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介(讀作jiè)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朝的甲骨文。 [2]  本義是鎧甲。後引申指特立;也引申為特異的意思。 [3]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jiè
部    首
五    筆
wjj(86版)
倉    頡
oll
鄭    碼
odnd
字    級
一級(編號0140) [1] 
注    音
ㄐㄧㄝˋ
結    構
上下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 U+4ECB
造字法
象形字
平水韻部
去聲十卦 [5] 
筆順編號
3432
總筆畫數
4

字形演變

字源演變流程圖 字源演變流程圖 [2]
“介”字是象形字。此字始見於商朝甲骨文。商朝文字有兩種寫法,第一種文字像一個人形左側站立身披鎧甲(圖1)。第二種則像一個面朝右側站立的人,腿部的前後四點是表示護身的鐵甲。春秋和戰國的文字繼承商朝字形,不過其甲衣已成為前後兩片了。《説文》小篆由於符號化,兩邊的點就變成了豎筆,就看不出甲片的形狀了。而漢代文字開始趨於規範化,“人”在中間,兩側為甲衣。到了楷書,“人”在上面甲衣在下面,字形開始定型。後面就沒有變化,直至發展到現代漢語。
“介”字由“人”和“八”字組成。甲骨文中似一個人的樣子,前後四點是護身的鐵甲,金文中甲衣變為前後兩片。如《禮記・曲禮上》:“介者不拜。”“介者”就是指披戴盔甲的人披甲則人在其中,因此延伸成夾在中間。如《左傳・襄公九年》:“天禍鄭國,使介居二大國之間。人披甲則不易屈身,由此延伸表示特立、特異。例如“耿介之臣”。 [2-3]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jiè
名詞
鎧甲。一種用來防身的武器。
armor
駟介旁旁。——《詩·鄭風·清人》
舍爾介狄。——《詩·大雅·瞻卬》
其蟲介。——《淮南子·脩務》
急則用介冑之士。——《史記·老莊甲韓列傳》
介士;介卒;介冑;介人;介馬
疆界;界限。後作“界”。
bound
介,畫也。——《説文》
無此疆爾界。——《詩·周頌·思文》
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後漢書》

傳賓主之言的人。
usherer
諸侯相見,卿為介。——《荀子·大略》
介紹;介賓
指有甲殼的蟲類或水族 。
shell;scale

介潭;介鱗
節操;獨特之行。
virgin
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孟子》

戲曲術語。
jie

笑介;見介;雞鳴介;犬吠介
介詞的省稱。
preposition


通“芥”,細微的東西

憂悔吝者存乎介。——《易·繫辭上》
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孟子·萬章上》

姓。



動詞
披甲。
armor
不介馬而馳之。——《左傳·成公二年》
季氏介其雞。——《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介者不釋。——《史記》
介冑;介馬
介入;居中。
lie between;interpose
介居二大國之間。——《左傳·襄公九年》
介和
介紹。
introduce
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李康《命運論》
介函
介意;留存。
shelve
不以介懷。——李延壽《南史》
介懷;介介然;介心;介慮
間隔,隔開。
separate
前鄉崧高,後介大河。——《漢書·翼奉傳》

挑撥離間。


介言介然;介絕
佐助。
assist
介爾景福。——《左傳》
介眉;介貳;介壽
因;憑藉;依靠。
depend on
介人之寵,非勇也。——《左傳·文公六年》
介持
形容詞
獨;特異。
alone
夫介異於人臣。——《韓非子·外儲説左下》
孑不羣而介立。——張衡《思玄賦》
介,獨也。——《廣雅》
如有一介臣。——《書·秦誓》
亦不使一介行李。——《左傳·襄公八年》
一介嫡女。——《國語·吳語》
援納斷斷之介。——《漢書·孔光傳》

副;次一等。
vice-
且冢卿無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左傳·昭公四年》
介卿;介弟;介次;介使;介倅
大。
great

介福;介圭;介壽;介母;介祉
善。
good

介人
耿介;耿直特異。
upright;honest and frank

介廉;介正;介白;介決
孤傲。
aloof and arrogant

介立;介僻;介異;介吝;介特
這,這麼;那,那麼。
such

介事
堅定。
firm

介石;介峙
通“芥”,細微。
slight
無纖介之禍者。——《戰國策·齊策四》
不以往事為纖介。——《漢書·元后傳》
介丘;介狹;介焉
量詞
通“個”。


一介書生;一介武夫 [4]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二】【八部】古拜切
畫也。從八從人。人各有介。 [7] 

