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代入感

鎖定
代入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ài rù gǎn,現在廣泛使用的含義是:置於某人或某事物中的感受。
中文名
代入感
外文名
Sense of substitution
拼    音
dài rù gǎn
代    入
數學裏面的代換
性    質
文學
類    別
流行語

代入感代入

代入是謂詞演算的基本運算之一,現在也指置於某人或某事物中。

代入感內容

拼音:dài rù gǎn
“代入感”一詞常用於各大小説網站中,網站編輯們給自己的作者所提出的小説必備元素,又或者各大羣體中網友們給眾多寫手上課講課時所提到的要點之一。
在這種環境下,對於“代入感”的解釋便是五花八門,最多人支持的觀點是:(詳見上面概述)

代入感主要影響

“代入感”在各種作品中佔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最常見的是文字作品影視作品遊戲作品,製作者在製作作品的過程中也非常注重這一方面,足以證明市場上對“代入感”的重視程度!

代入感糾正

可惜的是,“代入感”這個詞是個新生代詞語,沒有前人給我們作解釋,後人只能通過片面的想法去解釋詞語,以至於錯誤地引導其他人認識這個詞語。
所以,我們不能輕鬆定義“代入感”這個詞,若這個詞真的要按照數學代換來轉變成文學作品中的“代入感”,那麼只能以人物替換來解釋。也就是説,A+B=C,當A=1時……我們不妨將式子看成是文字作品,把A看成是作品中的角色,數字1當成讀者,那麼代入式子後,就只能解釋成:把作品中的角色替換成讀者。(甲)
如此一來,便不符合大眾人所説的:置於某人或某事物中。(乙)
漢字用法博大精深,甚至有人提出“帶入感”這個詞去取代“代入感”,但後者在使用頻率上明顯佔優。
可見,我們不能以片面的説法來解釋這個詞語。
我們仔細瞭解,便能發現,“讓讀者感覺作品描述令人身臨其境”,有另外一個詞更適合這個説法,那就是“帶入”,顧名思義,將讀者帶入一個畫面。
字典解釋:
代,是替代、時期、輩份、姓;
帶,是材料做成的長條物、像帶子的長條物、車輪胎、區域、佩戴、隨身拿着、連着順便做、含有、率領引導、女子的……(此處一個省略一萬字)
由上面可見,“代入感”在文字作品當中只能表現替代,而“帶入感”則只能表現引導讀者進入作品所描述的世界。
綜上所述,大眾長期使用的詞語——“代入感”所給出的解釋是錯誤的。

代入感建議

儘管如此,這些解釋都不能滿足於雙方的説詞,若我們在這裏死皮賴臉地咬文嚼字,只會浪費時間,因為“代入感”這個詞的出現不只是為了解釋上面的任意一種説法,創造這個詞的人只是盲人摸象,而我們要做的,是繼續摸象,甚至不做盲人。
很多網站編輯拿“代入感”説事,甚至有人在網上講課,爭論不休,其實他們只希望讓諸位寫手能寫出與小説貼切的事情,若真想寫出如此境界的作品,請各大作者務必尊重你所設定的世界觀,是否能滿足自己所描述的東西,不能窮,也不能溢,窮則不足,溢則滿。
所以一般比較快餐類的小説或者遊戲的作者或開發人員都很重視他們作品能給客户的代入感,因為這是他們吸引客户和利潤的妙招。但是從藝術性來講,代入感並不能代表小説和遊戲的一切。這就像電影的商業化與藝術化的矛盾類似,好看的電影不一定能打動人心。

代入感解釋

實際上,一個人閲讀文字作品時,比較常見的除了上面的兩種情況以外,還有其他情況。例如:作品中的背景與讀者現實生活中的背景相似,或者作品中人物經歷與讀者現實生活所遭遇的類似。

代入感以小見大

上面的情況充分説明了,文字作品不僅僅需要“代入感”,需要“帶入感”,更需要“貼切感”。前面兩者讓人天馬行空,看見真實所不能看見的;後者讓人品嚐甘甜,除了埋怨,也要有更多感恩。這才是文字作品中,所有作者寫手需要給廣大讀者負起的責任,而不是一昧的只把讀者當作顧客,埋沒情感。

代入感總結

事實上,“代入感”這個詞基本上不能只用表面意思去理解,很多人使用這個詞的時候,本意只表示是第二種解釋(乙),但實際上,應該包含了上面所提及的三種解釋,缺一不可。我們也許不能嚴謹地做到寧缺毋濫,但也不能眼睜睜地斷章取義,管中窺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