [5]  區域面積70.2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77746人。 [3] 
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代市鎮。1971年,更名代市鎮。1992年10月,長五、梭羅、拱橋3鄉併入代市鎮。 [5]  2013年2月,劃歸前鋒區管轄。 [4]  截至2020年6月,代市鎮下轄5個社區和24個行政村。 [6] 
2018年,代市鎮有工業企業21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9個。 [3] 
中文名
代市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
地理位置
廣安區東南部
面    積
70.28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和2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代市場星城大道16號
電話區號
0826
郵政編碼
638017
車牌代碼
川X
人    口
77746人(2018年户籍人口)

代市鎮歷史沿革

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代市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析置原平、新橋2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併入代市鎮。
1953年,析置長五、拱橋、新橋、龍山4鄉。
1958年,設代市公社,代市鎮屬之。
1967年,更名勝利鎮。
1971年,更名代市鎮。
1992年10月,長五、梭羅、拱橋3鄉併入代市鎮。 [5] 
2013年2月,劃歸前鋒區管轄。 [4] 

代市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代市鎮轄藝文、鍾街、東街、光明、龍泉5個居民委員會,圍坪、牛土、指路、平安、龍山、白店、金堂、六橋、五橋、長五、金山、水池、天橋、帽合、平橋、桐子、羣模、龍王、岳廟、旭陽、新觀、唐橋、旭昕、黃岩、東方、袁溪、躍進、雙雲、蒙山、梨樹、新安、大泥、建新、翠屏、繭莊、衞橋、偏馬、椅子、水磨、大田、會龍、孔壩、流杯、旭躍、雙魚、夜花、旭光、大石、井川4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5個居民小組、361個村民小組。 [5] 
截至2020年6月,代市鎮下轄5個社區和24個行政村。 [6]  鎮人民政府駐代市場星城大道16號。 [5] 
藝文社區
金堂村
旭陽村
鍾街社區
六橋村
流杯村
東街社區
長五村
唐橋村
光明社區
水池村
黃岩村
龍泉社區
水磨村
東方村
圍坪村
帽合村
雙榮村
指路村
大田村
新安村
翠屏村
會龍村
大泥村
繭莊村
龍王村
大石村
龍山村
岳廟村
/

代市鎮地理環境

代市鎮位置境域

代市鎮地處廣安區東南部,東與新橋鄉、小井鄉、大佛寺街道相連,南與華鎣市祿市鎮毗鄰,西與觀塘鎮、虎城鄉接壤,北與白馬鄉隔江相望。 [5]  區域面積70.28平方千米。 [3] 

代市鎮地形地貌

代市鎮地勢東部高,北部低,中西部和南部較為平坦。境內最高點位於地伏龍,海拔413米;最低點位於廖家溪口奶灘河,海拔217米。 [5] 

代市鎮氣候

代市鎮境內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温17.5℃,1月平均氣温6.1℃;7月平均氣温28.3℃。平均氣温年較差22.2℃。無霜期年平均31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50小時,年總輻射89.9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8月最多。 [5] 

代市鎮水文

長江二級支流渠江流經境內5個村,長約10千米。渠江一級支流驢溪河、梭羅溪,二級支流廖家河流經境內。 [5] 

代市鎮自然災害

代市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雹等。2010年7月19日發生的特大洪災,農作物受災面積9790畝,倒塌房屋1780間,轉移羣眾5300人,直接經濟損失1979萬元。2007年7~8月嚴重旱災,持續近兩個月,農作物受災面積1.8萬畝,直接經濟損失875萬元。 [5] 

代市鎮人口

2011年末,代市鎮轄區總人口766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400人,城鎮化率18.8%。另有流動人口1175人;總人口中,男性39066人,佔51%;女性37534人,佔49%;14歲以下13496人,佔17.6%;15~64歲51306人,佔67%;65歲以上11798人,佔15.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76581人,佔99.98%;有苗、彝等5個少數民族,共19人,佔0.02%;2011年,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長率3.1‰。 [5] 
2017年,代市鎮常住人口62815人。 [1] 
截至2018年末,代市鎮户籍人口77746人。 [3] 

代市鎮經濟

代市鎮綜述

2011年,代市鎮財政總收入3700萬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7%。 [5] 
2018年,代市鎮有工業企業21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9個。 [3] 

代市鎮農業

代市鎮有農業耕地面積40400畝,林地面積12500畝。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0.9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1億元,2011年達到3.9億元,比上年增長4.5%,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61%。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60700噸,其中水稻33200噸,玉米24900噸,紅薯40噸。經濟作物有油菜、大豆、花生等。 [5] 
代市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0萬頭,年末存欄2.8萬頭;家禽飼養量27.3萬羽,上市家禽19.8萬羽。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19700畝,其中經濟林5200畝,竹林43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2萬,林木覆蓋率46%。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6500畝,產量115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梨子、柚子。 [5] 
代市鎮

代市鎮社會事業

代市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代市鎮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2500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4所,在校生8100人,專任教師15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8000人,專任教師12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4100人,專任教師70人。 [5] 
2011年,代市鎮教育經費356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56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20%。 [5] 

代市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代市鎮有衞生院3個;病牀250張,專業衞生人員150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7萬人次,住院手術1090台次,出院病人8300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75%。 [5] 

代市鎮廣播電視

1987年3月,代市鎮開通有線廣播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7000户,其中數字電視用户50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5] 

代市鎮社會保障

2011年,代市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20户,人數1370人,支出213.7萬元,比上年增長17%,月人均130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979户,人數1600人,支出115.2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60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0人,支出14.4萬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70人,支出30.6萬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醫療救助39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50人次,共支出39萬元,比上年增長25%。救災支出35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80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35萬元,比上年增長40%。 [5] 

代市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代市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0千米,投遞點3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70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90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8000件,徵訂報紙11000份、期刊7000冊,業務收入108萬元。有電信服務網點4個;固定電話用户8000户,比上年增加20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47%,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移動電話用户25000户,比上年增加7000户,移動電話普及率75%,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互聯網端口總數10萬個,其中已佔用端口總數30000個,寬帶接入用户7000户,比上年增加1000户。 [5] 
  • 給排水
2011年末,代市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8.5千米,生產能力1000噸/日,居民用水普及率100%。 [5] 
  • 燃氣
2011年末,代市鎮鎮區天然氣管線6.5千米,天然氣用户8000户,月天然氣平均用量15萬立方米。 [5] 

代市鎮交通

2011年,代市鎮境內有鐵路廣安火電廠專線過境,其中前鋒至廣安火電廠境內長3千米。廣(安)前(鋒)高等級公路過境;縣鎮級公路3條,總長27千米。 [5] 
代市鎮

代市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代市鎮因場得名。清代境內有代姓人開店,漸成市場,名代市場,故名。 [5] 

代市鎮榮譽稱號

2021年2月19日,代市鎮獲得2020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鄉鎮稱號。 [2]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487頁.
  • 2.    祝賀!四川省2020年度鄉村振興先進縣(市、區)、先進鄉鎮、示範村出爐  .四川在線[引用日期2021-02-20]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第502頁.
  • 4.    歷史沿革  .廣安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5-07]
  •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黃明全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四川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8月:3193-3194.
  • 6.    2020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