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仙居八景

鎖定
仙居八景屬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仙居風景名勝區,地處於浙江省東南部,台州市西部,靠近東海。仙居自然風光壯麗獨特,豐富多彩,集奇、險、清、幽於一體,匯峯、瀑、溪、林於一地。
仙居八景包括:東嶺曉春(鍾)、南峯眺艇、石龍霖雨、景星望月、水簾瀑布、麻姑積雪、錦鳳沖霄和蒼嶺丹楓。
中文名
仙居八景
著名景點
東嶺曉春(鍾)、南峯眺艇、石龍霖雨、景星望月、水簾瀑布、麻姑積雪、錦鳳沖霄、蒼嶺丹楓
所屬地區
浙江省東南部,台州市西部

仙居八景仙居八景介紹

東嶺曉春(鍾)系晨景,景星望月為夜景;麻姑積雪為冬景,蒼嶺丹楓、景星望月為秋景,石龍霖雨、水簾瀑布屬夏景,東嶺曉春屬春景。晨有晨色,夜有夜景,四時八節,各展風姿。“仙居八景”實是造物主給仙居大地的巧妙安排。

仙居八景八景信息

仙居八景蒼嶺丹楓

蒼嶺是古代仙居的西門。光緒《仙居縣誌》載:“在縣西南一百里,一名風門,高五千丈,週迴八千里,與縉雲壺鎮接界,為婺(金華)括(處州)孔道”。這裏“重岡復徑,隨勢高下,其險峭峻絕,實為浙東這最”。因此這裏的“險”,便為歷代許多過往文人的歌詠。如唐劉昭禹的“盡日行方半,諸山直下看。白雲隨步起,危徑極天盤。瀑頂橋形小,溪邊店影寒。往來空息,元發改非難。“宋杜師量的”人云蜀道苦難行,我到雲間兩腳輕。山險不知心險空,心平履險險須平”。宋禮部侍郎陳公輔(臨海人)、明朝劉伯温(青田人)等都有詩極言此道之險絕。1861年10月26日,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率領數十萬大軍也是翻越此嶺,進入縣境,繼而攻佔整個台州。
蒼嶺雖險,景色卻美。南田村附近的山上遍植楓樹,每逢深秋,漫山遍野的楓林,初經霜雪,一眼望去,只見層林盡染,與翠綠的松柏相映襯,猶如綠坡上鋪了赤紅的地。行人至此,望見“宛若圖畫”的“碧雲紅葉”,常“應接忘疲”,從而留下了“丹楓遮路樹如人,紅葉花香雨似塵”等美麗的詩句。

仙居八景東嶺曉春

於縣城東門外的東嶺。該嶺自北向南綿延,是東面拱衞山城的天然屏障,也是通往郡城臨海的交通要隘。宋時,邑令趙幼聞以山坳多晚風,建旋憩亭供行人歇息。明萬曆年間,知縣湯聘尹“壘石為台,建會文樓三間”,是為文昌祠。清乾隆年間,偃松台上立一方石匾,書鐫“煙霞第一城”五個字。文昌祠內原置有大銅種鍾一口,凌晨鐘鳴,聲聞四野,清脆悦耳,喚醒山城居民,故此景稱“東嶺曉鍾”。1861年,太平軍焚文昌祠,“移鍾入城,欲毀之,不果。移置城隍廟。”此後鍾損聲絕,以其每年春暖花開時,“仕女競抬翠(春遊採百草為娛樂)於其巔”,遂有“曉春”之謂。東嶺主峯福應山,系宋令陳襄命名。海拔61米,頂有高約30米的福應塔。塔旁原有盡美亭、會友亭和祀朱熹的朱文公祠。會友者,謂文友會聚於茲,可“俳徊四覽,嘯詠終日”。盡美者,喻該山盡一邑之美,該亭又盡一山之美。宋紹興元年(1131)通判龐雲中遊東嶺後有“騷人畫吏不能工也”之感慨。宋人楊崇題詞曰:清風送月上欄干,雲雨溪流破玉寒。

仙居八景麻姑積雪

麻姑巖又名仙姑巖,在下各鎮境內,海拔367米,是括蒼山主峯米篩浪向北延伸的一脈矮丘。麻姑巖在一流水切割面的峯巔上。以凝灰岩夾沉積岩組成的岩層,在外力作用下贈生變形、變位和斷裂,形成奇觀。
光緒《仙居縣誌》載:“麻姑央數巨石屹立山巔,如鳥爪,中一石,端如藥杵,孤插天心。古樹數株,矗立其上。巖上有洞,塑有麻姑像,兩石對峙,高深丈餘,每逢三冬,積雪皚皚,如銀帽一頂”,故稱“麻姑積雪”。
麻姑,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仙。葛洪《神仙傳》載:東漢桓帝,麻姑應王方平之召,降於蔡經家,年十八九,能擲米成珠。她擲米成珠。她的手指纖細細如鳥爪,麻姑巖上恰有巨石礫立如“鳥爪”。傳説蔡經成仙“盡室上升”時,因石臼杵太沉重而遺下,麻姑巖上恰有石筍如“藥杵”。
麻姑巖是古時著名的道教場所。《臨海郡》一書載:“吳大帝赤烏元年(238)孫權下詔在蔡以故宅建隱真觀,供奉王方平、麻姑和蔡經。”據此,這裏的道觀當有一千七百多年曆史。唐宋時,麻姑巖香水鼎盛,許多文化名人也慕名前來朝拜,如寓居天台的唐代著名詩人曹唐、我縣宋代著名植物學家陳仁玉都曾登監此山,留下優美的詩篇。宋時自謂靈蹤仙家蔡經後人的蔡向賦詩饒有趣味,茲錄如下:
福地流傳號隱真,麻姑曾款蔡翁門。臼舂雲子自堪飽,井溢丹泉便可吞。
山路五峯疑指爪,溪盤百疊想裙痕。我來既躡蹤以後,知是仙家第幾孫。

