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仙茅參

鎖定
仙茅參,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白莖雅葱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的根。分佈於黑龍江(伊春、寧安)、吉林(通榆、安圖)、遼寧(本溪、尚志)、內蒙古(呼和浩特)、河北(涉縣、易縣、蔚縣、磁縣、內丘、保定)、山西(太原、陽曲、交城、五台、永濟、夏縣、沁源、運城)、陝西(延安、略陽、商縣、佛坪)、山東(青島)、江蘇(揚州)、安徽(淮河流域以南各地)、浙江(杭州)、河南(汝陽、內鄉、寶豐、商城、信陽)、湖北(具體地點不詳)、貴州(貴陽)。具有祛風除濕,理氣活血之功效。用於外感風寒,發熱頭痛,勞傷,久年哮喘,風濕痹痛,婦女倒經,跌打損傷,疔瘡等症。
別    名
條參
水防風
豬尾巴
箭頭草
土人蔘 展開
別名
條參
水防風
豬尾巴
箭頭草
土人蔘
絲茅七 收起
中文學名
仙茅參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鴉葱屬
白莖雅葱
採集時間
夏、秋季

仙茅參入藥部位

根。

仙茅參性味

味甘,性温。

仙茅參歸經

歸肝、脾經。

仙茅參功效

祛風除濕,理氣活血。

仙茅參主治

用於外感風寒,發熱頭痛,勞傷,久年哮喘,風濕痹痛,婦女倒經,跌打損傷,疔瘡等症。

仙茅參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白莖鴉葱10-15g,蒸酒服。
2、治瘡瘍潰爛:白莖雅葱適量,加酒搗爛,外敷患處。

仙茅參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浸酒或研末。外用:搗敷。

仙茅參炮製

仙茅參炮製方法

除雜質,洗淨,潤透,切段,曬乾。

仙茅參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或鮮用。

仙茅參形態特性

白莖雅葱又名:華北鴉葱,筆管草。多年生草本,高達120釐米。根圓柱狀或倒圓錐狀,直徑達1.8釐米。莖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上部傘房狀或聚傘花序狀分枝,全部莖枝被白色絨毛,但在花序脱毛,莖基被棕色的殘鞘。基生葉與莖生葉同形,線形、寬線形或線狀長橢圓形,寬0.3-2釐米,邊緣全緣,極少有淺波狀微齒,兩面光滑無毛,3-5出脈,兩面明顯,基生葉基部鞘狀擴大,抱莖。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花序分枝長或排成聚傘花序而花序分枝短或長短不一。總苞圓柱狀,花期直徑1釐米,果期直徑增大;總苞片約5層,外層三角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8毫米,寬約4毫米,中內層橢圓狀披針形、長橢圓形至寬線形。全部總苞片被薄柔毛,但果期稀毛或無毛,頂端急尖或鈍。舌狀小花黃色。瘦果圓柱狀,長2.1釐米,有多數高起的縱肋,無毛,無脊瘤,向頂端漸細成喙狀。冠毛污黃色,其中3-5根超長,超長冠毛長達2.4釐米,非超長冠毛剛毛長達1.8釐米,全部冠毛大部羽毛狀,羽枝蛛絲毛狀,上部為細鋸齒狀,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脱落。花果期5-9月。

仙茅參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2500米的山谷或山坡雜木林下或林緣、灌叢中,或生荒地、火燒跡或田間。分佈於黑龍江(伊春、寧安)、吉林(通榆、安圖)、遼寧(本溪、尚志)、內蒙古(呼和浩特)、河北(涉縣、易縣、蔚縣、磁縣、內丘、保定)、山西(太原、陽曲、交城、五台、永濟、夏縣、沁源、運城)、陝西(延安、略陽、商縣、佛坪)、山東(青島)、江蘇(揚州)、安徽(淮河流域以南各地)、浙江(杭州)、河南(汝陽、內鄉、寶豐、商城、信陽)、湖北(具體地點不詳)、貴州(貴陽)。

仙茅參藥材性狀

乾燥根長圓錐形,長10-20cm,直徑0.5-1.2cm。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皺縮,有時有裂隙,頂端常有莖葉殘基。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鮮根常有白色漿液流出。氣微,味微甜。

仙茅參藥理作用

1、具有降脂、降壓作用。
2、調節血管壁通透性,降低脂質滲透力,防止脂質沉積。
3、通過促進彈性纖維增生和膠原生物合成膠原纖維來維護血管壁的彈性。

仙茅參現代應用

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咳嗽,跌打損傷,皮膚癰瘍和急性胃腸炎腹痛等。

仙茅參相關論述

《陝西中草藥》:“祛風濕,健脾,補氣,生津,解毒。”
[1-5] 
參考資料
  • 1.    《華山藥物志》編輯委員會編 .《華山藥物志》: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 2.    楊衞平,夏同珩主編 .《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 3》:貴州科技出版社,2010
  • 3.    陝西省革命委員會衞生局商業局編.《陝西中草藥》 :科學出版社,1971
  • 4.    李建生,郝近大主編.《鮮藥圖譜》: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6
  • 5.    於新編著.《野菜食用與藥用手冊》 :中國紡織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