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他山

(貴州省餘慶縣他山)

鎖定
南明永曆年間,右僉都御史錢邦芑(字開少),因拒絕與孫可望共事,長期隱居於此。取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玉)之義,命柳湖旁之山為他山,刻他山兩字於巍峭陡立的石壁上。曾闢百畝柳湖以自娛。中有72泉,時湧連珠粒粒而上,堤柳數百章,大可合抱;春夏間曉露垂珠,煙嵐繚繞,風景秀麗,人稱“小錢塘”。
柳湖之陰有錢氏寓盧大錯庵(錢自號“大錯和尚”)。旁即他山,回曲斜抱,上多奇石,有的酷似六畜。山上崖刻“他山”、“玉屏洞天”、“藏書筐”、“梅倉”及“明少保錢開少放歌處”等字猶存。
中文名
他山
距松煙鎮
2公里
每    字
約0.4平方米
位    置
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松煙鎮蒲村

他山他山簡介

他山,明末清初四川巡撫錢幫芑(字開少)因拒張獻忠餘部孫可望招降,隱於餘慶松煙鋪柳湖他山7年,潛心做學,並於此削髮為僧,號大錯和尚。取"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玉)"之義,命柳湖旁之山為"他山"。刻"他山"兩字於巍峭陡立的石壁上,正楷直書.筆力蒼勁,每字約0.4平方米。其右轉彎處有一剔地摩崖,長約0.9米,寬0.6米,正楷豎刻“錢開少放歌處”,款記“永曆丁西春題”6個字。歲月流逝,斗轉星移,存有“他山”、“錢開少放歌處”等多處摩崖石刻。1982年12月10日,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1月2日,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該景點為免費開放。 [1] 

