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介入:藝術生活366天

鎖定
《介入:藝術生活366天》是證大現代藝術館館長沈其斌先生策劃、推動下的大型文化藝術項目。
中文名
介入:藝術生活366天
舉辦地點
證大現代藝術館
投資成本
1200萬
策劃者
沈其斌

目錄

介入:藝術生活366天簡介

“介入”輾轉於上海的100多個公共空間,除了地鐵、廣場、公園、商場、飯店、街道、家庭這樣的實體空間,另外還包括網絡、電視、報紙這樣的媒材。366天來,“介入”總行程破萬公里。把“介入”每天的藝術方案在上海的版圖上進行標註,最終將呈現出一張“上海公共藝術地圖”。
“介入”在日常生活可以想見的領域都留下了痕跡,眾多引起熱議的藝術方案不勝枚舉,其中大眾反響最熱烈的以生活行為、影像裝置類的藝術方案居多,比如莫超略的《藝術教育,我頂你個肺!》、烏托邦小組的《家庭美術館》、MarySherman的《“否極泰來”:放飛孔明燈》以及VibekeJensen的《Night Watch》、MaiderLopez的《“視線”——讓廣告牌消失》等。而類似劉瑾的《受傷天使》、倉鑫的《倉式體操》等類型的作品,打破了公眾的常識與思維定勢,引起大眾的矚目與媒體的熱議。與此相關,一些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藝術作品如嚴峻的《虯江路音景》、楊勇的《上海屬於你》、漆麟的《追憶似水年華》、康旭盛的《2008個年夜飯》等,都是“存在於百姓身邊”的藝術。

介入:藝術生活366天投資

介入”一整年的預算總投資是1200萬,但實際上,如果算上藝術家、藝術機構和基金會的贊助,整個項目的投入超過2000萬。200多個國外藝術家/機構、100多箇中國藝術家/機構的共同參與,囊括了國內、國際知名藝術家及藝術新秀和極富創意的藝術實踐者的創作和思考。“介入”最大限度地擴展了藝術與文化觸及公眾生活的方式,在文化和日常生活之間架設橋樑,是上海乃至中國藝術界在操作方式、活動波及面、時間跨越度上大規模的、史無前例的試探。
沈其斌認為“介入”不是為了改變什麼即成事實,而是為了使公共文化空間擁有更多的可能和更為寬闊的多樣化的入口。“介入”是一個富有實驗性的行動。它試圖引發對公共空間裏凝聚的權力意識與形態的稀釋與融解,並使得藝術本身的能量得以更為充分的釋放,消解那些橫亙在公眾與藝術之間的顯在的或隱性的障礙與壁壘,使得文化意義上的公共空間真正變得平坦起來。“介入”是沈其斌 多元文化價值觀的一個載體註定是在一個特定時間、空間裏對日常狀態的滲透與改變,以一系列個體現象與日常中的不同場域發生關係,在日常現實中造就特殊的文化個例事件。在人們習以為常的環境中加入新的活性催化劑,使人們看到日常中非常特別的景象,並重新對充滿差異的文化現實進行關注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