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仙洞御所

鎖定
仙洞御所,是退位以後的天皇(上皇法皇)的御所。
仙洞本來指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後來引申為天皇(上皇・法皇)的御所稱呼,後來又轉變為上皇・法皇的異稱。
中文名
仙洞御所
外文名
せんとうごしょ 、Sentō gosho
外文名
Sento Imperial Palace
地    點
京都府京都御苑
其他地址
京都府妙心寺

目錄

仙洞御所概況

仙洞御所(Sento Imperial Palace)

仙洞御所構造

現存的仙洞御所全園面積為 49,137平方米,其中北池為21,780平方米,南池為27,357平方米,是一個水面佔很大部分的大池庭。庭園的南池被八之橋藤架等分為兩部分,包括北池在內,庭園由三個部分組成。從北開始有“真、行、草”三池庭。北池部分東西稍稍長一些,東面、南面和北面是築山,北西側是被稱為“阿古瀨”的小池,其北岸上部是“紀氏遺址碑”和芝御茶屋遺址,東北山丘上是鎮守社。無論是北池還是南池,園路都設置在山前,沿着園路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庭園。 [1] 
仙洞御所

仙洞御所名稱由來

仙人從很久以前在中國就是離開世俗隱居於蒼鬱深山的理想形象。因此,也被用於天皇的退位後的美稱。而這樣的貴人所居住的御所,也就被稱為仙洞御所。
按照慣例,退位後的上皇或法皇往往都離開內裏,前往仙洞御所居住。而仙洞御所也獲得了“院”的別稱,同時也作為上皇與法皇的別稱。在仙洞御所內,設置有處理天皇家政務的院廳。白河上皇在位時,還專門設置了北面武士與西面武士作為院廳近衞。

仙洞御所歷史背景

京都御苑的仙洞御所
現存的位在京都府京都御苑京都御所東南方位的仙洞御所,是1627年(寬永4年)由小堀遠州為後水尾上皇造營,正式名稱是櫻町殿。以東側的大池塘為中心的庭院十分廣闊,相較於最初小堀遠州的設計,後水尾天皇做了很大的改動。
仙洞御所的景色
仙洞御所的建築羣在1854年(安政元年)的火災後未曾再建,現僅存庭園。1867年(慶應三年)之後,政府將相鄰的殘留的大宮御所的御常御殿組合修整到一起,作為皇室在京都的邸宅。而庭院周圍的空地曾一度被提議建設京都迎賓館而擱置,最終迎賓館在別處建成,此地得以保留。
最初,在仙洞御所東北的大宮御所是為了後水尾天皇的中宮皇后——東福門院而營建的,後來大宮御所的御常御殿被整合進仙洞御所。大正年間,御常御殿內部被改裝成了洋式的屋子,提升了實用性,同時外面也具有與仙洞御所整體匹配的樣子。如今整個御所只有大宮御所作為天皇、皇后、皇太子以及皇太子妃回京的行宮。
仙洞御所(指大宮御的所部分)的地點,是在聚樂第之後作為豐臣家在京都的府邸。當時還被稱為太閣御所・太閣上京御屋敷。豐臣秀吉死後的第二年,也就是慶長4年9月,在大坂的秀吉正室・北政所夫人(高台院)搬入居住。寬永元年,北政所夫人死後,又由其甥木下利房居住。
寬永4年木下利房向後水尾天皇示意出讓,於是天皇授意幕府將這裏作為仙洞御所與大宮御所的建設用地。德川和子(東福門院)生下的皇子夭折後,木下又撤回了出讓的意向,因此建設工事進展緩慢。寬永6年11月,天皇突然決定讓位,於是建築工事再開。
寬永7年12月,上皇遷入新建的仙洞御所。其中許多的建築物都是寬永年間天皇在二條城中行幸時使用的建築物的再利用。阿古瀨淵也是豐臣家邸宅的庭院中遺留的景觀。 [2] 
京都御苑之外的仙洞御所
現存平安京西北部的妙心寺,是花園上皇的仙洞御所——萩原院的舊址。 [3] 
相關內容
  • 御所
  • 京都御所
  • 京都御苑
  • 太上天皇
  • 桂離宮
  • 修學院離宮
參考資料
  • 1.    小學館.『京都 御所の庭 - 京都御所・仙洞御所』.日本:小學館,2005:全文
  • 2.    根岸鎮衞著,長谷川強校注.『耳嚢』全3冊 江戸時代の隨筆、仙洞御所についての逸話を収録.日本:巖波書店〈巖波文庫〉,1991年:第二冊
  • 3.    大日本史·花園天皇  .大日本史[引用日期201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