説文解字注

畫也。
畫部曰:畫,畍也。按畍也當是本作介也。介與畫互訓。田部畍字葢後人增之耳。介畍古今字。分介則必有閒。故介又訓閒。禮擯介、左傳介人之寵皆其引伸之義也。一則雲“介特”。兩則雲“閒介”。 [14] 
從人從八。
人各守其所分也。此依韻會所引。古拜切。十五部。 [8-9]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廣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戒。際也。《易·繫辭》:憂悔吝者存乎介。傳:介,謂辨別之端。《左傳·襄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閒。
又助也。《詩·豳風》: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又大也。《詩·小雅》: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又《爾雅·釋詁》:介,善也。
又因也。《左傳·僖七年》:求介於大國。
又《文六年》:介人之寵,非勇也。《史記·魯仲連傳》:平原君曰:勝請為紹介。《孔叢子·難訓》:子上曰:士無介不見。
又揚子《方言》:介,特也。物無耦曰特,獸無耦曰介。
又小也。揚子《法言》:升東嶽而知眾山之峛崺也,況介丘乎。
又閒廁也。古者主有𢷤,客有介。《禮·聘義》: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
又隔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曰:逼介之關,暴徵其私。注:介,隔也,迫近國都之關。
又貴介。《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
又保介,農官之副。《詩·周頌》:嗟嗟保介。
又凡堅確不拔亦曰介。《易·豫卦》:介於石。《孟子》: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又介介,猶耿耿也。《後漢·馬援傳》:介介獨惡是耳。
又側畔也。《楚辭·九章》:悲江介之遺風。
又一夫曰一介。《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於寡君。
又兵甲也。《禮·曲禮》: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
又水鱗甲亦曰鱗介。《禮·月令》:孟冬之月,其蟲介。
又《前漢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為木介,介者甲兵象也。
又國名。《春秋·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注:介,東夷國。葛盧,名。
又姓。晉介之推。
又與芥同。《前漢·元后傳》:遇共王甚厚,不以往事為纖介。
又葉居吏切。音記。馬融《長笛賦》:激朗淸厲,隨光之介也。牢剌拂戾,諸賁之氣也。《説文》作爪,從人,介於八之中。《正譌》:爪,分畫也,限也。從人、從八,分辨之義。別作個。詳丨部個字注。
考證:《左傳·昭二年》晏子曰,逼介之關,暴徵其私。謹照原文二年改二十年。《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圉,寡君之貴介弟也。謹照原文王子圉改王子圍。《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辱在寡君。謹照原文辱在寡君改告於寡君。《前漢·五行志》木冰為木介。
又《天文志》木少陽。人將有害,隂氣脅木先寒,得雨而冰,曰樹介。謹按天文志無樹介之文,今照五行志原文改為:前漢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為木介,介者甲兵象也。《左傳·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注:介,東夷國。葛盧,名。 謹按原文注在經下不當引傳。左傳二字謹改作春秋。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ăd
王力系統
k
eat
董同龢系統
k
æd
周法高系統
k
riar
李方桂系統
k
riat/riadh
兩漢
西漢


東漢



祭/泰

riad/rad

祭/泰

riad/rad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ăi
擬音/王力系統

k
ɐi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ɐi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ɛi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ăi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ɐi [11-12]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開口呼
全清
古拜切
kɐi
集韻

上聲

開口呼
次清
忍氏切
nʑiɛ

去聲

開口呼
全清
居拜切
kɪɐi

去聲

開口呼
全清
居賀切

入聲

開口呼
全清
訖黠切
kɪæt
韻略


去聲





居拜切

增韻


去聲





居拜切



入聲





訖黠切

中原音韻

去聲
皆來



全清

kiai
中州音韻


去聲
皆來





居拜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全清
居拜切
kiai

入聲


全清
訖黠切
kat
分韻撮要








[11]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0-12-08]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6
  • 3.    (東漢)許慎原著,馬松源主編.説文解字 第1冊 圖文珍藏版:線裝書局,2016.01:97
  • 4.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12-08]
  • 5.    去聲十卦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12-08]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第1卷 1071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57
  • 8.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 2 全注全譯版[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5:194
  • 9.    説文解字注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12-09]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6
  • 11.    介上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12-08]
  • 12.    介中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12-08]
  • 13.    介韻書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12-08]
  • 14.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1卷[M]:中國書店,2010:172
展開全部 收起