他山摩崖石刻解讀

錢邦芑先生隱居蒲村期間,在他山留下很多石刻文字,現已發現的有18處。
他 山 《詩經·小雅·鶴鳴》有句:“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中“它山”,後人寫作“他山”。“他山之石”、“他山之攻”逐漸演變成了成語。錢邦芑老先生在石林中一塊高約丈餘的山形石屏上鐫刻的“他山”兩個字,是錢先生為整座山取的名字。人們對這兩個字有不同的理解。按《詩經》:“他山之石,可以為錯”,意思是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作為打磨玉器的磨石。錢先生將此山命名為“他山”,而自己出家又取法號為“大錯”,如果我們把這兩者聯繫起來理解,那就是:“我錢邦芑是一塊別的山上的可以用來打磨玉器的大磨石。”如果這個理解成立,則表明了錢先生遠大抱負不同凡響。那麼,大錯的“錯”就不能理解為“錯誤”的“錯”。但另一方面,錢先生在命名他山的同時,卻又將對岸的另一鬆柏蒼翠的小山稱作“賓山”,這又不得不令我們從另一個方面去理解,即:“他山”是他鄉的山,不是故鄉的山,我住在這裏只是客居,隱居。這就藴涵了錢先生深沉的思鄉情結。加之他山的石頭和江浙一帶的太湖石頗為相似,這勾起錢公思念故鄉的思想感情也是情理中的事。
翠 屏 這兩字橫刻於“他山”兩字右側,是錢公為刻“他山”兩大字的這座石頭取的名字。因該石形如屏蔽,顏色蒼翠。當然,也可以這樣考慮,錢老先生當時是隱居蒲村,蒲村便成了錢先生的屏障。這個屏障風景優美,樹木蓊鬱,山色蒼翠,錢老先生住在這裏,感到非常愜意,於是便命其名曰“翠屏”。
雲歸處 豎刻於“他山”兩字左側。三字極富詩情畫意,讓我們眼前有云蒸霞蔚的氣象。過去稱到處遨遊行蹤無定為“雲遊”(多指和尚和道士),由此推知,這個“雲”是錢公稱自己,“蒲村他山是我這朵到處飄蕩的雲的落腳處。”
錢開少放歌處,永曆丁酉春題 這些字豎刻在翠屏左楞上。1656年(永曆十年,順治十三年)4月,李定國把永曆帝從孫可望控制下的安龍迎接到雲南昆明。這一局勢的出現,讓錢邦芑大為振奮,“錢開少放歌處”,“放歌”是“放聲歌唱,縱情高歌”的意思,即流露了錢公此時極度振奮喜悦之情。他決計要去雲南。臨行前,他審石度意,在拜石亭四周的奇石上留下了這些石刻文字。
“永曆丁酉春題”,錢先生特別註明這個時間是很有深意的。這一年是公元1657年,全國大部版圖已屬清朝,清順治皇帝定都北京已十三個年頭,但錢邦芑決不承認清朝,心中只有明朝,只有明朝的當今皇帝永曆。表明錢邦芑是永遠忠於明朝的。“丁酉春”表面看是錢邦芑題刻的時間,其實是他出徵雲南投奔永曆帝離開蒲村的時間。
石帆峯 刻於翠屏背面。因石腰有洞,曲透其背,其峯勢橫飛處,瘦薄而偏聳,狀如船帆,錢公因勢象形,命其名曰“石帆峯”。其實,這一個“帆”字,透露了錢公不安於隱居的思想,只要一有機會,他便要揚帆遠去。
雲 房 石帆峯峯背如堂,凹其中,可坐卧,這便是錢先生這朵有了落腳點的“雲”的房屋,故曰“雲房”。這雲房風景是很優美的,“古柏、老梅、黃楊、青杉,前後掩映,奇鬱森秀。”
九面峯 翠屏之左有一石,高八尺,上鋭而中虛,斜側怪異,隨步換狀,錢公因勢象形,命其名曰“九面峯”。
梅 倉 九面峯前左右兩壁側立,中虛處可容數十斛,先生植梅其中。因右壁有一穴,圓如磬口,梅乾橫生,從此透出,錢先生把它稱為“梅倉”。錢先生頗喜歡梅。所謂“松竹梅歲寒三友”,愛梅就顯出品格的高貴。他在他山不知植了多少梅,給植梅的石穴命了名的,除“梅倉”外,還有“梅囷”、“梅舟”,都是根據地勢形狀命名。錢先生在《他山記》中有生動的敍述。
洞 天 《他山記》説:“石帆峯之右有一石洞高二尺五寸,可穿而過,上有冬青二株,根插洞門,最為奇古,曰‘小洞天’。”而實際洞門上只有“洞天”二字,沒有“小”字。舊時佛道高人都愛尋找名山古洞隱居修煉,稱為“洞天福地”。錢先生在蒲村沒有找到像樣的古洞,他山有那麼一個小洞,他感到驚喜,命其名曰“洞天”,這既風趣,也流露了他的信仰。
霹靂崖 梅倉之左的一座大石,狀如懸崖,高一丈四尺,奇險難即,氣勢雄渾如雷霆萬鈞,故名。
藏書峽 霹靂崖稍上二十步的一個峽,深九尺七寸,高一丈五寸,錢先生取其名為“藏書峽”。錢先生的書是否真的珍藏在這裏,如今已不得而知。但他喜歡書,而且著書立説,著作頗豐,這卻是事實。
回嵐穴 藏書峽前的一個小穴。雖是小穴,錢先生也給了它一個很有詩意的名字。遊覽者一見這三個字,眼前便立即生起煙嵐清霧來回飄蕩的圖象。
米 丈 藏書峽左邊的一塊石頭,方整如室,高一丈二尺,四面陡絕不可登,石上生冬青、蘿薜,蒙綴如纓絡。“米丈”一詞,筆者望文生義,理解為量米的器具或儲藏糧食的地方。
石 浪 此兩字刻在他山左側一處奇形怪狀的非常低矮的石頭上,是2001年3月18日由石文輝等先生刮開石頭上青苔後發現的。那石長得小巧別緻,象温酒的小火爐。從“斷煙”處低矮的石頭起到“石浪”之間石頭是逐漸高起,至“他山”處最高,之後又慢慢矮下去,過了“石浪”之後就基本上再沒有高過它的石頭了,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樣。這可見是錢老先生審石度意刻成的。
應接不暇 這是錢老先生對他山風景的總評價,總概括。就是説他山的美景奇石是看不贏、看不完的。真是應不暇!
斷 煙 這是這些石刻最下面的一處石刻。可以從三方面理解:一、最簡單的理解,那就是從此以上不能用煙火。二、山上的煙嵐清霧往下只走到這裏便沒有了,斷了。三、深層次的理解,那就是錢老先生常在這裏思念家鄉,眺望家鄉,但望斷雲煙都看不到,錢先生把“望斷雲煙”縮寫成“斷煙”。
錢先生這些詩化的題刻,灑向富有靈性的怪石,綠蔭下的這片石林,就流溢着永不消散的文韻詩情。而這些石刻,最能反映錢先生思想傾向的,又集中在刻有“他山”兩大字的那座大石上。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