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仙蒲村

鎖定
位於福鼎市西南部,與霞浦、柘榮兩縣交界,古為長溪、福寧十三都地,現隸屬磻溪鎮,中國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仙蒲村落相對集中,村中有開闊的平地,一條溪流稱為仙蒲溪,從南向北緩緩穿村而過,把村莊分為兩半,古民居大都臨水而建。
中文名
仙蒲村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福鼎市西南部
火車站
福鼎火車站

目錄

仙蒲村簡介

仙蒲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大約有900多年的歷史,有各類古建築達100多處,建築面積達21000平方米,有小橋、丁歨、古道、石牆、木構建築等歷史文化遺存。現有古民居建築羣數十座,始建於宋代,元、清兩朝均有增建,延續清代嶺南建築風格,融合畲寨風情。其中,林氏宗祠據考最早創建於公元1201年,前埕尚存旗杆夾杆石兩對、馬槽一個(屬元代文物)。2014年3月成為福鼎市首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1] 
仙蒲村 仙蒲村
仙蒲村兩岸石橋、碇步把民居聯結起來,成一個整體。岸邊綠柳依依,四山篁竹翠林覆蓋,使整個古村落顯得寧靜而幽遠。仙蒲古民居規模大,格局開闊,蟬援比鄰。基本以一個單元結構為主體,線性排開。
仙蒲村古民居 仙蒲村古民居
現存有清代以來的古民居數十座,保存完好的依次有外洋林氏民居、外頭林氏民居、中頭林氏民居、內頭林氏民居、橋頭林氏民居、洋中厝林氏民居、大厝裏林氏民居、花門樓林氏民居以及林氏宗祠等。其建築典型者為望族合院住宅,或三合院式,或四合院式,且南北兩側廂房對稱嚴謹。結構式樣基本採用重檐歇山頂,穿鬥式木構架。民居兩側均有閣樓式翹檐,面闊多在8至11間,進深7至12柱之間,氣質大方。
民居庭前都設四角庭院,大門進入後是條石夾錠的通道,直到前面的大廳。通道砌石階二至三級,以青石打造的石鼓分佈通道兩側。庭院埕坪鋪以青石子,光亮而整潔;有的是夯平泥地,平實而整飭。四周以條石為框架,落落大方。屋檐圍成一方天宇,鑲嵌其中的是遠黛青山和悠悠白雲。廳堂是古民居最為精彩之處,梁、窗架、雀替雕刻精美的圖案,種類繁多,如瑞獸有鹿、麒麟、獅、蝙蝠等;花卉有菊、牡丹等;裝飾物如瓷瓶、柱鏡等,精雕細鏤,栩栩如生,代表特定歷史時期的木雕手工技藝。供案和牌匾見證了族人的人文脈絡。林氏古民居保留有十幾方清代以來的牌匾,彌足珍貴,有同治九年的“稀齡望重”;同治二十年的“西序耆英”;同治年間的“眉案雙輝”;咸豐元年的“望重鄉評”;咸豐十年的“選魁”;道光二十年的“古道是敦”;道光年間的“貢元”;光緒三十年的“岌銘頌德”;民國二十七年的“鴻光偕老”。

仙蒲村景觀

仙蒲村古厝 仙蒲村古厝
古祠、古廟、古井構成古村落三大元素。林氏宗祠為清代建築,祠堂前立有棋杆夾,鋪以青石坪,場地開闊。祠內古戲台、天井及藻井手繪人物故事,無不顯示古村落的古樸、凝重。大王公廟坐落於仙蒲溪尾南岸,面對着田疇和溪流,是林氏古老的祀廟。傳説大王公生於明洪武甲寅年七月十九日,他六七歲時,一頓能吃鬥米。人説飯量這麼好,養育是個大問題。大王聽説後,自卒于山頭。後人過意不去,便立石室為祀,祈禱則無不應驗。族人隨後在洋尾矴步頭建立草廟,又於咸豐六年,擴建牆宇,每逢臘月祭祀,從未間斷。在大王公廟牆腳的過道下方,林氏族人鑿井兩方,用方石砌邊,其泉水清冽。在春季田野盛開的紫雲英襯托中,古井泉水斑斕如花。
仙蒲田園風光旖旎,原始森林廕庇幽深,千年樹齡的紅豆杉、古楓林聳立雲天。溪流潺潺,瀑布飛泄,造就深不可測的池潭,無人敢於覽勝,人稱龍潭。村中原有傳統的造紙作為產業,原料來源於山中盛產的毛竹和本地獨有的苦竹,它與林氏正月初五和三月三祭祖習俗共同形成古村落三大特色的民間民俗遺產,豐富了仙蒲的文化內涵。

仙蒲村榮譽

2012年,仙蒲村列入第四批福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