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仙居苦竹

鎖定
仙居苦竹(Pleioblastus hsienchuensis T. H. Wen)稈高5m,徑2-5.5cm,節間長30cm,稈環隆起,籜環木栓質,被刺毛,節下具白粉。稈籜綠色,被刺毛和白粉,基部邊緣有長刺毛密生,邊緣禿淨,先端急尖;籜耳發達,呈鐮刀狀張開,半抱莖,長0.7cm,寬0.3cm,遂毛直立,長10-15mm,在籜鞘頂端呈半月形散開;籜舌波狀,中部略聳起;籜葉狹窄狀,直立或反轉。每小枝具葉4-5枚,葉鞘被白粉,葉耳橢圓狀伸出,僅毛長達13mm,葉片披針形
中文名
仙居苦竹
拉丁學名
Pleioblastus hsienchuensis T. H. Wen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苦竹屬
仙居苦竹
分佈區域
中國浙江

仙居苦竹形態特徵

竿高5米,粗2-3釐米,中空較小,節下方具白粉,竿環隆起,籜環具木栓質殘留物。籜鞘綠色,厚紙質,背部被極稀疏細刺毛,以後幾無毛,有白粉,基部密生一圈刺毛,邊緣無纖毛,先端狹尖;籜耳發達,呈鐮狀,長約達7毫米,寬1-2毫米,或可更寬,邊緣具較密勁直的繸毛,繸毛長10-15毫米,呈放射狀排列;籜舌截形乃至呈筆架狀,中部凸起;籜片狹帶狀,竿下部者外翻,長約為籜鞘的1/3,兩面均具微毛,兩邊緣具均勻細齒。末級小枝具3或4 (5)葉;葉鞘長約4釐米,無毛或具細微毛,被白粉,縱肋和小橫脈明顯;葉耳卵狀至橢圓狀,邊緣具放射狀排列直而先端微屈的繸毛,其長達13毫米;葉舌高約1毫米,拱形,被白粉,邊緣生細纖毛;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7-16釐米,寬1-2.5釐米,先端急尖而延伸,基部圓,多少有點偏斜,兩面均無毛,或僅葉下表面基部有毛,次脈5或6對,小橫脈明顯;葉柄長2-5毫米。花枝未見。筍期6月。 [1] 

仙居苦竹分佈範圍

【分佈】:浙江山仙居、富陽、三門等地。
【產地分佈】:產浙江。生於山坡或平原。

仙居苦竹主要價值

【中藥名】:苦竹葉苦竹筍苦竹茹苦竹瀝苦竹根
中藥名
藥用部位
性味
功效
苦竹葉
以植物的嫩葉入藥
苦;寒
清心;利尿;明目;解毒。
苦竹筍
以植物的嫩苗入藥
苦;寒
清熱除煩;除濕;利水。
苦竹茹
以植物的莖稈除去外皮後刮下的中間層入藥
苦;涼
清熱;化痰;涼血。
苦竹瀝
以植物的莖稈經火烤後流出的液汁入藥
苦;寒
清火;解毒;利竅。
苦竹根
以植物的根莖入藥
苦;寒
清熱;除煩;清痰。
【注】:藥用詳述,見百度百科相關專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