仙居八景景星望月

在仙居縣城西南25公里處,有陡壁峭巖,俗名景星巖,又名“景星望月”,十分奇麗。景星巖景區:其中包括響鈴巖、望月亭等景點。
響鈴巖位於摘星台西北角,巖體裂隙成一條寬不足一米、深不可測的懸崖溝壑,石落壑中,擊撞左右巖壁,“鈴聲”清脆,餘音嫋嫋,響聲半分鐘有餘。從山底仰望,整座山體南北長而東西狹,首尾昂起,像一艘巨型的輪船停泊於此。峭壁、奇石、古松、修竹構成這裏奇特的景觀。
人在霧中行走,霧隨人升騰,是一座長百米,高數十米的山岩,象鹿子伸開的脖子,名曰:“鹿頸巖”。十八盤的最高處是景星巖的天門,眼前修竹萬丈,松濤陣陣,令人心曠神怡。
景星巖的腹地有淨居寺。此寺始建於唐代,宋代高僧行機在此結廬為居,明僧石奇、清僧湛庵相繼擴建,殿宇恢宏,清順治十五年圍剿山寇時,寺毀,今住持妙德奔波數十年,重修殿宇,再塑佛像,又具規模,香火甚盛,前往參拜的信徒四季不絕。淨居寺西面,離“讀書堂”不遠,有亭名曰“摘星台”。

仙居八景石龍霖雨

石龍霖雨景區位在浙江省仙居縣城東南約三公里處,因景區所在的山形俯視狀如麒麟產子,故又可稱為麒麟山景區。麒麟山(石龍霖雨)景區總地勢是東南高而西北低,屬坐巽向乾格局。坐山是由括蒼山龍脈西伸彎環結聚而成,永安溪從景區西側向北幾經彎彎曲曲地流向北側的壬子方出局。從水勢看,該景區是左水彎環流向右出北側壬子方,合文庫消水,風水術稱此為“祿存流盡佩金魚,主富貴福壽俱全。”
景區的地理環境與風水意象,站在仙居縣東北方高山上向南俯看,景區所在的山形正如一隻側卧麒麟在產子。麒麟頭向東,張着嘴,上顎還長有須;背在南而腹向北,上王亭山就是麒麟的左前爪,左後腿的爪伸到柴嶺下村西側:尾部向西,尾尖伸至永安溪邊的嶺背頭。

仙居八景南峯眺艇

位於城南1公里處的南峯山。山上有觀賞台,可眺望永安溪之景。山頂有北宋古塔、興道禪院、鑑玉堂書院、藍光軒、古靈祠、翠微閣、涵清亭、桃花洞等景點。今已闢為南峯公園。
沿城區下趙巷大街,朝南走1公里左右,便到達南峯山腳下。正是“出郭才咫尺,便覺山意幽”。進公園北大門,沿石徑直往峯頂,即是北宋古塔。若向東,稍一拐彎就到臨溪的觀賞台。在這裏,永安溪景色盡收眼底。這裏是幾百平方米的平台,設有石桌、石凳和扶欄。背東直登石級,有“安洲第一山”門坊,有楹聯曰:“風清雲讀月;山靜鳥談天。”登完143級台階,已身在南峯塔下。

仙居八景水簾瀑布

水簾瀑布為仙居八景之夏景,位於景星巖山腳,白塔鎮寺前村附近,一道山澗湍流自雄獅山懸崖上,分三級呈“之”字形直飛而下,落差百餘米,瀑布掛落處,還有一天然洞穴,夏日居之,洞口飛瀑倒垂,洞內細雨紛揚,寒氣侵骨,實為避暑勝地。

仙居八景錦鳳沖霄

錦鳳巖亦名景鳳巖,位於縣城西南45千米的橫溪鎮溪口村。從溪口村上山,沿翠柏夾道的石徑向上行1.5公里左右,翻過一座小山坡,仰望山腰,掩映在翠竹叢中的白色粉牆和幽幽山洞便呈現在眼前。洞頂有一巨石覆壓而伸出,猶同一只展翅的錦鳳,從天邊俯衝而來,那微張略彎的嘴角更是栩栩如生,出神入化。
光緒《仙居縣誌》載:“錦鳳巖,關鎖坑中,軒翥如鳳,前有石如桃,似欲啄狀。”鳳腹下有洞,平坦可步,四壁片石玲瓏,千姿百態,日照丹山,峯勢欲飛,博得後人“天生景鳳翥仙鄉,巖穴鍾靈表異祥”的讚歎。洞內建有廟宇,明代張鍾秀題“朝陽洞天"四個大字,橫掛其中。因其”僻在窮山,人跡罕至",為八景中游人較稀一處。但明朝吳時來曾遊覽至此,留詩道:
十載已成巖穴土,尋游到此若為驚。雲中似啓朝陽户,嶺上猶傳景鳳名。
魏闕難忘牟子意,華陽偏稱隱君情。坐來回向心俱寂,碧水冷冷一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