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仙塘鎮

鎖定
仙塘鎮,隸屬於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位於東源縣境南部,東與義合鎮相鄰,南連紫金縣臨江鎮,西接新港鎮、源城區源南鎮,北與燈塔鎮下圍村接壤, [2]  轄區總面積146.48平方千米。 [3]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仙塘鎮登記人口14.43萬人,常住人口約13.19萬人,户籍人口3.82萬人。 [1]  截至2020年6月,仙塘鎮轄5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 [4] 
仙塘鎮是廣東省定為東源縣3箇中心鎮之一, [2]  是東源縣行政辦公駐地,是東源縣的政治、文化與經濟的核心區。東江和205國道、粵贛高速公路、河梅高速公路、廣梅汕鐵路、京九鐵路等交通網貫穿仙塘全境,是東源縣交通網絡的中樞和粵東北重要的交通樞紐。仙塘鎮歷史文化底藴深厚,鎮內有一批保存完好的客家古建築羣,如潘氏“參軍第”“大夫第”等。 [1]  [5] 
2020年,仙塘鎮實現工業總產值68.71億元,比2015年增長36.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48億元,比2015年增長162%;完成税收7.03億元,比2015年增長130%;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8018.6元,比2015年增長64%。 [1] 
中文名
仙塘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
地理位置
東源縣境南部
面    積
146.48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762
郵政區碼
5175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車牌代碼
粵P
户籍人口
3.82萬(2020年)

仙塘鎮歷史沿革

仙塘鎮一角 仙塘鎮一角
清初,屬河源縣大州都東埔約,同治年間屬大洲都古云約、禾溪約。
民國,屬東埔鄉。
1950年1月,屬河源縣人民政府第四區仙塘鄉。
1951年7月,屬第一區。
1958年,屬東埔人民公社。
1961年,從東埔公社分出為仙塘公社。
1962年,再次合併入東埔公社。
1971年8月,再次從東埔公社分出為仙塘公社。
1983年,設仙塘區。
1987年,設仙塘鎮。
1988年,隸屬河源市郊區。
1993年11月,隸屬東源縣。 [2] 

仙塘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仙塘鎮轄5個社區和13個行政村。 [4] 
仙塘鎮下轄地區
街鎮社區
仙塘村
紅光村
東方紅村
新源社區
徐洞村
龍利村
古云村
建設路社區
坭坑村
龍尾村
觀塘村
深業路社區
新洋潭村
木京村
禾溪村
崇文社區
熱水村
——
——

仙塘鎮地理環境

仙塘鎮位置境域

仙塘鎮,位於東源縣境南部,東與義合鎮相鄰,南連紫金縣臨江鎮,西接新港鎮、源城區源南鎮,北與燈塔鎮下圍村接壤, [2]  轄區總面積146.48平方千米。 [3] 
仙塘鎮

仙塘鎮地形地貌

仙塘鎮地形圖 仙塘鎮地形圖
仙塘鎮境內屬半丘陵、半平原地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 [2] 

仙塘鎮水文

東江河從東北至西南貫穿仙塘鎮境內,河道長12千米。 [2] 

仙塘鎮礦產資源

仙塘鎮礦產資源主要有螢礦、稀土、高嶺土、鉛鋅礦等,其中高嶺土儲量3000萬噸以上,到吉村螢礦屬大型礦牀。 [2] 

仙塘鎮人口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登記人口14.43萬人,常住人口約13.19萬人,户籍人口3.82萬人 [1] 

仙塘鎮經濟

仙塘鎮電子地圖 仙塘鎮電子地圖
2020年,仙塘鎮實現工業總產值68.71億元,比2015年增長36.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48億元,比2015年增長162%;完成税收7.03億元,比2015年增長130%;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8018.6元,比2015年增長64%。 [1] 

仙塘鎮交通運輸

仙塘鎮有京九和廣梅汕鐵路、205國道、河義公路、東環路、河龍、粵贛高速公路、東江河等自南向北貫穿全境,設有仙塘火車貨運站;水路,上航直達龍川,下航直達惠州、廣州。 [6] 

仙塘鎮歷史文化

仙塘鎮地名由來

“仙塘”地名,因四面環山,中間盆地,猶如一口山塘,故稱山塘,後改稱為仙塘。 [2] 

仙塘鎮方言

仙塘鎮通行東源客家話,屬漢語客家話語系次方言。 [8] 

仙塘鎮風景名勝

  • 南園古村
南園古村 南園古村
南園古村,位於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仙塘鎮紅光村,距河源市區12千米,水路東江航道貫穿,陸路有京九鐵路、205國道、粵贛高速、河梅高速公路等通道,除建築外的山地有800畝,可用作旅遊配套的古民居達15萬平方米,共有36座客家民居古建築,始建於明末終於清初,由“大夫第”“新衙門”“老衙門”和“柳溪書院”等保存完好的客家古建築組成。 [2]  [7] 
整個古村落是同姓聚居,另外據族譜記載,南園古村捐授的官宦就有23名之多,留下眾多的官宦、商賈巨宅,是河源市現存規模較大、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保存較完好的代表性客家古村落之一。整個古村落是同姓聚居,村民都是“潘氏”一族的後代,較全面地反映了本地區客家人在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傳統風貌、地方特色和民俗風情。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