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
-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 外文名
- How Interesting They Were Then
- 作 者
- 艾萨克·阿西莫夫
- 文学体裁
- 短篇小说
科幻小说 - 首发时间
- 1951年
内容简介
播报编辑
当时间来到2155年5月17日的时候,小脚桨页学生玛琪为发现了一本“真正的担项骗书”而惊应整章喜。
这本书是用纸做成的,纸上印的字是静立不动的。更有趣的是,书中写的是几百年前的老式学校的事,跟她们的学校生活完全旬茅乘不一样,那里有真人老师,有许多男孩女孩坐在一间教室里上课。这对玛琪来说是应巩多么的新鲜有趣。因为她生来见到的“书”就是电视上的字幕,“学校”就是卧室隔壁的一间屋子,“老师”就是一台又大又丑、黑乎乎的机器。而且,她没有同学,因为每个机器老师对每个孩子的教法不一样,每个孩子都只能待在家里接受自己“老师”的教育。
玛琪非常讨厌机器老师,因为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最后她的妈妈把教学视察员找来,他带来一箱工具,还有测试仪和电线。他把机器拆开,把机器里的地理部分进度调得慢了些,然后重新把机器装好。荧光屏上立即映出所少乘海想有的课文,没完没了地提出问题,最令玛琪痛恨的是那个每天必须把作业和试卷塞进去的入口。她每天要用那种打孔文字把作业和答卷写出来,那个机器老师便飞速地打出了分数。
玛琪厌恶这所封闭的学校,她幻想着有拘悼一天她能像书中描写的那样,坐在教室断民里与同学们一起上课。 [3]
创作背景
播报编辑
在20世纪50年代,教育家认为“对智力不同的孩子要施行不同程度的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和发现人才”,艾萨克·阿西莫夫就根据情况创作了《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预测2155年的教育程序,使其联想真正实行该教育模式的结果。 [4]
人物介绍
播报编辑
托米
博学多才,外冷内热。家里的机器老师曾被搬走一个多月,令玛琪羡慕。
玛琪
天真浪漫,活泼可爱。对超现代化教育极其厌恶,十分渴望“爷爷的爷爷”的年代的学校。 [5]
作品鉴赏
播报编辑
主题思想
作者站在未来(2155年)的角度,描写的生活,用未来人对现代人的羡慕和向往来揭示机器对人的冲击和消极影响,为机器的发展确立了一个新的原则――机器不能在所有方面都取代人。
书是用纸做成的,学校里有许多老师和学生。老师是一个真人。同龄的孩子都在一起学习一样的功课......以上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根本不需要做任何说明。
可是,再过几百年,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机器代替一切,成为人们生活的靠山和灵魂,使人相信自己不如机器聪明时,这些就显得稀奇古怪了。
教育家常说,对智力不同的孩子要实行不同程度的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人才。在玛琪的时代,这种理想是实现了家家都有一个机器老师,负责教课、判作业、考试。这个老师是需要经常调整的,从而适合“他”所教的孩子的智力情况。如果哪一部分课程调得过快,孩子学起来就会吃力,考试分数也不好。管这些机器老师的,是一个教学视察员,他用测试仪和电线之类的东西来管理调整这些老师。作者幻想的这一切对人类来说是非常新鲜有趣的,也许这正是人类努力想要达到的目标。
可真正享受着这种超现代化教育的孩子是怎样的心情。玛琪的情况便是明证。她讨厌学校,痛恨自己的老师,渴望能像自己爷爷的爷爷小时候那样,许多孩子在一处上学,大家一块上课,一起玩耍,互相帮助,还有一个关心学生、疼爱学生的真人老师。她羡慕人类如今的生活,这不能不说是对机器取代人、将人压扁的状况的忧虑和反抗。 [2]
写作特色
作者出色地描写了在机器重压下生活的幼小形象――玛琪,描写了她心理的缺陷和畸形。她不相信人比机器聪明,又痛恨那聪明得过头的机器。她缺乏社会生活,没有伙伴,因而也就没有自由自在的童年和无忧无虑的天真、活泼性格。这些都在提醒人们注意要对孩子进行正当的、开放的教育,让孩子从机器的重压下解脱。 [2]
作品评价
播报编辑
作品想象奇特,立足点选择在未来,非常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现。文笔清新,故事生动有趣,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腻而准确。(邢汝惠 评) [2]
作者简介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