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付之一炬

鎖定
付之一炬(拼音:fù zhī yī jù)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唐代杜牧阿房宮賦》。 [1] 
該成語意思是指一把火全燒光了。 [2]  成語為偏正式;在句中作謂語。 [1] 
中文名
付之一炬
拼    音
fù zhī yī jù [1] 
近    義
付之東流付之丙丁
注    音
ㄈㄨˋ ㄓ ㄧ ㄐㄩˋ [1] 
出    處
《阿房宮賦》
成語結構
偏正式

付之一炬成語出處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唐·杜牧《阿房宮賦》) [2]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付之一炬”。

付之一炬成語典故

杜牧生活在內憂外患、國勢日頹的晚唐時期,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關心國事,懷抱着中興唐王朝的理想。他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權貴,早年在仕途上很不得意,但他的憂國憂民之情絲毫未減,對社會政治持清醒的批判態度,努力探索治理國家的方略。
杜牧的《阿房宮賦》寫於唐敬宗寶曆元年(公元825年)。那時唐敬宗沉湎酒色,酷愛遊獵,非常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捕捉狐狸,宮中稱之為“打夜狐”。同時,敬宗迷信道術,派人四處尋仙訪道。此外,他又大興土木,大肆興建宮殿,廣羅女色,揮霍無度。杜牧十分氣憤,就寫了《阿房官賦》,講述秦朝富麗堂皇的阿房官最後被西楚霸王項羽放火燒了三個月才燒完的事,借古諷今,希望能讓當權者吸取秦亡的教訓。
秦始皇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每征服一國,便在京城咸陽仿照其國宮殿重新建造一處,稱為“六國宮殿”。公元前212年,即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的第九年,他徵發七十萬刑徒,在西周豐鎬附近興建阿房宮前殿。阿房宮位於今西安市西郊趙家堡和大古村之間,殿基夯土台址東西長兩千五百米,南北長一千米。相傳,阿房官大小殿宇共七百餘所,五步一座高樓,十步一座台閣,走廊曲折迴環,屋檐翹起似鳥嘴啄食。這些樓閣隨地勢而建,聚集對峙,有幾千萬座。一天之中,各殿氣候不盡相同,其規模之大,耗資之巨,可以想見。秦始皇生前,把從六國掠奪來的珠寶、美女深藏宮內,他巡迴各宮室一天住一處,死時還未把官室住遍。秦始皇到死還沒有把阿房宮修完,他死後,秦二世繼續營建。
秦王朝殘酷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剝削導致了農民起義。楚霸王項羽率軍隊入關以後,移恨於物,一把火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燒為灰燼。據《史記》記載,“項羽引兵西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富麗堂皇的阿房宮被項羽付之一炬,秦王朝也土崩瓦解了。 [3] 

付之一炬成語寓意

阿房宮最終的結局和秦王朝一樣悲慘,被一把火焚燬了。阿房宮是秦王朝自掘的墳墓,埋葬了秦人的骨肉,化為一片焦土。六國和秦的滅亡,那都是咎由自取的結果。後來的統治者應該從它們的滅亡中吸取教訓,一定要愛民安民,莫要“哀之而不鑑之”,那樣,“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普通人也要吸取過往的經驗教訓,及時修正,完善自己。 [4]  [6] 

付之一炬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付之一炬在句中作謂語。 [1]  多用來指一把火全燒光了。 [2] 
運用示例
宋·蘇軾《鮮于子駿見遺吳道子畫》: “不須更用博麻縷,付與一炬隨飛煙。” [5] 
宋·范成大時敍火後意不釋然作詩解之》:“清貧往往被鬼笑,付與一炬相揶揄。” [5]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尚衣失珠袍》: “……則故稱遺漏,付之一炬,以失誤上聞,不過薄責而已。” [5]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 “所有搜出來的各書,一律放在江寧府大堂底下,由康太尊親自看着,付之一炬。” [5] 
天津作家協會主席蔣子龍《陰差陽錯》:“今天,我把自己的全部作品付之一炬,把自己從文的念頭也燒個乾乾淨淨,向受我牽連的人贖罪。” [5] 
當代作家鄭逸梅《南社叢談·南社社友事略·姚石子》:“……檢理什物,借券滿一小箱,都付諸一炬。” [5] 

付之一炬成語辨析

“付之一炬”的近義詞有“付諸東流”“付之丙丁”等。“付諸東流”即扔在東流的水裏沖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喪失,前功盡棄,好像隨着流水沖走了一樣。“付之丙丁”指用火燒掉。 [5] 
“付之一炬”與“付諸東流”有別:“付之一炬”側重財產物品毀滅掉;“付之東流”多用於前功盡棄、努力白費、希望落空。 [5] 
參考資料
  • 1.    付之一炬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6]
  • 2.    秦曉兵編.千萬個經典故事 中國成語故事 2.吉林:2003.01,2003.01:6
  • 3.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01:272
  • 4.    吳邦成主編.中華成語典故通 上.安徽:黃山書社,2003.01:306
  • 5.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抉擇篇 1.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4:50
  • 6.    周嘯天主編.古文鑑賞.四川:四川辭書出版社,2019.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